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篇获奖征文,见证了联大人火热的家国情怀

北京联合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这4篇获奖征文,见证了联大人火热的家国情怀

北京联合大学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题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名单公示,北京联合大学师生共摘得4个奖项,分别是大学教师组一等奖《青春岁月奠基石 初心留驻向前行》、二等奖《一直在路上,我扎根社区做学问的情结》、三等奖《昔日“黑河沟”、今日“生态河”——我的家乡门头沟》,以及大学学生组三等奖《智力西部行,八年报国行》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征文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联大人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的经历,展现了联大人浓浓的爱国情、坚定的强国志和脚踏实地的报国行,文字间火热的家国情怀让人动容。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4篇获奖文章↓↓↓

一等奖

《青春岁月奠基石 初心留驻向前行》

作者:应用文理学院离退处教师查良锜

1949年1月底北京解放时,我刚年满13周岁,是一个埋头个人学习、活动范围很小的初三女生。

当年暑假我参加了北京东南区青年学园。新鲜的活动和报告很快吸引了我,引导我去思索人为什么活着,青年的理想和使命是什么等根本问题,8月中旬我加入了青年团。9月开学进入高一时,学校正忙着准备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由美术老师陈今言先生精心设计,制作了代表工农兵学商的木质矩形长方体灯具模型,安上木桿后由人肩抬,作为游行队伍的先导。我荣幸被选中,负责肩抬第一座代表工人的模型,并进行了演练。10月1号早上在学校集合,准备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我肩抬模型行进在队伍右前方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更欣喜最近收到一张老同学发来的照片,记录下队伍出发前的宝贵瞬间,依稀见到当年自己的身影。

忆当年从学校前往天安门,大家在广场西南指定地点席地而坐。开国大典庄严时刻到来,我亲耳听到了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洪亮声音,亲眼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亲身体验到自己和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游行开始后走到天安门前时,已夜幕降临,我们肩负的模型个个闪亮发光,平稳而有节奏的在一片欢呼声中走过了天安门……我心中铭记这伟大的一天。

建国初期大活动不断。1950年五四青年节,在天安门前举行青年大游行;我被推选为北京市的青年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中央首长献花。俯看下面的场景,激励自己要以广阔心胸奋勇向前。

1951年7月1号下午6时,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我作为积极分子被挑选前往参加。一路上下着瓢泼大雨,当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来正式开会时,雨过天晴。会场上激动人心的幸福情景教育自己,要争取早日加入到为新中国美好前途而奋斗的先进队伍中去。

高中阶段,我先后担任班级和校团总支宣委等工作,开始挑起社会工作和个人学习两个担子。1951年高二暑假,团市委在沙滩北大举办中学团干部集中住宿的《共产主义与共产党》学习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在行动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久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1952年7月8日高中毕业前夕,在贝满高中礼堂召开首次党支部组织发展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我入党。这是一次庄严、隆重而热烈的会议,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高中毕业后我满怀信心地参加了全国第一次统一的高考,当时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正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我第一志愿选择清华电机系。正当我平静的等待录取通知时,贝满的校领导突然找我谈话,宣布因北京市全部私立中学改为市立,干部调动,经上级领导特殊批准,决定让我留校,马上承担起高一、高二6个班全部政治时事课的教学任务。我毫无思想准备,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激烈思想斗争,当时我已被清华第一志愿录取。因为我当时已是预备党员,能做到行动上服从组织决定,迎难而上,竭尽全力投入新的工作。1953年后学校选送我进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夜大学学习,我坚持学习并成为优秀学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讲课受到学生的好评与领导的肯定,又承担起敎研组长、工会文教委员及班主任等职务。虽然自己是年岁最小的高中教师,但能刻苦学习钻研,用心热情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1953年3月,上级领导决定调我到北京市教育局中教科任视导员;半年以后调到中共北京市委教育部和宣传部讲师团任理论教员,我圆满完成了为北京市小学教师学习中共党史的授课任务。从13岁到20岁这段青春岁月,我得到党和国家多方面的培养教育与工作锻炼,为我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同环境情况下,做到不忘初心向前行。

1956年春,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有机会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考取清华大学。我在清华学习工作了20年,坚持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方向,磨炼双肩挑,更让《清华情结促我行》。

