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魏志刚:传承印刷文明 追梦文化强国

北京印刷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和我的祖国 | 魏志刚:传承印刷文明 追梦文化强国

北京印刷学院

魏志刚,1929年11月20日出生,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北京印刷学院教授,中国印刷博物馆原副馆长,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奖项“毕昇奖”。魏志刚老师一生结缘印刷,追求薪火永相传,可以说是学校发展历史的“活字典”。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回望老一辈印刷人的创业之路,倾听老一代北印人的奋斗故事,坚定我们时代新人的强国之心。

北京印刷学院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949年3月,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的材料科工作,具体任务是配合科长购买出版用纸,点数验收送印刷厂。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大多数印刷厂还是作坊。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宋木文的话说:“印刷技术的落后和印刷纸的紧张,像两座大山一样挡着我们的去路”。因此,“建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印刷大学,培养出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又有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我们印刷人的梦想。”

北京印刷学院

我参与了从文化学院到北京印刷学院的建设过程,并逐渐将“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当作自己的使命。195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学院,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印刷工艺系、编辑出版系、图书发行系等,开创了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本科教育的先河。1960年初,我从文化部出版局调入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担任教研组长,负责起草教学计划。我结合莫斯科印刷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和中国印刷业实际情况,初步拟出了教学计划。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高等印刷专业得以保留,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4年,我开始了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给学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尚属前沿的印刷理化力学。

北京印刷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第一届毕业生合影,第四排左1为魏志刚)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当时有一个工作组(万铸、高永清、魏志刚)是负责方案起草的。我负责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的起草,工作组收集了当时美国、德国、苏联各国印刷学院的资料并访问了在这些印刷学院学习过和访问过的人员,收集和整理了当时世界各印刷技术先进国家的印刷技术发展资料,并组织了中央各出版印刷单位有关领导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拟出了方案草稿,基本上得到了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在这次工作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印刷老专家姜信之的一次谈话。他说:“你们做了很多工作,很好;了解了世界印刷技术的前沿,为向这个前沿技术进攻也动了脑筋;但是咱们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吃的饭是中国农民种出来的粮食,我们穿的衣服也是中国的工人制造的。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事后,我参考了1973年为了我国出彩色报纸,国务院出版口调查组进行的全国印刷技术调查报告以及报告分析的我国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以及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修改了北印建设方案的原稿。

30多年的教师生涯,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练,但我始终不放弃传承中华印刷文明。希望大多是在痛苦中孕育的,尽管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磨练,我始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印刷博物馆的一号讲解员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科学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博物馆,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梦想。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原会长、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主任范慕韩的话说:“要早日为中国印刷博物馆找个家,尽快填补让脸发烧、令人汗颜的历史空白。”

经多方努力,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2年1月22日的《人民日报》是这样记录这件事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开始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印刷故乡开始圆建馆梦了。

我作为筹委会成员之一,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期间,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在学校提供了建馆用地后,当时制约建馆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和展品的短缺问题。我跟随有关领导一起参观了台湾地区的印刷厂,和台湾印刷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宣传了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意义,参与了台湾资金筹集和展品征集工作。还和其他筹委会成员一起通过登门拜访文物收藏家、参加展品拍卖会、到各地印刷厂筹集展品等途径,为中国印刷博物馆征集到了大量展品。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式开馆。我就是中国印刷博物馆第一号讲解员。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印刷史的研究工作,担任学校印刷史研究室主任一职,发表了《中国印刷史研究进入新时期》《回顾史迹,薪火相传––新中国胶印技术发展感言》等文章。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于1997年授予了我中国印刷业的最高奖项“毕昇奖”。

从事印刷业60年来,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内容,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2019年中国印刷博物馆不但进行了展品的现代化调整,而且也有了现场雕版、活版印刷体验项目。在北京的一些小学,也有一些单位开展了很多的印刷历史科学体验项目(如图3、图4)。中国科技发明的光辉历史是重要历史遗产,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推广传承。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图3、图4)

北京印刷学院

以友辅仁 切磨箴规

回顾80年的人生岁月,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当属原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祝志澄和原中国印刷研究所所长徐仲文两位同志。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下属平易近人的作风、对困难勇于承担的勇气,遇到不明白的事,虚心向生产一线的同志请教、向书本和知识请教,虚怀若谷的品质,都令年轻时的我受益匪浅。

北京印刷学院

在前苏联留学的初期,我的俄语水平很难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段时间,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王昌后同志和许多同学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他们的关心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也感受到了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团结。回国后,我在出版局工作,当时的出版局局长王益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也让我深受感动。原文化学院院长黄洛峰,无论是在选派印刷专业留学生时的高瞻远瞩,还是申请保留印刷工艺系过程中的不畏挫折,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的民族感、责任感,始终令我钦佩不已。

从事印刷事业60多年,我一直觉得愧对家人。在那个年代,每一位积极敬业、认真负责的干部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家人有所亏欠。作为家中的独生子,我工作后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没能给晚年的母亲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结婚后我就将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及对子女的教育全部交给了妻子刁文秀,自己则住在单位,很少顾家;作为一名父亲,我在学习及生活上很少给予儿子应有的关心与帮助。我十分感谢全家人都能够理解自己,并支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印刷事业的建设中去。

北京印刷学院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我想用一幅对联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大好河山,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风光绚丽,看:长城内外,塞北江南,繁荣昌盛;

七十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风,祝国富民丰,愿:祖国母亲,青春永驻,幸福安康!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信息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执笔人:徐新山

责编:张钰

审编:张晓新慈妍妮 曹文露

北京印刷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印刷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印刷学院-我和我的祖国 | 魏志刚:传承印刷文明 追梦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