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经济管理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院介绍|经济管理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21级新生“我心向党”主题军训

1

学院介绍

联系电话-010-88561949/8856194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具有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经济管理学院先后开设了经济学、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应用统计学四个本科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

目前,经济管理学院下设劳动经济系和财务管理系,拥有专职教师34名,在校生800余名。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敬业勤勉和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有博士学位的31人。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历背景,已经形成了一批在社会和学术界有较高专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各专业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培养特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面向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主导,学科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经管人才而不懈奋斗!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21年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科研大会暨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

2

专业介绍

LABOR ECONOMICS

劳动经济学

专业名称:劳动经济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劳动经济学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突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专业训练,毕业后学生能够掌握社会调查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在经济管理领域就职的调研、规划、评估、运营、咨询、营销等基本素养,能够在党政机关劳动保障部门从事人才规划和劳动政策制定工作,在各类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教育培训类企业和人才中介机构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具备向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劳动经济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2人,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1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6人。该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名师、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荣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燕晓飞:教授,博士,学科带头人。校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秘书长。从事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科研工作,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撰写著作多部,主编出版《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系列报告。

纪韶:教授,博士,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审专家、人社部专家库成员。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先后获北京市科研创新人才称号和资助、北京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

张勇:副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劳动经济系主任。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四次获学校“教学十佳”称号,2015年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查一等奖,2020年获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工会”征文一等奖。

纪雯雯:副教授,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北京青年研究会青年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联合会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未来卓越学者”。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研究成果30余篇。先后获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优秀论文奖,校“科研十佳教师”(2019),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9)等。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中外经济史、财政学、会计学等。

专业方向课: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统计学、经济博弈论及其应用、专业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市场分析与数据处理、普惠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人口与家庭经济学、实验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当代中国劳动经济专题。

专业选修课:管理学、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名著选读、实验劳动经济学、国际劳动力市场专题、劳动就业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职工福利与企业年金、创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证券投资学、财务报告分析、实用逻辑、跨国企业管理等。

学科特色

一是教学理念上的劳动情怀教育。围绕学校“劳动学科”体系构建目标,强调劳动情怀教育,突出劳动要素融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行业劳动者生存、就业与发展状况。

二是专业建设上注重与工会和劳动关系融合。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劳动关系、劳工权益等问题纳入专业教学和研究范畴,围绕新时期劳动经济领域重点问题推进专业建设。

三是培养方向上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立足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长远发展,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学生“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四是课程设置上凸显宽口径和跨学科特色。以经济学专业知识为基础设置核心课,以劳动经济学为重点设置专业方向课,以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劳动和工会多角度融合设置交叉领域选修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经济管理学院财经辩论赛

ECONOMICS

经济学

专业名称:经济学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金融领域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专业训练,毕业后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以金融为主的各类企业从事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风险评估、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能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制定、经济管理、产业规划等相关工作,在非盈利性组织从事组织管理、市场调研、评估咨询等相关工作;并具备向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经济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博士后6人。该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名师、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谢琦:教授,博士,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专注于中国经济转型、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问题研究,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十余篇被CSSCI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转载。多次获学校教学十佳、科研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王明哲: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和企业管理,主讲投资学、证券投资实验、互联网金融、班组建设与管理等课程。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学院教改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多项,著、编著图书近200多万字。

柯希嘉: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劳动经济系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学校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注于实践教学建设和公司治理、普惠金融等问题研究,出版(发表)各类学术著作(论文)二十余部(篇)。2012年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和最佳教案奖;2016年学校科研考核优秀奖;2020年学校科研优秀教师。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中外经济史、财政学、会计学等。

专业方向课: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统计学、经济博弈论及其应用、专业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市场分析与数据处理、普惠金融、保险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市场营销、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国际金融、金融监管学、当代中国金融专题。

专业选修课: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互联网金融、管理学、财务管理、创业管理、产业组织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证券投资学、期货投资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实用逻辑、财务报告分析、跨境贸易实训、跨国企业管理、企业综合模拟仿真实训、商务文书、经济法、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介绍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确定了“保持经济学学科体系完整,遵守经济学本科教育通则,突出金融方向和普惠化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强调服务劳动力市场的金融工具的运用。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欧阳吕泊:2019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学业成绩优异,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三次获校级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考入美国布兰迪斯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

杨欢:2020届毕业生,中共党员。班长,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军训优秀标兵、全总机关优秀共青团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润滑脂分公司。

蒋思睿:2020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学院学生党支部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全总奖学金、劳动之星单项奖等。毕业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保险专业攻读研究生。

