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服务与文化贸易领域成果丰硕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成立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市场研究》项目启动
《北京京剧百部经典剧情简介标准译本(中英对照)》在英国伦敦发布
“不做书斋里的学术机构,不做纸上谈兵的智库,要把学术文章书写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之路上。”16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紧密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国际战略,领全国之先,以前瞻视野展开广视角、多层次的针对性研究,深耕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领域,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战略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充分发挥了“学术外交”的独特作用。
以前瞻视野深耕十六载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北二外与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合作设置外经系,是全国较早开办对外经济合作专业的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强、专业精的多面手和复合型高质量人才。作为一所外语院校,在对外经贸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领域颇有传承,并于近年在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03年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便以前瞻性的国际视野,确立了以国际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为特色的国际贸易学科建设方向。16年来,凭借一支坚守于服务贸易和学术研究与理论探索的研究团队,建立了跨学科、跨院校、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研究机制,逐渐形成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文化贸易学术研究综合体, 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国家政策咨政服务、企业“走出去”咨询服务、推动中外合作研究机制以及促进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学术外交的独特作用。
以问题导向展开学术研究
北二外在国际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研究领域坚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原则,即从政、产、学、研四个方面综合发力,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从非实体研究机构国际服务贸易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发展到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实体;从2003年的一门课程,到2007年的人才培养本科专业;直到2011年把一间保安门房做简单刷白才拥有了集办公、研讨、接待于一体的固定办公空间……心无旁骛地执着于国际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用一句“安于此,乐于此”诠释了北二外这支研究团队的建设初心和研究定力。
研究团队发展思路清晰,研究选题前瞻,研究视角独特。近4年来,孵化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研究项目25项,受国家及北京市政府部门委托研究项目1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门的批示和采纳,在成果应用转化、融合创新方面成效显著。以“致用”带动“政产学研”积极联动,编撰形成了“《国际服务贸易评论》系列丛书”“文化贸易蓝皮书系列——《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首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8年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市场研究系列丛书”“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学术论丛”等多部既有时代特征、实践意义,又富含理论价值的前沿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仅2018年,研究团队学术成果就获得了4项省部级奖项。
北二外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与企业发展需要,密切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团队承担起“学术外交”角色,始终坚持“真诚互动,平等对话,自信表达”,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波兰等17个国家的20个机构建立起务实的学术合作机制。较早发起并主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中外文化创意产业论坛”“走进海外:国际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合作对话”等系列活动,形成《重新发现:中国—中东欧十六国文化创业产业概览(汉英对照)》《中英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案例(汉英对照)》等中外合作研究成果,为促进中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
以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必将更深入、更广阔地走向世界,因此急需一批既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文化市场规律,又能够深入理解各国文化内涵的高水平、国际化、综合型人才。北二外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硕士专业建设、引领国际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政产学研联动的培养机制……在北二外,一系列对标国家需求的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方式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
目前北二外已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后培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并最大限度吸引国内兄弟院校共同参与。得益于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享有丰富的国内、国际实习实践机会,基础理论扎实、应用实践能力强。毕业生进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行业协会组织及相关国际组织等机构就业,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回首十六载,北二外已形成鲜明的国际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的学科专业特色,这特色是在实践中长出来的,更是在探索中干出来的!值此北二外建校55周年之际,这支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新征程中,守正融新、砥砺前行,必将谱写出特色发展的新篇章。
秉承交叉融合理念 闯新文科建设“蓝海”
——北二外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发展实践
问:去年10月,国家教育部门等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您认为新文科“新”在哪里?
李小牧: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科建设亦应与时俱进。在新文科概念提出之前,理工科早有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实现了数学、物理、医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工科在该领域的有益探索,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方向性的借鉴。
从总体上看,各门类学科都是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不断走向综合。传统文科重视专业培养,专业划分鲜明,但是人才培养难以博通,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制约人才全面发展。新文科的“新”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它应该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在这个意义上,新文科的提出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融,启发全新的研究场景、研究工具甚至研究方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问: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样一所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大学来说,新文科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李小牧:北二外在创校之初便带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因”。55年来,北二外为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和经济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时代急需的人才。1964年,为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周恩来总理主导成立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彼时就对学校人才培养寄予复合交叉的高度期待,明确指出要培养既懂得外国语言,又通晓外国文化的新型人才,满足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蓬勃发展的需求。1981年,原国家对外经贸部门在北二外设立了全国首个对外经济合作本科专业,突出外语复合经济的特色,以顺应中国改革开放发展需求;2003年,紧密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国际战略,学校开始了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探索,相继实施了国际文化贸易本科专业、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硕士人才的培养,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该领域走在了国内前沿。
交叉融合的理念深刻烙印在了北二外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指导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创新。面对新时代中国建设与发展需求,北二外不忘初心,始终秉承并发扬这一理念,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大学奋进。
问:在交叉融合的理念指导下,北二外在“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进行了哪些探索?
