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鲜明的政治性、显著的教育性和突出的学生主体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整体来看,这“三大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呈现出客观性、系统性、同向性和协同性等特征。在实践中,要充分尊重“三大规律”的这些特征,着力增强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的思想自觉,着力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着力确保立德树人各项工作同向同行,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遵循“三大规律”要求的逻辑基础,必须整体把握“三大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呈现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在实践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三大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鲜明的政治性要求其改革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对于完成特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此,从毛泽东开始的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作“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1130。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方面,既有自身特殊性,又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性,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破旧立新,培养新人”,社会主义曲折前进时期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早期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确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德育为先,素质育人”的提出,直至当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的提出,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事实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肩负的使命要求必须明晰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能够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在继承和发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政治思维从战略上思考问题,推进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著的教育性要求其改革创新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提出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的及时回应。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校领导、党务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与专业教师和其他人员没有关系;有的专业教师认为专业课堂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即育人任务的完成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就导致了在一些高校教师中存在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价值观塑造和道德培养的情况。实际上,教书和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不能割裂为二。《礼记·学记》中就提出,“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韩愈《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4年在《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中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任何人否认这一点,他对于道德是什么,肯定地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2]260这一论述肯定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而且揭示了教书和育人、德育和智育关系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统一”的要求中第一个就强调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同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书”和“育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均应肩负的双重职责,缺一不可。教书育人规律存在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各方面,左右着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并决定着教书育人的最终效果。“不管教育的形态、领域、方式如何变动不居并千变万化,教书育人始终将稳定、持续存在下去。”[3]教书育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的学生主体性要求其改革创新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也是成长的主体,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客体存在,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开展的可能性。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则需要学生主体性的最大发挥来保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其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其明确的接受主体意识与接受意愿,以及接受的相应知识准备和相应的接受力。”[5]73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投入再多精力,也只是教育者的“独角戏”,效果上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的空对空。恩格斯就曾指出:“就单个人来说,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6]258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的到来,宣告当年的“世纪宝宝”也已成年,意味着未来几年,“00后”将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是祖国和人民寄予厚望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他们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有朝气、视野广、创新意识强,同时,在政治觉悟、价值观塑造、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情感心理方面还需要一批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正确引导。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和成长实际,深入研究学生特点,敏锐捕捉学生困惑难题,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方式做好工作。
二、整体把握“三大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呈现的主要特征
(一)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规律,认为“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图和愿望而存在并发生作用,既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7]110承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其客观的规律性并且可以认识,是遵循“三大规律”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既属于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的成长都是外化为客观的社会活动,都需要有物质载体,最终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主观世界和精神生活的改造过程中,体现为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过程中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都来源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根源于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三大规律”是伴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人类社会之中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而存在的,人们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是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客观真理性。
(二)系统性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坚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在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以“系统性”思维遵循“三大规律”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相应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任何思想政治素质总是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态,而不是孤立地以某一个单向面而存在的。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最终体现为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体,这种有机结合的实现迫切要求在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中凸显其系统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要遵循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是单一的、互相独立的,而是一个规律系统,是一个规律群。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规定;教书育人规律明晰了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教书和育人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主要揭示了高校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规律性,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分析、思考认识“三大规律”,有利于透过现象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规律。
(三)同向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要遵循的“三大规律”虽然各自的领域、作用以及发生作用的形式不同,但在根本方向、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上有其同向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政治”是核心词,着力强调在保证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上所发挥的作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育人”是核心词,着力强调对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立身之本的坚守,强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成长”是核心词,着力突出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塑造,最终体现为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大规律”根本方向的同向性,主要体现其价值取向的同向,初心和使命的同向,即立足新时代,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牢记民族复兴之使命,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之使命。“三大规律”根本目的的同向性,主要体现在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同向,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大规律”根本任务的同向,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求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言传和身教的统一;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学生成长红与专的统一、德与才兼备。最终落脚到在完成“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这一根本任务上共同发力。
(四)协同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要遵循的是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于一体的一个规律系统。三大规律侧重点不同,就有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问题。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中,协调的好,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反之,就可能造成不同规律起作用时相互冲突,从而削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三者的协同性。
一方面,协同性体现为主体间的协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主要涉及高校与党的领导、与国家发展的协同,突出体现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4];教书育人规律主要涉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协同,突出体现在“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学生成长规律主要涉及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协同,突出体现在“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等。
另一方面,协同性体现为“三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协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需求和学生成长的诉求,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这个“宏观”,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个“中观”和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这个“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使得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基础上的思想引领更有力度、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更有温度、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的立德树人更有契合度。
三、尊重“三大规律”整体特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
“规律的必然性要通过具体的条件才能发生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7]110因此,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在整体把握“三大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呈现出的客观性、系统性、同向性、协同性等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创造促成“三大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
(一)尊重“三大规律”的客观性,着力增强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的思想自觉
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原则,确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客观依据。尊重“三大规律”的客观性,就要立足新时代,着力增强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使命担当,深入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内涵、具体内容、发生作用的条件及相互关系等。要以历史的思维、学科的思维、实践的思维、整体性思维来认识、研究“三大规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尊重“三大规律”的系统性,着力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了要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从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七育人”扩展到2017年12月《实施纲要》提出的“十大”育人体系,将“教书育人”从“七育人”中抽离出来,并将“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纳入其中,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文字的变化,而是尊重“三大规律”系统性的体现,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书育人要求的进一步扩展和丰富,是对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领域的深度关注,体现出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的全面统筹,是从实践层面系统化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的保证。要吃透《实施纲要》的主要精神,在抓落实、抓实效上下足功夫,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突破重点难点,明确“项目书”和“路线图”,以校院上下联动、师生同频共振、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升育人实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三)尊重“三大规律”的同向性,着力确保立德树人各项工作同向同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举措越来越实,对思想政治工作督查指导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最终的指向还是立德树人的效果上。“三大规律”的同向性突出体现在其社会适应性与对象适应性的有机统一,即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适应教育对象的成长规律与身心发展状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的教育效果上,通过多种形式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在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课程、科研、实践、网络等方面挖掘育人要素,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四)尊重“三大规律”的协同性,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尊重“三大规律”的协同性,就是要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间的协同机制和“三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协同机制,简而言之,就是要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员育人格局是主体间协同机制构建的最好体现,具体体现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工作中要强调坚持协同联动,充分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且能够作为一项职责和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融入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制度设计中,把人们心目中的“软指标”变成“硬约束”进而变成“思想和行动的自觉”。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是“三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协同机制构建的最好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工作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教育有机结合的体现,所以必须全面统筹办学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在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推动绩效评估、加强督导检查的过程中,从育人理念、体制机制、教育方式、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起有利于“三大规律”发生作用的协同育人系统,切实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郑永廷,林伯海.教书育人规律及其遵循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2017〕62号.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