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文件要求,中央民族大学于近日发布了《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旨在通过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人文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选拔一批有坚定志向、浓厚兴趣和人文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特殊培养,为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输送高水平人才。
传承创新
新时代勇担新使命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它的创立不仅是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更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伟大壮举。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A类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中央民族大学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各民族师生多元文化交融、奋发进取、成才报国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为传承创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丰厚遗产,中央民族大学“强基计划”将着眼于国家对人文学科拔尖人才的战略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边疆稳定和国家周边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选拔和培养“博人文、厚基础、重创新、有特色”的人文学科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革故鼎新
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校成立“强基计划”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加强人文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全面发展的选拔机制和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多元交融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特色书院制育人新途径。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
在低年级打通文史哲三个人文基础学科共同培养,打造学科交叉和多元跨文化交流的学习生活社区,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建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和科学动态进出机制。学校加强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为入选“强基计划”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开展创新训练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对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为专业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增厚专业基础教育,强化思政育人教育,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本科阶段和硕博阶段的综合考查、科学分流。
打造国际化学习环境,探索创新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在推进双向国际交流方面有着天然资源与优势,除了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进行广泛交流之外,利用跨境民族语言优势与中国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及研究机构长期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邀请海外高水平专家来校讲学,积极推进特色海外实习项目,鼓励并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海外资源,提高国际文化理解力。
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故宫博物院、国家前沿科学中心、国家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交流合作,鼓励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共建共享
推动大学新文科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建于1951年,由马学良、于道泉、李森等著名学者为骨干力量组建,专任教师中有多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是教育部五星级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巨大的科学价值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
本专业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一门及以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通过传统的学术优势和综合比较研究优势,经过“精英化”、“国际化”、“一站式”的长期专门培养,培育出一批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历史学专业建于1956年,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林耀华、翁独健、王锺翰等一批知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曾执教于此,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9人。在研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等30多项,横向课题经费数百万元,与数十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签署有合作协议。
历史学专业拥有完整的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民族史研究创新英才培养的领军单位。1995年获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优秀人才。本科生深造率达60%,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北京市、国家民委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在新文科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相信“强基”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史学英才。
哲学专业建于1956年,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9人。牟钟鉴先生曾于2007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中国宗教问题,班班多杰教授获得2014年中组部颁发的全国杰出人才荣誉称号。
目前学院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建有两个校级非独立科研平台——中华文化研究院、宗教研究院,围绕哲学与宗教学专业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以及多所海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今后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人才培养,在注重夯实哲学基础的同时,逐步强化在**学领域的领先优势,毕业生在相关高等教育和理论研究机构,以及民族文化、宗教事务管理等部门享有较高声誉。
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作为人类“生活链”中的高端产品,从雅思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开始,无论西东,都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圣贤们的高度关注。学院欢迎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优秀青年学子加入。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供稿|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崔荣浈
责编|魏晨辉
主编|李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