李子杨:2021届毕业生,中共党员。班级学习委员,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志愿者部部长,获得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毕业后就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财政局。

张守浩: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经济学班班长,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毕业后考入北京工商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观展览、强信念、践使命”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参观百名劳模图片展

APPLIED STATISTICS

应用统计学

专业名称:应用统计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统计学理论基础扎实、在劳动与就业领域统计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专业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够搭建起数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理论框架,系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在公共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类型社会组织中从事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数据调查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决策等工作,能够在统计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应用统计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博士占比86%),博士后6人。该专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省部级教学名师、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傅德印: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校长,教育部统计学本科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统计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金融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甘肃省统计学学科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第六届教学名师。

刘军丽: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与社会保障,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次荣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科研优秀教师奖、实验课教学工作奖励、校“教学十佳”称号。

课程设置

按照教育部规定并结合本校学科特色,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等模块。

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导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等。

专业核心课: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抽样调查技术及其应用、应用回归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元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定性数据分析综合实践、R语言数据分析与挖掘等。

专业方向课:数据挖掘技术、应用随机过程、运筹学、企业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基于Python的应用、统计建模与案例分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综合评价方法、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大数据分析项目实践、劳动法与劳动政策、劳动合同制度与实践、创业管理、人口与家庭经济学、数字经济与未来就业、实验劳动经济学等。

学科特色

(1)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办学部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优势,通过开设学院平台课的方式,与相关专业在专业课层面实现贯通,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课程实践训练和多样化的专业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经济社会问题调查能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科学的统计模型探索劳动与就业统计领域客观规律的能力。

(2)突出“劳动+”“工会+”特色。顺应新时代国家大力提高就业质量的总趋势和总要求,充分借助学校学科布局与建设优势,着力打造“劳动+”“工会+”的办学特色,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工资、劳动力流动、劳动关系、职工权益保护等问题纳入专业教学和研究范畴,围绕新时代劳动就业领域的重点问题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多角度培养学生深厚的劳动情怀,弥补我国劳动与就业统计领域人才相对不足的短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比赛

FINANCIAL MANAGEMENT

财务管理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过硬政治素质、深厚劳动情怀、较高科学素养,具有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21人有博士学位(博士占比68%)。专业教师德高身正,治学、执教态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团队中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校 “教学十佳”教师、师德标兵,多人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中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奖励。

桂俊煜:教授,研究生处处长,云南大学特邀教授,河北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11届、第12届全国青联委员,第16届云南省特邀青联委员。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5部,主编工具书1部、专著2部,参与译著3部,在核心及普通期刊发文30余篇。

王李: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财务管理专业学术骨干,经济学博士后。河北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学博士。发表核心权威及期刊论文6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近20篇被 CSSCI 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及校级项目近20项。多次获得校级“科研十佳”。

韩文琰:教授,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纵横》《东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并完成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面上项目等。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京港澳”投资大赛,在香港总决赛和北京赛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周超:副教授,财务管理专业学术骨干,中华全国总工会五四青年职业能手。2017 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

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以基础课程做铺垫,以必修课支撑专业理论学习,以专业选修课扩展知识和技能体系,以不同年级配套的实验、实践课程、专业竞赛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核心课程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管理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税法、统计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课程。毕业后通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获得ACCA证书的同学们,以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给予高度好评。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介绍

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注重财务、金融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共享等实验室建设,以智能财务、智能会计引领专业发展。“新时代金融与财务管理人才跨学科培养路径研究”项目获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专业内设财务管理班和国际教育实验班。国际班由我校与北京东亚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9 年开始联合培养,与财务管理班同步,学制四年。该班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 ACCA 系列课程培养相衔接,旨在以精英化培养理念,打造专业特色、创学科品牌,以“本科学历教育 + 国际执业资格认证(ACCA)”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 ACCA 专业资格、知识面广博、专业技能精深、英语应用娴熟、适应现代商务需要、能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从事高级管理事务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已有多届同学通过三科考试,获得ACCA阶段性的初级商业会计证书。

胡杨斐,2018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考入北京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刘百川,2019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曾获得校级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人民政府。

陈艳,2020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担任财管一班班长、学院学习部干事,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总工会奖学金等。毕业后考取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攻读金融方向全日制研究生。

冯宇婷,2021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副书记,曾获得全国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会计专业攻读研究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纪韶院长讲经济管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微信编辑:王飒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本专科招生办

扫描二维码关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学院介绍|经济管理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