感谢青春岁月为我奠基石,欣慰初心留驻促我向前行。

二等奖

《一直在路上,我扎根社区做学问的情结》

作者:应用文理学院教师 杨积堂

每每提起笔的时候,总是浮现社区访谈中那么多熟悉的眼神、那么多纷繁的场景,我反复问自己,怎么如此痴迷地钻进社区,再也不愿走出来,而且越走越深……回望过去,我想到2001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分别接受国家林业局、团中央博士团西部行的任务,先后深入西北地区做过两次大规模田野调查,走进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深入西北地区各种各样的乡村、田野、沙漠、草地、荒原,进入各民族老百姓的家、院落,与当地农民、牧民、基层干部、县乡领导进行访谈、交流。这两次田野调查,我先后完成了《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的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宁夏荒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考察调查报告》及诸多分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这次田野调查,让我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味,感受到基层**的深厚情谊,深刻认识到做学问需要从现实中找“问题”,找寻人民群众真正期待解决的“真问题”,在调研中思考解决问题的“真路径、真方案”,也许,这次田野调查的震撼、吸引和收获,是我对城乡社区情结的根源。

2003年博士毕业后,我一直在北京联合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我校以“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为办学宗旨,给师生走进北京、研究北京、服务北京提供了目标和平台,于我而言,扎根社区做学问的情结,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和进一步实践。

在社区搭建“社会治理研究实验室”。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为了真正地走进社区,扎根社区,研究社区,我带领团队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成立了“麦子店社区治理研究基地”,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社区实验室”,把“社区”作为长期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样本”和“田野”,为服务北京基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样本。以此为平台,先后完成了《麦子店共商共治社区治理模式示范平台建设研究》、《北京“幸福家园”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研究项目。发表了《城乡融合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幸福家园”社区建设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探索与实践》、《“吹哨报到”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内在价值》等学术论文。还作为核心课题组成员 ,参与承担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十四五’时期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研究”项目,完成了北京市发改委《我市我市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政策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研究,都得益于我对社区广泛而深入的调研,非常熟悉和了解基层社会状况,从中既总经了各地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治理经验,也发现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融入社区,深度调研,做社区的知心人和明白人。深入社区调研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无论是平时工作的间隙,还是周末、暑假、寒假,只要有点空闲时间,就会泡在社区里。记得在麦子店街道农展南里社区,因为常来这里调研访谈,很多人都认识我,社区的很多活动,都邀请我参与,跟社区居民融为一体,他们都把我当自家人,在如此深度的融入中,我才挖掘出了北京社区治理中在基层协商和楼院自治方面的独特典型:农展南里二号院的“立体四合院”模式,这里的整栋居民成立了党支部、议事会、楼委会“三套班子”,在楼层实行层长制,每两层一个层长,形成“立体四合院”模式,汇集居民中大情小事、管理楼道卫生、清理堆物堆料、建设楼道文化、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形成了一个社区“幸福家园”的治理样本。我针对这个楼院的调研访谈记录,达二十余万字,记录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既有80多岁老奶奶倾情诉说,也有楼院支部书记张福生的慷慨陈述,也有外来租户的深切感受……像这样的社区深入调研和访谈,在朝阳、海淀、房山、延庆、丰台、西城、石景山、昌平等近百个社区,都留下了我和团队们的足迹……也应邀到海口、昆明、南京、银川、重庆、荣昌、宁安、驻马店等地进行社区调研和社区治理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过这么多社区,我深切体会到“社会治理的学问在基层”,因此,我也必须扎根社区做好社区学问和服务。

把讲台搭建在社区,积极服务社区群众。随着调研的深入,深切感受到社区基层干部和居民教育的不足,很多社区有这样强烈的需要,这就促使我把调研和社区讲座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讲台搭建在社区,先后为北京市和全国其他省市城乡社区做了《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宪法权威》《社区治理的归宿与路径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完善基层治理》《乡村社区治理的探索与思考》《提升城市社区功能: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等为主题的讲座和培训,让更多的社区基层干部和社区居民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这些年来,我深入一个个社区,聆听社区声音,感知社区生活,研究社区,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做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我享受到了踏实前行中成长和收获的快乐,一路走来,我的社区情结愈加浓厚,未来,我会在社区的路上一直前行……

三等奖

《昔日“黑河沟”、今日“生态河”——我的家乡门头沟》

作者:图书馆教师 赵雪琛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下辖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它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区,甚至还流传着一句话:“家有半碗粥,不来门头沟”的说法。曾几何时,我的祖父辈们为了生活而来到门头沟生活发展,而后在这里落地生根。我在这里出生、生活,是这里的山水养育着我,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如今,门头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大街上,看到行人脸上的表情,那一丝微笑就是对如今的生活无比自豪的写照。

