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推送回顾:
10.1:光荣使命!北舞师生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排演任务!
10.2:政治引领 立德树人 北舞党委坚强领导国庆服务保障工作
10.3:视频∣心声: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排演任务的北舞人有话说
10.4:致敬勇担当的北舞人:那些“微不足道”的幕后故事(上篇)
来自创意学院的故事:
从“小编导”到“大编导”
从“学生骨干”到“业务骨干”
创意学院是舞蹈编导人才成长的“摇篮”,这次70周年庆典中就有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台前幕后,18级现代舞班班长陶孙俊男同学在接到人民大会堂文艺晚会演出任务时,就下定决心不仅要和同学们圆满完成这项光荣使命,更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积极向师哥师姐“取经”,充分发挥编导专长,通过大型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进入大会堂排练后,作为班长的陶孙俊男帮助领队老师安排往返车辆、协调服装、化妆等细节。因为办事儿“靠谱”,导演组非常信任他,与创意学院相关的沟通事宜都交由他处理。
在老师的推荐下,陶孙俊男与其他4位同学如愿地做了“小编导”,协助《英雄赞歌》的导演给战士们排练,但从没接触过军队舞蹈的他们面对不会跳舞的战士,一下子懵了。在导演的讲解下,几位“小编导”慢慢找到了感觉,根据自己的想法,构思出新的动作方案,不厌其烦地给战士们做示范。为保证节目效果,高难度的舞蹈动作直接由“小编导”代替战士出演。
做编导工作通常要持续到凌晨,几位“小编导”无法跟随大巴返回学校,陶孙俊男就自掏腰包带着几位同学打车返回,老师们后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垫付了交通费。但在凌晨三点的人民大会堂打车并不容易,有一次因为交通管制,他和几位同学走了很远才找到共享单车,骑到复兴门才换上共享电动车,后来又遇到几处禁行区,回到学校已是早上五点,天都亮了……
三个月下来,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但陶孙俊男和他的同学们觉得收获大于付出,这次的锻炼也让他们意识了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短板”,相信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再遇盛事就从“小编导”成长为“大编导”了!
来自人文学院的故事:
用诗歌抒写训练过程的所思所感
结束了一天的排练,回到基地休息已是凌晨四点,人文学院的18级舞蹈学系的李海明拿出笔记本,将翻涌的思绪沉淀在纸上:心头烙印的音乐/我们要那天的赤子之歌/脚下铿锵的步伐/我们要那天的中国青年/所有疲惫 所有汗水/都让祖国的生日灿烂辉煌……
人文学院共有30位同学参与“祖国万岁”游行方阵,老师们根据学生“善思会写”的专业特色,鼓励同学们在训练之余,用诗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写在训练过程中的所想所思所感以及对祖国的深沉爱恋。
一首首讴歌祖国的动人诗篇,诉说着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使命与担当,尽情抒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吹响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奋斗的号角,表达出对祖国的衷心祝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以富有人文特色的形式表达爱国情怀,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在训练基地进行高台演讲、在国庆70 周年誓师大会上朗诵诗歌……激发学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排演中。近期,人文学院将把学生创作的近30首诗歌整理印刷成诗文集,这份特殊的礼物也是纪念青年学子难忘记忆的最好珍藏。
来自教育学院的故事:
在凌晨两点的天安门广场感受“温暖”
10月1日晚8点,联欢活动正式开始,教育学院的55名同学承担了中心表演区全部篇章的参演任务,同学们身穿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与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特色群众艺术团体共3500人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区域载歌载舞,共庆盛世华诞。
六月底,同学们接到任务后,便开始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在教室里进行排练,从基础动作学习到模拟场地初步合成,同学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次比一次大:在容纳千人的封闭训练场地,汗水顺着脸颊一滴滴掉在地上、衣服裤子被汗浸透贴在身上,一遍又一遍高强度训练后的乏累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过程。同学们没有一句抱怨,因为他们目光所及不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弟弟妹妹们,更有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们……不自觉地,同学们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担当。
最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天安门演练。通常是下午4点出发去天安门候场,然而由于整个演出团队人数庞大,往往要等到夜里11点才能真正开始彩排,结束时已是凌晨两点,最长的一次排练经历了27个小时超长“待机”。“在天安门熬夜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独特体验,空旷的广场瞬间变成了我们的舞台,想象着十一当天的热闹景象,大家都不困了!”常思妍同学说道。
白天的暴晒灼热与深夜凌晨的极速降温考验着同学们的毅力和耐力,更让一个个90后的年轻人快速成长。天安门演练需要穿着正式演出服装,而北京凌晨的气温在十几度左右,穿藏族、蒙族服装的同学就比较“幸运”,而穿佤族、哈尼族、壮族服装的同学就比较“可怜”。这时候穿厚衣服的同学就会把大家围起来,用裙子下摆盖住其他同学裸露的胳膊和腿,大家抱在一起取暖,难忘的经历见证了珍贵的情谊,更催化着每个人的成长。当所有的付出幻化成精彩的绽放,一切都值了!
