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成立暨首批成果发布仪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研究院院长鲍川运教授、陈明明大使等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及外交部、中国外文局、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市相关部门代表、国内相关智库和学校职能部门领导、相关学院代表、参与研究院工作的校内外师生及中国日报等媒体出席了该仪式。
仪式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副校长程维,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金成、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姜钰会见了各位专家。计校长简要介绍了二外的发展情况,并对出席成立仪式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的成立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他感谢各位专家在研究院成立前期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也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继续支持研究院未来的工作。
(专家见面会合影)
成立仪式由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颖主持。计金标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的公共政策持续实施,受到外国政府、智库、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应运而生,填补了中国公共政策翻译和国际传播领域的空白。研究院核心团队汇集了中国外交、商务、金融、法规等公共政策领域十余位一流翻译大师,联合多位国内外知名翻译家,一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译本,讲好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他对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期望,期待研究院能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高端智库平台和人才培养孵化平台。
(计金标校长为成立仪式致辞)
(张颖主持成立仪式)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给研究院发来了贺信。他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了祝贺。他在贺信中表示,在国家蓬勃发展的今天,研究院的成立意义重大,急国家之所急,想对外传播之所想,也在百年变局中为中译外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为提高师生的翻译能力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随后,计金标校长、程维副校长为专家委员会成员一一颁发聘书;计金标校长、鲍川运院长共同为研究院揭牌;程维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研究院第一期成果《公共政策翻译》(第一辑)。
(为专家颁发聘书)
(揭牌仪式)
(成果发布仪式)
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院长鲍川运在致辞中表达了他对研究院的期望。鲍院长表示,研究院应当发挥标杆作用,将工匠精神作为原则而非口号,提供优质翻译产品,以外国人听得懂、能理解的形式讲好利民惠民的公共政策故事。同时,研究院作为产学研结合的翻译实践教学基地,应当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要积极参与研究院工作,专家在修改和审定译文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并培养翻译人才,对中译外提供更多优秀译者。作为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译文,应当对翻译教学、教材和参考书编写有所帮助。
(鲍川运教授为成立仪式致辞)
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陈明明大使表示,在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环境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的翻译迫在眉睫。他对如何做好研究院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陈大使认为要聚焦重要法律法规的翻译,突出首都特色,以需求为导向,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译文;同时研究院要为高校翻译教学开辟新道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不同文本翻译的能力,培养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
(陈明明大使为成立仪式致辞)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罗林泉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的设立,响应和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他相信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一定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历史坐标和时代旗帜,在推进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让世界全面、准确地认识到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促进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中国。
(罗林泉会长正在发言)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杨平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在发言中提到研究院的成立是服务国家、服务北京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举措。研究院的成立也为创新中国话语翻译实践、翻译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杨平女士正在发言)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执行主任付敬也表示,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国翻译政策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对于国家政策的对外传播意义非凡。未来将支持研究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并探讨更多深入合作的领域。
(付敬先生正在发言)
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推出《公共政策翻译》系列,第一批翻译成果已经出炉,包括北京市副中心城市规划等重要文件的中英文对照版。研究院旨在及时、准确对外翻译国家改革发展各领域和北京市落实“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过程中经济调控、社会管理、民生福利等各领域公共政策,对于国际社会实时、具象了解中国国家与社会治理方法、理解政府执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高翻院教师和志愿者合影)
-----
-----
研究院成立仪式暨成果发布仪式结束后,专家委员会成员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三场学术讲座。7月11日下午,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中国驻新西兰、瑞典等国特命全权大使,现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英文笔译定稿专家、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明做了题为“如何像中国驻外大使一样用英文演讲”的精彩讲座。陈明明大使强调了公共沟通能力的重要性。陈大使表示,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处需要公共沟通能力。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提高公共沟通效果,陈明明大使分享了自己精心总结的英文演讲十原则,并结合生动实例,指导同学们如何将英文演讲做得更加吸引人。接着,陈大使分享了在担任中国驻瑞典、新西兰大使时做的两个演讲:《在中国——卡罗林斯卡医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和《在新西兰中国旅游推介会上的讲话》。陈大使结合英语演讲十原则,将两个演讲逐段拆解分析,详细展示如何用英语思维像大使一样更好、更地道地使用英文。为了生动说明面对外国人时要如何工作和思维,陈大使更是亲自示范,现场演示了在新西兰中国旅游推介会上的精彩演讲,让广大师生领略了驻外大使的演讲风采。讲座即将结束之际,陈大使提出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增加学习紧迫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适量地给自己加学习“担子”,扩展视野更要志存高远。最后,陈大使表达了对同学们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陈明明大使在讲座中)
-----
-----
7月12日上午,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前院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译协理事、《中国翻译》杂志编委、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会员、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院长鲍川运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汉英翻译的策略与方法”的学术讲座。鲍川运教授从国内汉英口笔译翻译现状切入,通过讲解中式英文的具体例句,重点分析了中英文句式差异及其造成的中式翻译现象,进而提出汉英翻译的标准。鲍教授指出,汉英翻译过程中应该克服原语干扰,深入剖析原语干扰问题存在的根源。鲍教授还将语法、结构、语感总结为中译英领域的三大错误类别,并系统介绍了汉英语言的区别,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规避对应翻译的观点,强调译者要透过语言表面看到深层含义,不能只遵从词汇的刻板对应。本场讲座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汉英翻译的策略与方法,激发了参会者对翻译的学习兴趣,也启发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汉英翻译,对我校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鲍川运教授在讲座中)
-----
-----
7月12日下午,联合国前高级译审、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外文局国家项目“中国关键词”、《新时代面对面》英文版定稿专家蔡力坚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词还是意?”的学术讲座。蔡力坚教授事先精心挑选了散文《中年人的寂寞》和部分时政类文章的译文,在讲座中与现场师生讨论。通过详实的典型案例,如成语“人心不古”和“钩心斗角”;时政术语“可持续发展”和“兼并重组”等,蔡教授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不同语境中同一词语的翻译方法,并在与在场师生的讨论中强调了译者要脱去词语外壳、注重文本意义的重要性。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汉译英时聚焦文本含义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对翻译的学习兴趣,也启发大家多角度地研究汉英翻译,对今后我校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的工作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蔡立坚教授在讲座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案 | 高级翻译学院
编辑 | 邹佳怡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