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中国的法治建设靠你们!

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年轻人,中国的法治建设靠你们!

【学习小组按】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了中国政法大学,期间他的讲话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法治建设,二是对青年人的期待。

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他说: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他说: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总书记的这些讲话?

学习小组特别约稿,为大家深度解读习近平此次中国政法大学之行。


法治中国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来昌平校区了!”昨天,这条消息在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的朋友圈引爆热点。

对于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政法类高校,《新闻联播》用了15分21秒的时长进行报道。

恰逢五四青年节,又值中国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临近,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也让“法治”与“年轻人”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得异常紧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法治,毫无疑问是此次考察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

这样的强调,是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主题。

2014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形象的比喻,将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价值描绘得淋漓尽致。

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松懈则国乱民怨。当下中国,法治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分的事情。

这次,在政法大学讲依法治国,总书记的用意或许正在此处。

这也正应了他常引用的那句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民

“法律在于实施,实施在于人民。”

2013年,习近平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明确的要求,也让政法机关压力倍增。

以法院为例。最高人民法院新一任院长周强履职后,多地密集平反冤假错案。在谈及聂树斌案、呼格案时,他本人坦陈“痛心”“自责”“蒙羞”“教训深刻”。

推进司法公开、全面司法改革、强化信息建设……近年来司法系统的一系列改革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2606票获得通过,通过率为91.83%,创造了199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综观报告,“人民”一次共出现56次,全文最高。

“不管形势怎么变,法院司法为民的宗旨不能变”,恰好正是周强院长在《人民法院报》一篇署名文章中的原话。

法治的未来需要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

昨天的五四寄语中,他更是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这是未来的女法官们!”在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互动时,习近平看到排队的女学生,不禁说出了这句话。

的确,在未来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专业人才,这也是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队伍的直接规定。

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政法类院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基地,意义更是重大。“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顺延这样的逻辑,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为什么第一次走进政法类院校,与大学生群体广泛互动,似乎就有了最朴素的解释。

培养人才要德法兼修

法治人才怎么培养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简单来说,就是“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点。新形势下,高校党委要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

“德法兼修”,一方面对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又回应了法学教育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基础性命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就法治人才培养来说,法律与道德同样不可偏废。高校法学教育,既不能培养只知法条,不知做人的法律机器,也不能生产玩弄专业、漠视信仰的法治掮客。

当年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人查尔斯·兰金曾说,“律师,他不应只是探究技巧和学识,还应成为一个品质无暇、完美无缺的人。”这句话,适用所有的法律人和未来的法律人。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

青年,并不完全是一个年龄的界限。心态年轻,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青年的一份子。

法治,并不完全是一个专业的概念。信仰法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法治的建设者。

于是,当“立志做大事”的期许摆在面前时,我们也许可以从工作、从学业、从法治、从本职开始,点点滴滴,担当青年人的历史责任。

这也是多年前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作者:巴山夜雨


中国政法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政法大学-年轻人,中国的法治建设靠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