专
业
定
位
按照首都医科大学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备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能为肢体伤残和运动障碍者提供临床工程医学技术服务以及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建成“临床康复工程”优势明显、国内一流的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首都医科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假肢矫形工程本科教育的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四年制本科,由首都医科大学与民政部干部管理学院合作培养,专业开办填补了国内本科教育空白。自2008年,专业教育分基础培养和临床培养两部分,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康复医学院共同完成。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于2009年获得北京市级特色专业,2020年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科学方法、具备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在临床康复和假肢矫形工程领域从事设计与技术服务的应用人才。
特色与优势
专业的临床康复工程特色突出,具有“工程技术与康复医学实际相结合、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吸纳与发展高新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医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教育与国际教育标准接轨,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通过ISPO(国际假肢矫形技术协会)假肢与矫形器师I级教育资质认证,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批获得该认证的学校。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所属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具备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贯通式、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就业情况
专业就业去向主要是医院、国内外医疗设备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十余年来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才,为全国康复工程事业乃至全国医疗事业的假肢矫形工程技术进步作出贡献;2012年专业取得认证后,已有108名毕业生取得国际假肢矫形协会假肢师/矫形器师I级证书,弥补了国内该领域专业人才不足、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
专业建设重要举措
专业聚焦国家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和北京市人才发展战略对专业创新人才要求,整合优质资源、突出临床康复工程特色,工程技术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坚持一流标准,培养卓越康复工程人才”为目标,推进专业建设。
1
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医学、工学、康复工程深度融合的“新工科”课程体系。增设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前沿课程,与传统专业课程形成互补,培养兼具医学背景和康复工程技术的、医工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康复工程创新人才。
2
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外引内培并重,形成专业基础雄厚、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举办高层次人才论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国内外进修访学和学历学习、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培育青年科研骨干,多措并举、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3
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建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学示范中心,打造假肢装配国家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学校丰富医疗资源,整合优化专业实习基地,打造实践示范教学基地,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4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坚持协同共进,关注国际专业教育要求新动态,探索建立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培养空间,聚焦康复工程前沿,聘任国际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通过讲座、参观、授课等形式,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使其掌握行业前沿动态。
WHO官员、国际假肢矫形协会官员、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国家辅具研究中心、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来校交流
5
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完善学生培养质量跟踪和毕业生外部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动态监测、问题预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国内外行业发展需求,成为行业创新人才。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