还记得小时候,穿过的是尘土飞扬的小胡同,走过的是泥泞不堪的小道,树上到处是各种颜色的塑料袋。现在看到的呢,是环境优美的大公园,宽阔平坦的大马路,参天耸立的大树和那万里无云的蓝天。一个个人性化、现代化的居民区建起来了,一座座设备先进的写字楼拔地而起,街道也都全面扩宽,速8广场、滨河广场更是成了门头沟的亮丽风景线。

门头沟近几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她蜕变着,像一只蛹破茧成蝶。记得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凡是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北京市的母亲河——永定河,自西北而东南,在门头沟区山间蜿蜒100余公里后,便来到了永定河的冲击平原——门城地区。还记得儿时流过门前的河沟真可谓是“黑河沟”尤其到了夏天又脏又乱又难闻。我相信那时住在附近的百姓是久久不能忘怀的吧。通过政府近年来对区内水系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门头沟区新城建设不但卓有成效,变化巨大,更为城区发展注入了新的灵魂。经过治理的河流成为景观水系,既是水景,更是日常休闲的公园,生活环境大变样了!现在透过窗户我们就能看到美景,抬腿迈步就进了公园。而门城湖是政府“一湖带十园”的惠民政策之一,阜石路下、西六环旁,曾经多年干涸的永定河再次焕发了青春,当年的沙地滩成为了市民向往的休闲场所。门城湖北自三家店水闸,南接莲石湖,湖面宽阔,碧波万顷。两岸更有沿湖步道、亲水公园、健身广场,已经成为进入门头沟区的第一景观,百姓日常休闲生活的绝佳之所了。

在父辈的记忆中,门头沟曾是一座飞鸟过后都变黑,处处破旧棚户区的矿区,“京西矿区”是昔日的真实写照。而现如今,随着门城新区的不断建设,门头沟区已经今非昔比,“棚户区”、“矿区”这些景象也将变成未来的遗址公园,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为改善民生,加大力度逐步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棚户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大面积拆迁逐步推进。只就3、5年间,昔日门头沟的老旧住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高层楼房。现在的门城一带到处都是高楼林立,一栋栋塔式或板式的高层商品楼以及定向安置住宅楼一座挨着一座,高低错落有致,颜色深浅不一,逐步形成住宅小区。据不完全统计,就直观看足有数百座崭新的楼房落地而起。这些新楼房的崛起,点缀并装扮了门头沟,给门头沟增添了新鲜的色彩。现已有许多居民和农民陆续喜迁新居,人们欣喜之余纷纷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大面积拆迁换来了人们住房条件的明显改善,多数人做梦都不曾想到会在今生住上新楼房。

如今的门城附近美极了,一城山色半城湖,处处水光潋滟、绿草如茵、碧水映青天,让人们游之流连、路之驻足、闻之神往。再加上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纵贯全境,蜿蜒百里,两岸峰峦叠嶂,景色如画,举目皆景。碧水悠悠、山水辉映,一派宁静祥和,一幅天然画卷!

我们的家乡还有多少年头需要建设,我们不得知晓。门头沟,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情怀、太多的文化……我们为你骄傲,因为你是我的家乡我的家!无论童年的记忆还是未来的你——门头沟,已经深深地埋藏在我心里,我们会付出我们的全部来建设它,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美好!

三等奖

《智力西部行,八年报国行》

作者:智慧城市学院学生张绪

两遇支教,感动常伴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一首《再见》唤起了我的支教时光。

每每听到这首歌,眼睛就不由自主湿润了。记忆回到2017年8月,那是我第一次支教。无法忘记临走前孩子们满眼的泪光,孩子们拽着我的衣袖哭喊着”老师不要走”,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支教的时候,总感觉给孩子们的关爱还不够;遗憾离开了支教的地方,再也无法给孩子们那么多的关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在感动中国2008年度的颁奖晚会上,我看到一对在悬崖小学支教的老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在凉山绝壁上的彝寨扎根19年,他们为孩子架起知识的云梯。感动中国颁奖词说: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积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这一对支教老师和这段颁奖词对于我一直坚定支教的初心有着巨大的作用。2017年我来到北京读书,大一上学期,我聆听了“智力西部行”爱心支教团的故事,听完后我眼神发光立刻明白:我想去做!在互动中,我举手提问怎样可以加入这支队伍,把得到的结果一字字写在自己的小笔记本上。这便是我与智力西部行最初的缘分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能感受到祖国日益的强大,身为中国人是我最骄傲的身份。它让我感觉到社会安全它让我可以满怀梦想并且可以脚踏实地地去实现。2017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第一次真正走进了智力西部行,让我心里那个支教梦想实现了。遇见大家的第一印象,温暖和优秀是我忘不掉的,我也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会相遇在这里,孩子们就是我们最大的信念。

