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高翻学院学姐:翻译到底在翻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的提案是建议实行重大党政文献的外文同步翻译。他还表示,职业翻译的待遇并不高,翻译人才还在流失。为深入了解翻译行业,笔者进行了对北外高翻院程序学姐的采访。
《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中译外工作量占比首超外译中,达54.4%,在此后的几年中,这一数字不断上升,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一个输入型翻译市场变成一个输出型翻译市场,翻译需求大大增加,但当前的翻译市场并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翻译需求。
黄友义先生举例说:“特别对我刺激比较大的一件事就是,我跟着政协代表团去法国开会的时候,刚坐下,法国人就来找我要十三五规划法文版,我说我们还没有翻译。我反问 ‘你们要这个干什么呢?这个是讲我们国内发展的,很长。’人家说,‘越长越细越好,因为我们议会里正在讨论法国新工业政策,我们想看看哪些方面可以和中国对接。’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要了解中国,其他国家就需了解中国的新政策、新形势,而语言又是一个阻碍,这就需要高水平的翻译将中国的东西译出去,并且是精确、不产生歧义或文化嫌隙地译出去。
然而反观当前翻译市场,高水平的翻译人才紧缺,而同时翻译人才却在流失。一方面是译员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是大众对翻译这一职业有所误解,社会没有普遍意识到翻译的重要性。
并非学好一门外语就可以当翻译。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言之间直接的语码转换:译者在理解原文或发言人意图后,用另一种语言将其转述出来,并且转述的内容要符合对象语言的表达习惯、文化内涵。英语水平很高的人不在少数,但从事翻译人数远不及此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这里,翻译需要深入了解、完全掌握两种语言,以及对象国的文化、历史,对象国人的生活态度、思维习惯,绝非学好一门外语这么简单。培养出一个高级译员不但需要日积月累的语言学习,还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不仅局限于历史文化,还要学习科技、教育、政治等等,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大众对翻译的理解有所偏差,认为翻译就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游戏,译者只是“文字的搬运工”,这些误解导致了译员的待遇不够高,一方面阻碍了更多的人从事翻译,另一方面使得许多职业翻译转行去做其他工作。
程序学姐很赞同“翻译是脑力工作者中的体力工作者”这一说法。拿笔译来说,准备工作就占总工作量的一半,通宵查资料是平常之事,反复斟酌、来回修改最后才完成一篇翻译。口译更是如此,做陪同就要随叫随到,做现场同传交传需要精神高度紧张,很耗体力。所以并非人人都能做得了翻译。她还表示,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是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同传。这是错误的,笔译、交传、同传只是翻译的不同形式,需要不同的技能,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许多翻译公司给笔译的工资很低,这是不尊重人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译者做出的努力。也有许多人认为口译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却没有看到口译译员为前期的准备工作耗费的精力。
在翻译学习方面,程序学姐还表示,翻译没有所谓的“孔雀翎”,许多人重视翻译技巧,忽视了广泛的阅读和背景知识,殊不知对于一个好的译员,知识量的储备才是更为重要的。翻译专业是一个特殊的文科专业,它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学好翻译,就必须有“量的积累”,对于笔译来说就是大量的阅读、翻译,对于口译来说就是大量的听说、总结经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较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因此译员必须有有毅力、能坚持。
在问及一个好的译员需要什么品质时,学姐表示“责任感、博学、好学、抗压能力”是必备的。一个译者需要对客户负责、对自己负责,精确传达翻译内容;虽然许多翻译最终会专攻一个或几个领域,但是翻译学习的开始需要“什么都学”,成为一个通才;对于翻译来说,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学习是一本子的事情,永远虚心、好学;好的心理素质能帮助你在有限时间完成笔译、应对口译现场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最后,学姐笑着表示,“还需要身体好。”
作者 田韵昕
文编 王云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