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华诞。为了保障国庆当天的游行效果,早在数月之前,同学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千余人的组织工作绝非易事,为了保障排练工作的顺利开展,许多人为之不计回报地辛勤付出,今天的主角——第22中队“文宣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文宣队的同学们
藏龙卧虎大神多
文宣队,从名字上看,似乎是一支专管文化宣传的队伍。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就要从这支队伍的组成说起了。文宣队共有63名队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分属不同院系,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来了。这63名同学,大多是从各个中队挑选出的同学,也有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训的同学,变为无声奉献的无名英雄。
千万不要因为文宣队的人员从事“文职工作”而小瞧了他们,文宣队中的能人异士比比皆是。他们中,有的是原中队的团支书,有的负责训练场上的音响播放,有人成为了合唱训练的摄影师,甚至还有可以做MV,组织活动的“全能型大神”。正因这些同学的参与,紧张的训练生活才得以适当缓解,从而使训练场上的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发挥。
文宣队的同学们正在工作
文宣工作任务多
文宣队的任务没有因为转至幕后而变得轻松简单。这38名同学和25名老师,需要同期完成文章、采访、画报、手抄报的制作,还负责每天的中队评分和奖品发放,协助全校千余人的后勤保障。
他们曾整个下午坐在教室里,埋头撰写3000字的论文;也曾凌晨两点起床,协助配送千人的餐包。他们曾跑遍整个训练场,只为记下排练过程中最美好的瞬间;也曾分拣6000瓶水,以保证训练同学的生活质量。他们每天都需要给上万份餐券盖章,休息时手控制不住地重复盖章动作,他们曾提前1小时到达训练基地,淋着雨保证同学的训练。他们要花费整晚的时间,为各个中队分拣服装、道具,时刻准备应对每一项紧急到来的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这些事总有人要干。”一位文宣队同学说到。
文宣队的同学们正在工作
文宣队里故事多
据老师回忆,曾经有一位同学突然请假去医院检查。老师询问的时候,他称只是“小问题”。然而医院的检查结果,却是谁都不曾想到的——韧带拉伤,医生建议静躺三个月。“老师,真的不严重,我下午可以继续值班。”同学说,“即使不能上我也想留下,这对我而言,参与这项活动意义重大。”老师的答复自然是否定的。
为了保证同学身体的健康,老师强行命令他回家休息。在离开队伍的那一刻,他问老师“我们请假最长可以请多久?”老师回答:“按规定,是6天,但你是特例。”谁也不曾想,6天之后,他从老家湖南赶了回来,重新出现在队伍中:“老师,我们说好了的,最长可以请6天假。”
文宣队的同学们正在工作
无名的“幕后英雄”
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为排练的顺利进行都付出了许多许多,他们从不计回报,为的只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内心。38名学生,25位教师,63个人保障了1000余人的日常生活,面对外界的质疑,他们可以自信的回答“有些事,不用去说”。即使无法登上国庆的舞台,他们也可以骄傲的说:“他们在舞台上那一刻的荣光,背后是由我们托起来的。”
比起一支中队,文宣队更像是一个大家庭,队员们相约做好幕后的英雄。相比能够走上天安门的同学们,幕后才是他们的主场。每一批服装道具,每一次夜间出行,每一天日常训练,都由他们在做着保障。训练场上的工作结束了,文宣队的工作却刚刚开始。
文宣队的同学们正在工作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培养了彼此间牢固的革命友谊,那是纯粹的,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是奋斗实干过后留下的足迹。文宣中队留给我们的,是正能量,是00后的家国情怀。
多年之后,回望这段过往,那共同努力前行的日子,那共同挥洒汗水的地方是属于文宣队每个人的难忘。永远烙印在他们心中的,是8月的艳阳——那曾是最累,也最快乐的日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文案 |孟磊 赵思涵
图片 |程门立雪 廖崇静
编辑 | 曹程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