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院一流本科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专业定位
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面向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应用开发,秉承“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学科专业”理念,培养术德兼修、知行合一,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智能软件专业知识及高级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智能软件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2
专业特色优势
一流的学科支撑
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有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撑,包括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软件工程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21年度排名中居全国高校31名,位列全国高校前20%,在北京地区高校排名第6,北京市属高校排名第1。
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和平台依托
一流的师资队伍
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由校内、校外和企业兼职专家队伍构成。专业教师有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专业课程和教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第一、二批教育部新工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等50余项。
一流的实践平台
依托机器人学院科研成果,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打造了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科教融合中心,搭建了智能驾驶平台、智能网联平台、智能软件研发平台,提供了任务驱动的递进式轮式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任务驱动的递进式轮式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块,并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搭建了优秀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先进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一流的就业前景
面向智能时代,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特别适于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本校软件工程硕士、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近几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软件开发企业,约3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的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全球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软件工程专业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智能软件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软件创新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高精尖技术、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主体”,将肩负起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时代使命,将为国家智能产业飞速提升贡献力量。
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师生
专业咨询电话: 010—64909390 孙老师
机械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01
专业定位
机器人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基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机器人及相关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机器人、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机电、光电、汽车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生产运行及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机械工程专业依托北京联合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北京市属高校中最早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工科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近期被认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2
专业特色优势
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机器人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要求为标准,以“人工智能+专业”为途径,构建了面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与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企业深度参与、校内校外相融合的“大思政”育人环境。
机械工程专业贯彻项目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程“机械工程技术综合实践”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专业有机器人创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实验室。围绕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智能制造等方向,专业与北京高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了18个校外实践基地、就业基地、研发基地,其中包括一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一流的师资队伍
机器人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坚持党建引领,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通过载体研究、任务带动、持续改进等方法,建设了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学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博士(后)13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
机械工程专业秉承“立德树人,服务北京”理念,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持续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教师近年承担了包括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在内的各级人才培养项目十余项,获得北京市级和校级教学成果近十项,获得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全国优秀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等多项荣誉。围绕北京市城市定位和产业需求,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机械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连续三届获评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党组织”。机械工程系两次获评校级“三全育人”先进集体。专业教师近年有三人获评北京市级或校级师德先进个人,获评校级“三全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各类荣誉称号十五人次。
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学科竞赛,多次取得各项比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一流的就业前景
机器人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到机器人、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机电、光电、汽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机器人、智能化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历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专业咨询电话:15311480672 刘老师
面向未来,机器人学院将充分发挥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机械工程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领跑示范作用。围绕学院特色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发展战略,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体系为引领,不断强化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北京能力,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新工科学院。培养既具备深厚学科知识、精深技术技能、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机器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