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致辞 |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彭龙
尊敬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1148名本科生和122名留学生成才成长的历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外全体教职员工,恭喜你们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光荣毕业了!同时,我也想和你们一道,向四年来无私帮助、悉心指导你们成才成长的父母、师长和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四年前,你们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外语学习的强烈渴望踏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天,你们学业有成,即将奔赴祖国各地和世界各方建功立业。我想,时间虽如白驹过隙、离弦之箭,但绝非简单的流淌,它必将携带着你们在这所校园里收获的点点滴滴,融入以后的人生时光。自此以后,无论身在何处,志在何方,你们的名字都将和北外联系在一起。“我是一个北外人”,不仅是你们追忆大学时光的信物,更是你们通行世界、遍走全球的名片!
四年来,北外也和你们一起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具有鲜明北外特色和现代风格的新图书馆和综合楼落成,为你们提供了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精致的喷泉小花园成为了你们晨读休闲的好去处。承载北外传统的校史馆建成开馆,向你们诉说着母校75年的记忆与情怀。学生宿舍楼经历了重新装修,空调让盛夏变得不再难熬。东校区门口的垃圾站成功拆迁,昔日的小东门已然变成了简约而美观的“大东门”。
在学科发展方面,北外现今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语言资源中心和外语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发展。北外目前开设74种外国语,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学校开设的语种将超过100种,涵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学校不断挖掘学科内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打造“外国语言文学”“语言教育科学”“区域与全球发展”和“比较文明”四大学科集群。积极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自主设置国际法律与区域治理、国际商务与区域治理、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国际新闻与传播、国际中国学、语言政策与规划等非外语二级学科博士点。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建设国际研究生院,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布朗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莫斯科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签署了师生培养及语言教学合作协议,形成了文化融合、视野开阔的国际化育人特色和机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还是北外学子,明天就要背上行囊,踏上崭新的人生旅程。最近,我也经常关注北外WE圈,了解你们毕业前的所感所想。国际组织项目班的姚颖同学告诉我们,她18岁以后的日子都是在北外度过的。从本科到硕士,北外教会了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教会了她选择看到不同角度的不同世界。亚非学院的刘默沛同学说:“回顾四年的时光,最大的感触是,大学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惋惜的。在前行路上需要学会制定规划,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看了同学们的感言,我很受启发。作为你们的校长、老师,在大家走出大学校园之际,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几点人生的思考。
一、希望大家能够树立祖国至上的国家情怀
北外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学校。胸怀国家,服务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北外75年的办学历史中,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的北外人传唱着“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歌曲,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进程当中,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6月1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第一场活动就是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在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北外校友邵云环、许杏虎及其夫人朱颖。邵云环是新华社记者,许杏虎是光明日报记者。当时南斯拉夫局势极其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他们主动请缨,勇敢地奔赴报道第一线,不顾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深入现场采访,及时、准确地发回大量有价值的公开和参考报道。他们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价值重于泰山,必将永远活在全体北外人的心中。
目无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人的价值终究要实现在集体的事业中,离开了集体,生命就会面临不可承受之轻。自然的山水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但无论你走多远,最后还是要回到人群中。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家、数学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这根芦苇却将根牢牢地扎进了大地,才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马克思也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带着镜子,而只能在创造的世界中看到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绝美的诗句固然彰显着伟大诗人陶渊明的洒脱,但何尝又不是他吊影孤行的真实写照?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才华横溢,但由于恃才傲物,和人群离得太远,最后只能在自怨自艾中度过一生,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样的话进行自我安慰。
同学们,北外是培养外语人才的。外语在今天也许已经没有了国界,但外语人才却归属于国家,都有着鲜明的国家立场和民族情怀。当前,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和全球价值观念并没有像预测的那样沿着“匀质化”、“普世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引起了世界各国此起彼伏的本土化反应。历史一再向我们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刻舟求剑、照猫画虎,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事业、大学问。许国璋先生编写的《许国璋英语》之所以经久不衰,影响了几代人,正是因为这本外语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融入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元素,成功实现了外语教材在中国的“变体”,体现出了鲜明的主体性和原创性。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变奏,仍然是你们今天所面临的时代主题。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规律,将才华和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历史赋予你们的时代使命。我深信,今天的你们已经藏器于身,必将大有作为。
二、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在今天这个物质富饶的时代,再谈艰苦奋斗也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95岁的生日,也是北外的七十五岁生日。从延安到北京,北外一路走来,步履蹒跚,艰苦奋斗,发展到今天才有这所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外国语大学。回顾75年前,我校第一批学员张天恩先生曾作诗一首,表达对那段光阴的回忆:“1941年,奉命到延安。永不忘:渴饮延河水,饥餐小米饭。垦荒杜甫川,苦读清凉山。”在如此艰苦的抗战条件下,延河畔的外文学子们边学习外语边从事生产劳动,他们中间有的成为了人民空军的奠基者和王牌飞行员,有的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有的为了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引航者。从此之后,一代代的北外人从这所校园里走出,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靠的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学们,天下聪明才俊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因“因循”二字耽误终生。一旦因循慵懒、选择安逸,人生便没有进路。今天,我们获取各类知识、信息的途径变的越来越便捷,但一以贯之、诚之敬之的态度却渐渐远去。北外的学子走出校园后之所以备受青睐,正是因为你们在这所校园里养成了敦本务实的品格。语言学习的特点让你们不喜欢坐而论道,更不习惯于谈天说地,而是更愿意埋头于书桌,稳扎稳打,做到了久久而有功。实际上,世间之事莫过如此。天下本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事,平淡至极,乃为神奇,最忌志大而才疏,色厉而胆薄。今天走出校园,希望你们能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唯有历经曲径多歧、碰壁受挫之苦而仍不改其志者,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最终拓宽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成为人生的赢家。
第三,希望你们能够继续秉承终生学习的理念
同学们,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划上句号,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毕业以后你们的求知欲是否能够得以保存?你们身处的时代,变化是唯一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什么知识是可以不更新就管用一辈子的,新问题会不断地涌现在你们面前,等待你们去研究、去解决。所以说,走出校门,应该是你们求知路上的逗号而不是句号;离开大学,应该是你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经世致用之学固然必需,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你们走出校园之后更应该多一点“无用之学”。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工极其细密的时代。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新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更进一步的专业化。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在隔行如隔山的专业分工中,世界正在丧失其本身应该具有的丰富性和整体感,以至于迷茫、困惑无处不在。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得不承认,今天的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了知识分类、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异化之苦。知识本来是让我们亲近大地和生活的,但现在却造成了我们与它们的疏远。晚年的托尔斯泰因此曾对自己的贵族身份产生难以排解的焦虑,他渴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所以,同学们走出校园以后,在展翅高飞的同时更应该贴近大地,在追随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通达智慧。多与经典对话,多与大师交流,看似无用,实为大用。人一辈子总要为自己保留一点闲暇,腾出些时间做些无用之事。不为别的,只为能够遇到更好的世界,找到最好的自己。
同学们,收藏历史,不如创造历史。100多年前,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懊恼没有赶上好的时代,没有赶上好的机遇,认为现在的社会太多诟病,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人则在积极进取,严阵以待,坚信自己的选择,认为现今社会充满生机,庆幸自己处在最好的时代。同处一个时代,区别在于:懊恼的人还将不断错过,坚定的人才将拥抱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在中国正在崛起的路上,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就让我们风雨兼程。任凭未来路上千变万化,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祝福你,永远期待你回来讲述你的精彩故事。
最后,祝愿你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