印象里最深的是悠悠转着的电风扇和讲台上满脸汗珠认真讲课的老师。这些本该在家门前追赶打闹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走进课堂,他们好奇来自北京的我们,更好奇这些老师们会教给他们什么样的新东西。

8月份的这20天,我们十几个人,一起做着同一件事情。让他们写一道看起来很难的数学题,教他们唱一首不会唱的英文歌,领他们背诵一首新的古诗,为他们展示一个奇妙的科学小实验,带他们感受自制乐器弹出的美妙音乐,和他们画一幅奇思妙想的画。每一堂课,都是不同的内容,每一堂课,我们都想把最好的带给孩子们。

我们当中很多人是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老师,很多举足无措的问题也迎面而来。我们会和不爱说话的孩子散步聊天,解开他们的心结;为基础差的孩子单独辅导,争取更多的时间;被调皮的孩子气哭,但我们知道,这些孩子不是不懂事,只是希望用这个不懂事的方式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

每天晚上7:30,我们都会准时围坐在教室展开今天的总结会议,我们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各种难题。支教间隙,我们一起关心当地空巢老人的生活,关注当地留守儿童的学习,走访了百余个困难家庭,了解当地老百姓的困难后,我们给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用品,给村里的小学生们发放了学习文具。

二十天的时间里,我们结下了弥足珍贵的感情。二十天里,我们一起教书一起备课,我们一起买菜一起做饭,我们一起睡在地上也一起关心着彼此。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就算在最后一次支教的晚餐时我们也坚持在吃饭前一起说:“谢谢您的晚餐,我们开动啦!”也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如家人一般的时光。

2019年,我再一次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有幸担任北京分队的队长。相比第一次支教,这次一切都变得轻车熟路了,但是问题还是不断的出现,从一开始的吃穿住行都是困难到正常持续运转,我们每一个队员都克服着巨大的困难和考验。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中”号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支教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实地考察了马安村之后加入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和安全培训。让孩子们不仅要去见识外面的美丽世界,更要了解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让他们知道用知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观念。

成长巨大,收获颇丰

支教可以算是我大学生活中成长道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与智力西部行相伴的几年中,我成长巨大,收获颇丰。支教亲身实践才能感同身受。在2017年前往山西皇城、2019年前往北京房山的两个暑期实践中,我先是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像自己原来所想的那样去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更加能意识到父母对于一个孩子无私奉献的爱。

每个人都觉得支教一定会很艰苦,没错,我们去的是艰苦的地方,时间紧任务重,当然苦。但是,高强度、高压力的支教环境非但没有让我们畏难,反而让我们都团结咬牙去在坚持中让这段时间难忘而有意义。

如果说讲支教的心得,我不敢去夸大其词说我能有很棒的经验去讲述,可能只有几个字:不怕苦累、勇敢付出。因为只有自己去为之付出全部心力、汗水的时候才是体会最深的时候。这种用有限的汗水和疲惫去换取无尽笑容和宝贵经历的不等价交换,是最值得的。

支教让我明白了“智者予智,力者予力”的行动宗旨,懂得了“在服务他人中成长自己,在奉献社会中点亮人生”的真谛。支教让我认识到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懂得了上大学不再只是升入更高的学府,不仅仅是学到更系统的知识,而是我们终究要学会去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或大或小,但我们终是要去做,脚踏实地的做。

以梦为马,未来可期

青春和祖国一起闪光,光荣与梦想共同创造。我们都终将平凡,愿我们永远都能敢做有意义的事情,回报社会,为孩子们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终将意义非凡。借此我向学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学校永远年轻,永远充满生机!祝愿我们的第八期支教活动圆满成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与祖国共同奋进,成长。

按照《北京市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为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主题教育活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题征文活动于2019年9月-11月在全市开展。此次主题征文活动获得了来自全市师生的热情参与。他们结合自身感受,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各地和首都北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生标志性变化的故事。


来源:校新闻中心 《现代教育报》

北京联合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联合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联合大学-这4篇获奖征文,见证了联大人火热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