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1-22日,“2017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北外人的经验,此外彭校长还分享了学校在通识教育以及试点学院方面的一些探索。
以下为彭龙校长在论坛现场的致辞,原文有改动。
尊敬的钟秉林会长、各位领导、专家、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相聚,共同见证和开启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地欢迎。
(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在论坛现场致辞)
在前两届全国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校长论坛上,我们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国际化发展之路,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外国语学校暨外语特色校课程与资源体系建设两个议题进行广泛探讨和深入地交流,以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视角研究了基础外语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及广大中小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会议取得诸多成果和积极反响。
在广泛征求与会领导、专家和校长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需求,确立了今年的会议主题--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建设,希望本届论坛能够延续以往的高规格、高水准,更深入地建立北外与生源基地校以及全国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联系,更深入开展对话,从而共享资源,共建平台,共谋发展,让论坛不仅具有理念交流的意义,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于今年的论坛主题,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一是家国情怀,心怀祖国才能心怀天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源泉。对每个国民而言,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再自然不过的认同,也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我们培养的国际化人才,首先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具有民族文化定力,这样的人才日后走出校门,走向国际社会的舞台,将会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责任和使命。在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当下,会坚定不移地守住和发展自身的民族文化。
七十六年来,北外始终讲的胸怀国家、服务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办学理念之中,让红色基因在北外人身上代代相传,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这不仅是校歌里面唱响的情怀,正是北外人坚定的信念。
我们校友遍及世界各地。今年刚刚毕业2017届学生中,还有一些学生到国家相对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们计算机系的王文伟(音)同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于西藏的基层,他将在那里工作五年之久。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十名志愿者,即将走向支教岗位,他们将在西藏拉萨、陕西陇县、云南鹤庆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教学工作。
今年学校开展了寻根延安不忘初心的活动,目的就是要铭记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延安精神。就是靠这种精神,北外始终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在今天成为了中国现代外语教育的引领者。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北外人秉承着老一辈的精神传统,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披荆斩棘、成就大业。
二是国际视野。联合国去年举办了一个全球演讲比赛,主题是多种语言一个世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同时存在着大约六千种语言。建立语言之间的联系,人民才得以认知世界,促进文化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始于对世界的探索,古丝绸之路经西域而入欧亚,今天的一带一路领天下而贯全球。穿越风雨、横跨千年,今天的中国将以博大之怀、傲人之姿成为全球和平与合作的参与者。
我们所培养的一流的国际化人才,一定是具有全球化思维的人才,能够从全球视角出发,认识和思考国家和区域问题,这样的人才也一定是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种语言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从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不同层面实现语言和文化的深度沟通。因此我们不断探索高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今年,我们借鉴美国常青藤名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做法,以大学名称直接命名本科生学院,我们成立了北外学院和国际组织学院,力图打造国内最优质的外语特色本科教育,构建具有高水平通识教育、北外特色明显的本科人才通识教育培养体系。
我们这几年一直思考,北外的本科生将来到底怎么培养,在新的情怀下,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其实现在的北外本科,一直是很骄傲的,北外有一个金本科。北外的本科教育一直是基础非常扎实的。现在我们毫不谦虚地讲,北大、清华包括伦敦的政治学院,他们对我们北外的本科生非常感兴趣,如果我们申请到这些学校读研究生,他们都非常欢迎。还有上海很好的学校,特地跟北外商量能不能推荐一些我们的本科生保送到他们那里读研究生。可见我们北外在过去发展过程中,本科生的培养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我们觉得仍然不够,面对未来,应该进一步思考,我们如何使这些学生能够具有更好的知识,能够担当大任。我们最近在学校里面成立一个试点学院。这个名字我们想了很久。后来我们研究美国一些常春藤学校的做法,哈佛大学有Harvard College,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College,像芝加哥大学也有一个本科生学院叫The College,多个本科生都在本科生学院里面,然后进入各个学校、学院去读研究生。我们分几个团队,包括今年的5月份,我也带队,带了几个院长到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我们回来以后更加坚定,我们北外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我们也研究了一下北大、清华的一些具体做法,包括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一些做法,我们下决心要在北外做一个试点学院。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学生进入这个北外学院以后,我们在本科期间有一年时间要送到国外最顶级大学去学习。因为学生非常优秀,我们生源,我们人数不太多,我们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如果留学基金委资金不够,我们学校拿出专项的资金支持这些学生到国外学习,学习一年以上。而且行动得到了很多公益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的支持,我们基金会也会募集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我们可以进行本硕连读,到了硕士阶段,我们两到三年内拿到北外的硕士学位,同时到英语国家或者法语国家的顶级大学学习,我们可以在三年时间内,拿到两个顶级大学的硕士学位。
同时在项目过程中,我们加强通识教育。尤其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我们更应该率先思考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办?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建设北外特色明显的通识教育体系。学生到了综合性大学有了文科、理科、医学很多选修课,那我们北外这样的学校怎么办。
我们通过认真地思考,还是很自信提出来,北外应该能够做出来特色明显的本科生的培养的道路出来。我在很多场合提出来,像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学校很小,但是他们同样可以吸引世界最顶级的学生去他们那里学习,而且他们的成功主要是一个很小的学校,能够吸取好的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做法,也能够取得成功。美国很多常春藤大学,他们规模都非常小,就六七千人。我们北外是九千人的规模,我们这样的学校最有可能做成一个面对全校都能够深入的一个通识教育体系。
我们现在要把这个通识教育,现在正在和世界各地好的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一些周边的其他国家的顶级学校,我们学校比较薄弱的是自然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我们没有这么多好的讲座,但是我们可以跟北大、清华合作,会很诚恳地邀请他们特别好的大教授,能够关心北外,能够比较固定地在北外开设好的通识教育。
一个通识教育可能开20个小时一门课,如果请一个大教授讲8个小时我认为效果也是非常好。我们正在坚定地做这样的事业,如果成功,北外所有本科生的规模很小,一年只招一千个本科生,我们把北外学院的模式推广到全校所有本科生教学,将来学生考到北外,不管是学语言,是英语、德语、日语这些大语种,还是学中语种,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甚至很少的冰岛语,不管什么语种,在北外我们希望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复合的,是接受北外最好通识教育的体系的。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可以到世界各地接受很好的大学继续深造。
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把所有进入北外的本科生都能够培养的非常好。
我们学校这几年配合刚才说的做法,还成立了国际组织学院。这些学院在本科层次打通,我们鼓励更多学生将来参与报考国际组织,基本的一些情况,下午讨论的时候还有专家大家可以继续咨询。为了进一步服务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学校制定完善非通用语种布局,有计划增设关键性非通用语种,实现战略性关键性语种的全部覆盖。
我们计划到2020年开启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使语言的语种和数量和覆盖面达到发达国家知名大学同类水平。同时我们努力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探索教学方向从语言交际功能向文化功能的拓展,更好地培养国家急需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在本科、硕士、博士层面,我们鼓励语言学院和政治经济法律新闻传播这些学院来全方位联合培养学生。
第三个是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属于党和国家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总书记的期待就是北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坚持外、特、精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大学为办学目标,以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研究和传播中外优秀文化、探索新知识、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为办学宗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致力于成为中国外语教育的引领者,服务国家全球战略的智库,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基地。
在这个时代之中,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舞台上,彰显我们这个民族的大国姿态和厚重的传统。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
今天我们在此相聚是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国际形势和时代特点来共同探讨外语教学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我们教育的话题,也关系到国家建设、全球治理这个时代命题。特别是我们这次还将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北外将充分发挥我们在外语教育、多语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学术出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一起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从而全面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本稿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提供)
来源 | 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