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两周年特别报道】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两周年特别报道】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

编者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揭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篇章。两年来,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谱写了育人工作奋进曲,奏响了思政工作最强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两周年之际,本刊刊登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举措。为此,对“课程思政”,必须高站位认识其时代价值,多维度厘清其深刻内涵,全方位推进其实践探索。

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对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校最鲜亮的底色,“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毫不动摇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遵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内在逻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路径。高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遵循“四个服务”基本要求,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有利于保障“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确保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在新时代,“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当前,“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政策的总导向、总目标和总要求,其核心和关键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往往决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课程教学的内涵往往代表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对教书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有利于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

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有效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易受各种错误思潮和极端思想影响,“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所在。“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着力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高校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有利于增强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自觉,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有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多维度厘清“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范畴。从不同维度看,“课程思政”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既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拓展与深化,也是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新时代教育理念,也是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举措。

从发展维度看:“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深化拓展。“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深化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扩展到各门各类全部课程,实现了队伍上的扩充,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高校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从理论维度看:“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时代发展。“课程思政”是指导高校各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所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新时代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关键是要解决好教师“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学生“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本质是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具体遵循和运用。

从实践维度看:“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课程思政”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载体,是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和对所有课程教学价值的新回归,强调每门课都要把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具体而言,“课程思政”建设既不是增开一门课,增设一项活动,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课程“去知识化”,而是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就是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德树人目标;同时也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的重要科学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坚持理论与实践同行、传承与创新并重,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制定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明确了“校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三项原则,确定了“学校要有氛围、学院要有特色、专业要有特点、课程要有品牌、讲授要有风格、教师要有榜样、成果要有固化”的“七有目标”和“七要工作法”,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举措,全方位推进,有步骤实施。

强化党委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党委全面领导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鲜明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增强实施效果的客观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事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必须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5·2讲话”精神与学习党的十九大、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坚持相互衔接、融会贯通;认真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制定了实施意见,建立了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各院系(部)主导推进,专任教师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了“任务书”,绘好了“路线图”,确定了“时间表”,确保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协同推进学校所承担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设立的“应用型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与“加强应用型大学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践研究”两个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党委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注重统筹联动,助力“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纵向需要层层激发动力、形成共识,横向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校党委因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分类推进、突出特色,初步形成了旅游学院“红旗渠”、艺术学院“溯源红色”,应用文理学院“课程+文化”等建设品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一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召开了全校“课程思政”推进会,及时开展经验总结和交流;教务处将“要体现课堂育人的理念”“既要专注专业知识教学,又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在的育人因素,奠定学生成长的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明确写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和示范课程建设遴选立项,并会同人事处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内容;学校党委组织部把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教师党支部考核指标体系,并会同党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召开了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各单位、各部门在涉及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各类评优评先表彰中,均将“课程思政”增列为条件性要求。

紧抓关键环节,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者,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课堂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校院系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普遍对教师进行思想发动,开展研讨交流,把“课程思政”纳入新入职教师、新晋升教授、副教授培训中,引导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发挥好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

通过全方位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立德树人的自觉更加增强,氛围更加浓郁,促进了学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加速形成,收获了“反作用于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促进专业课建设”等溢出效应,逐步成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色。同时,从我国高等教育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要求来看,“课程思政”仍然还处于摸索和探讨的起步阶段。之后,学校将持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按照“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深入探究“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全面强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等,不断巩固和加强“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根本性举措的核心地位,夯实中国特色一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根基。

【作者韩宪洲: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联合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联合大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两周年特别报道】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