来自附中的故事:
从小到大、一脉相承
这才是北舞人的精神品质
附中共有140名学生参与人民大会堂文艺晚会演出任务,由于参演学生人数多、年龄普遍偏小,附中先后共派出20余位老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这支全校参与人数最多的团队凭着高度统一的团队意识,圆满完成12个节目的演出任务,与大学师生一道展现了“北舞人”从小到大、一脉相承的精神品质和专业素养。
别看年龄小,附中孩子们在大事面前毫不含糊。在排练过程中,《接过雷锋的枪》的导演考虑到年代背景因素,要求附中全体参演男同学把头发剪短,而这其中有20余名毕业班的同学即将面临艺考,同学们一致服从安排,在大会堂现场请化妆师“免费理发”,一个个时尚帅气的造型变成了清一色的“寸头”。
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是54岁的附中领队丛鹤松老师。在谈到学生们的成长时,丛老师十分欣慰,“三个月的时间,眼看着孩子们从懵懵懂懂变得成熟独立,感谢大型活动使他们得到历练,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丛老师用“自律、聪明、认真”等关键词来形容与他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而事实也确如此:为了减小排练演出对课堂学习的影响,同学们在排练间隙一有时间就会在角落里看书、写作业、练功。当正式演出结束,离开大会堂时,附中的同学们把休息室收拾的干干净净,体现了他们善始善终、注重细节的好品质。
来自服务保障团队的故事: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负责36方阵安保工作的倪学海老师和同事们自7月份受领任务以来,主要负责保卫师生安全,每次演练集散、应急任务倪老师都全程参与。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倪老师深知师生安全无小事。每次合练前,他都提前规划队伍出发时间、车辆行进路线,并提前与上级机关、公安部门、车辆保障等进行无缝对接。每次演练集合,他总是第一个到场,进行人员集合、安全检查、宣读安全要求。每次合练回校,他总是最后一个进校门,把每名师生平安送回学校。炎热的8月,合练非常密集,倪学海感冒发烧仍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保卫处其他老师想替他值班,他说:“我还能坚持,还是我去吧,师生情况和演练集散、应急流程我比较熟悉。”于是他上午去医院输液,下午去基地合练,为高质量地顺利完成游行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见他冒雨站在路边等候大家,学生们感动的说,“看到倪老师,就有一种找到家的安全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张强副校长在后勤工作动员会上说。后勤启用了服务保障的最高标准:餐饮部对食品及供货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想办法给学生们调剂营养,无论是凌晨几点出发,都会为学生发放营养餐包。校医全天候做好医疗卫生和药品保障服务准备,校车队保障正常公务用车同时更要保障国庆排演师生交通出行,为在凌晨准时接送师生,有时司机干脆就住在值班室里。动力运行部和公寓充分保障学生洗浴、用电时间。大家团结一心,全力做好国庆70周年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来自学生管理团队的故事:
平凡的教师与不平凡的爱
自六月份陆续接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各项排演任务到十月一日晚联欢活动表演结束,学生处、团委的全体老师们才真正松下一口气。作为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师团队,这几个月来,他们牺牲了暑假和周末,全天候、全方位的坚守岗位,陪伴同学们在学校、在营地、在餐厅、在训练场、在大会堂、在天安门……
10月1日晚,联欢活动结束演员们返回基地,白冰弘正老师督促着同学们归还服装道具,最后一次在猎鹰基地作为领队签下自己的名字,目送同学们坐上返校的大巴,他用手机记备忘录写下:“我愿意为大家付出、愿意伴大家成长、乐意看大家进步;与这150名战士一起的奋战时光、虽心疼他们哭过、痛过、怨过,但更可喜他们经过几个月的历练变得更加乐观、勇敢且独立。终于我们一起,把最美好、璀璨的记忆留在了今晚。”
所有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老师都与白冰弘正老师的心愿一样,“组织协调、服务保障工作交给我们,你们只需安心排演就好。”正是有着这样的目标,有的老师的家中亲人过世,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有的老师带着中药安检进场,排演一结束就直接去了医院;有的老师把刚刚断奶的幼子送回老家,自己却寸步不离守候着排练的学生;有的老师暑假里的每一天奔波于学校与上级部门之间报送材料……正是这些平凡的教师,怀揣着对学生不平凡的爱,用满腔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我校顺利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排演任务中微小而又卓越的贡献。
点击“阅读原文”先睹为快
《当舞蹈遇上诗》人文学院诗歌集
来源:党委宣传部
素材:各国庆服务保障工作组、各院系
排版:刘菲
总第562期
2019第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