李小牧:北二外是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先行先试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源起于我国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始终以此为导向和指南。相比自然科学,在文科领域内打通学科壁垒、实现交叉融合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研究团队潜心钻研文化贸易内涵与外延,提炼文化贸易学科本身具备的交叉要素,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学术研究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了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融合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管理学等学科,打开文化贸易人才复合培养的突破口。
2012年获批国家教育部门全国首个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分别从应用经济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入口进入国际文化贸易平台进行培养。结合交叉学科培养的需要与特点,采取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入口专业不同,设计入口专业模块课程“固优”,以学科交叉模块“补弱”,统合于国际文化贸易模块夯实本专业基础,并通过实训模块、联合培养模块强化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和全球视野。
在新形势下,北二外扎根京华大地,凝心聚力改革。为释放发展新动能,2019年,学校在机构改革基础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首次将研究院列为改革试点单位,主导并实施文化贸易人才全过程培养。此次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研究院人才培养的活力,实现了政产学研联动,资源融会贯通效果更加凸显,为充分发挥导师组制优势奠定了基础。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迅速推进,急需一批既懂得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又懂得沿线国家文化市场特性的高复合度专业人才。北二外及时回应国家发展需求,2020年起,入口专业将拓展至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入口下设战略政策规划与大数据分析、文化企业跨国经营两个研究方向,多语种入口聚焦英语国家文化贸易研究、日本文化贸易研究、西班牙语国家文化贸易研究等方向,在学科专业融合程度、人才培养规模质量等方面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问:早在2003年,北二外便确立了以国际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为特色的国际贸易学科建设方向,此举十分具有前瞻性。北二外基于何种缘由开始对国际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的研究?
李小牧:众所周知,北二外是一所追求特色发展的学校,我们的日语、旅游管理等专业是学校别具优势的“特色点”。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我们也要寻求创新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是学科自身求新、求发展的内部要求,更是基于学校长远发展提出的“攻坚任务”。
具体来看,相比传统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而北二外具有多语种融合、跨文化交流的天然优势。在学科科研、教学等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国际文化贸易方向这一“学术蓝海”,自然要抓住发展机遇。
问:今年5月28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此同时,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建的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成立。这对北二外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李小牧: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本身就是对北二外多年来坚持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的认可,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领域较高学术水平的标识。同时,这也极大鼓舞了北二外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团队的学术热情,必将激励我们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并推动新文科建设,鼓励多语种专业学生通过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硕士阶段的学习,培养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人才,走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发展的融通之路,为学生自主性学习、交叉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态,将新文科的内涵理念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
北二外服务与文化贸易发展大事记
2003年
在国内同类专业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国际文化贸易热点问题”课程;
2006年
国际服务贸易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成立;
2007年
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文化贸易方向)本科生,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成功举办;
2010年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
2012年
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复,获得国内首个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硕士授予权,实现应用经济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共同招生;
2013年
李小牧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有表演艺术院团体制改革现状调查与发展路径研究”获批立项,并于2018年顺利结项;
2014年
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由北二外牵头组建,目前已汇聚国内34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国际17个国家的20个机构以及7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学术研究;
2015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关于建立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的决定》,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首都对外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协同创新中心”获北京市认定;
2016年
发起并主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该系列论坛目前已在塞尔维亚、中国、波兰、匈牙利成功举办四届,发布《重新发现:中国—中东欧十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览》(汉英对照)等标志性研究成果;
2017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市场研究项目启动,已编撰出版系列著作中的《法国文化市场研究》《丹麦文化市场研究》《澳大利亚文化市场研究》;
2018年
北二外与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梅兰芳京剧艺术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2019年
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成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地北二外,与原有机构协同支撑,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贸易学术服务综合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