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
10.30-11.02
2017-10-30 星期一
阿尔巴尼亚文化代表团访问我校
10月30日上午,阿中文化协会会长﹑汉学家伊利亚斯斯巴修(Iljaz Spahiu)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文化代表团访问我校。校长彭龙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彭龙感谢中国驻阿尔巴尼亚使馆对中阿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各位阿尔巴尼亚老朋友推动中阿友谊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钦佩。
斯巴修介绍了“中阿经典图书互译项目”一年来的新进展和未来的工作目标,表示代表团将致力于扎实推进中阿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于中阿文化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代表团与阿尔巴尼亚语专业师生进行了交流,向阿尔巴尼亚语专业师生回顾了多年前他们在中国学习的经历,介绍了近年来阿中两国日益密切的经贸交流和人文合作情况,鼓励阿尔巴尼亚语学生学好专业,为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书写更美好的篇章,并表示将为赴阿留学的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同学们与代表团一行分享了学习阿尔巴尼亚语的感受,并动情朗诵了阿尔巴尼亚诗歌名篇。
代表团还访问了外研社,与外研社“中阿经典图书互译项目”团队进行了交流。外研社综合语种分社社长彭冬林感谢斯巴修先生两年多来为“中阿经典图书互译项目”做出的重要贡献,积极评价双方已翻译和出版的多本图书和联合举行的书展活动,并期待双方在图书互译项目中继续积极地推进合作。
国际处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柯静、阿尔巴尼亚语教研室主任陈逢华及外研社中阿互译项目工作团队参加了会见。
慕尼黑孔子学院校长团访问我校
10月30日,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校长团一行12人访问我校,校长团由来自巴伐利亚州多所职业院校的校长组成。副校长闫国华会见了校长团一行。
闫国华介绍了北外依托德语区5所孔子学院所开展的项目,并重点介绍了我校南方研究院及合肥校区的建设特色,提出我校与德国职业教育机构依托孔院平台开展合作的建议。他表示,北外可以通过孔子学院平台,为德国职业教育提供语言培训和资源对接,希望与慕尼黑孔子学院一起研发出更多的教育交流项目。
校长团成员表示,校长团访华项目已连续举办多年,非常感谢国家汉办和北外提供的机会,他们希望能和北外有进一步的合作。德语系王建斌主任、孔子学院处龚婧参加会见。
在我校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外研社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就中德职业教育教材出版、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
2017-10-31 星期二
校领导出席首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
10月31日,首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法国和非洲法语国家的大学校长和代表出席论坛。我校副校长闫国华出席论坛并作发言。
闫国华在发言中介绍了北外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开展非通用语种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定位,北外亚非学院非洲研究的成果以及法语系在法语国家地区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表示,北外愿与参与论坛的中法非各高校一道共同努力,为三方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论坛创始成员,与会三方高校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论坛成员将积极促进和扩大各高校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面对和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促进人文交流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论坛及全体成员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亚洲专门用途英语学会首届年会暨全国第六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0月28日至29日,由亚洲专门用途英语(ESP)学会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专用英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中国ESP研究》期刊共同协办的“亚洲专门用途英语学会首届年会暨全国第六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亚洲ESP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ESP专业委员会会长、我校副校长孙有中出席会议。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印度、斐济、阿曼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231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孙有中介绍了亚洲ESP协会的创办历史与成立使命,阐释了本届大会的主旨及意义,同时对正在从事ESP教学与研究的国内及国外同行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和鼓励,希望本届会议为亚洲乃至世界的ESP教学与研究搭建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ESP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专用英语学院院长李莉文作为承办方致辞,简要介绍了专用英语学院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计划,希望和与会专家学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段长城表示外研社一直致力于推动外语教学创新和研究发展,期待和与会的专家学者们深入交流,在更多教学研究项目中展开合作。
本届研讨会形式丰富多样,共设5场主旨发言、4场工作坊,14场分会场发言和1场圆桌论坛。
会议于29日中午闭幕,孙有中在闭幕式上对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ESP教学与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大家继续将理论和实际结合,集思广益,推动ESP教学和研究的蓬勃发展。
2017-11-1 星期三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校长卡内别克访问我校
11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校长卡内别克访问我校,副校长闫国华会见了卡内别克一行。
闫国华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特别介绍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俄语学院“俄语+非通用语种”复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方案。
卡内别克表示,奥什国立大学是吉尔吉斯斯坦最优秀的综合大学之一,在各个学科,特别是语言学、文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希望与北外在人才培养、教师交流、学生互派等展开合作。
随后,双方就教学科研、吉尔吉斯语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柯静,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春丽、院长黄玫、中亚语种项目负责人闫洪波等参加会见。
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
10月31日,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比赛由教育部全国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承办,旨在全面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宪法、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出席颁奖仪式并讲话。我校党委书记韩震,教育部政法司、基础司、高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和北京、天津、山东、贵州、甘肃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专家参加仪式。
田学军在讲话中指出,本次活动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形式。加强宪法教育是贯彻落实“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法治教育的核心,必须发挥学校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勇于创新,探索各方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要加快形成体现宪法精神的育人环境。勉励广大参赛选手通过参与比赛,更加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培养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成长为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来自天津代表队高校组的朱培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初中组的艾克旦帕拉提,山东代表队小学组的王柯心,北京代表队的丁灏、董婉怡、郝跃凡、殷媛分别进行了展演,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对宪法意识的理解,用青春的视角畅谈对宪法权威的尊崇。
本次比赛自2017年5月开展以来,各地精心组织,不断创新宪法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在全国青少年学生中掀起了学讲宪法的热潮。
2017-11-2 星期四
我校举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题报告
11月1日,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巘博士应邀访问我校,张巘博士在行政楼507会议室就北外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做了专题报告。报告由副校长贾文键主持,各教学科研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张巘介绍了QS世界大学和学科排名的排名体系、排名方法及指标变化情况,解读了中国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亮点,并就我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具体包括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国际标准化语言考试、海外校友网络、教师和管理队伍国际化、智库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贾文键表示,张巘博士的报告可以全方位审视我们自己,排名指标系数的变化调整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可以根据排名中反映出的问题改进学校相关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中国教育报》刊登孙晓萌教授文章
11月2日,《中国教育报》 理论周刊发表了亚非学院院长孙晓萌教授的文章:《“双一流”下亚非语言学科路向何方》。
文章就如何在“双一流”建设及“一带一路”这两大历史机遇下定位、布局亚非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亚非语言文学学科的口径和内涵需要明确,有必要寻求完备的亚非语种群作为学科建设支撑,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以及探索中国在该学科领域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建立等,以推动亚非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