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4月学校官微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专栏以来,陆续发表了介绍北印前辈的系列文章,“悠悠游子情、拳拳报国心”的郑德琛, “传承印刷文明、追梦文化强国”的魏志刚,“牢记主席嘱托、不忘家国使命”的谢普南,每一个真挚的故事都让我们动容,每一份“建设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教育奋进出版文化强国”的初心都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所肩负的家国使命和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官微继续推出“初心篇”“使命篇”“担当篇”三个篇章,在“初心篇”中重温老一代印刷出版人对教育、对国家的热爱,在“使命篇”中感受新一代出版传媒人的强国责任,在“担当篇”中传承吾辈之青春与理想,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北京、服务行业,弘扬北印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激励新时代出版传媒人,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
吴英禄,原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1986年,他和周兴华(原北京印刷学院院长)一同由清华大学调至北京印刷学院。他们在任的10年正逢北京印刷学院百业待兴的关键阶段,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全院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精神,继续完成“边建院边办学”的任务,为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吴英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北印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老一代北印人怀着满腔热血,不忘初心,献身中国印刷高等教育事业的家国情怀。
秋天的北京最美,长空净而河清浅,广袤而丰盈。我们在秋天里见到了北京印刷学院前党委书记吴英禄。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铄,亲切热情。他胸前佩戴的那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映射出耀眼的光芒,那是他一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最好写照。
万丈高楼平地起
1986年,吴英禄和周兴华初来学校的时候,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仅有4个系,教工320余人,学生390人。教工和学生挤在两栋宿舍楼中,校园内大部分都是空地,从校门到宿舍楼之间仅有一条土路,校园里到处都是沙土和杂草,起风沙尘飞,遇雨满路泥。虽然和租房办学时的条件相比已有较大改观,但条件仍然非常艰苦。所以,摆在大家面前的紧迫任务是盖房子、组队伍、建实验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而经费常常成为“卡脖子”的大事,让负责基建的同志们焦急奔波。每每想起那段日子,吴英禄虽觉艰苦,但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大家的精诚团结,感动于大家对于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动于大家不怕困难,调动一切资源,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辛勤和汗水终有回报。1996年,学校超额完成原定基建任务,竣工面积校园内93000平方米,教工生活区18000平方米,教学生活场所配套齐全,实验设施和实习条件不断改善,一砖一瓦都印记着那一代北印人为学校基建事业做出的贡献。
“硬件”“软件”两手抓
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深、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一支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强、熟悉学校工作、锐意进取、作风正的管理干部队伍,有一支熟悉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热心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后勤队伍。据吴英禄回忆,当时学校127名教师里仅有教授1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6人,讲师43人,这远远不能适应原计划2000名学生规模的需要。学校党政下定决心,在发展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教学队伍的培育和水平提高。
吴英禄高度重视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表彰先进,营造教师积极进取的浓厚氛围。一方面发挥老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听课,进行研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在组成一支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量外,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作为兼职教授。为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各系部开展了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学校选派教师赴德、美、日、英、俄等国进修或做访问学者等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还以评定职称为杠杆,创造性地设立了校聘职称制度,支持教师编写教材著书立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和生力军,学校也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这些老师们怀着对发展我国印刷出版事业的责任感辛勤耕耘、不懈进取,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紧抓定位 发展专业建设
在吴英禄等学校领导看来,定位是办好学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987年初,学校举办了定位研讨会,提出学校要面向行业(大印刷),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培养印刷行业高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并根据这个定位思路逐步拓展专业设置和办学形式。同时,特别强调要保证质量,提出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由于在各个环节上都坚持了质量第一的原则,学校的函授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老师们的调研论证下,开办了包装印刷工程和装璜设计专业。其中,装潢设计专业属于国内首创,将传统的美术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专业从全校新生中选调13名学生作为第一届生源。几年后,他们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作品一炮打响,受到校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赏,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形势的变化,学校定位进一步调整为面向印刷出版兼及相关行业,把印刷学院建成为培养印刷出版行业高水平人才的基地、印刷出版行业科研开发基地和干部培训基地。
经过专业改造,尝试将传统学科相交叉,使传统印刷技术与计算机发展相结合,并紧跟新技术发展调整增设大专专业,学校由1986年的4个专业发展到1996年的16个专业,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为以工为主和文、艺、管相配套的综合性专业体系。就这样,北京印刷学院的专业建设呈现工文并举、多元发展的格局,人才培养相应表现多层次、多面向的趋势;除此以外,还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争取开办硕士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加强党的建设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印刷出版高等教育事业
在校工作期间,吴英禄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始终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原新闻出版署党组指示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有关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吴英禄始终把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作为工作的重点。吴英禄强调:“党的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带动系级中层工作,带动党支部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1987年召开了中共北京印刷学院第一次党委换届党员大会,大会上吴英禄代表党委作了《团结进取 深入改革 为开创北京印刷学院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明确接下来学校总的任务是在搞好基础建设的同时,加速学校发展,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成专业配套的新型印刷学院并争取改为出版学院。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北京印刷学院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1991年年底中共北京印刷学院第二次党委换届党员大会顺利召开。吴英禄同志代表第一届党委作了题为《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努力办好印刷学院》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学校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工作重心从“边建设边办学”转移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将强化教学、提升办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的努力下,学校进入快速和规模化发展的阶段。
弹指十年,吴英禄和当时的北印人们就是在捉襟见肘的困境下,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十年间共培养学生14000余名(其中函授生10200名),为我国印刷业初期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为1997年学校接受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并成为北京第一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合格”的普通高校以及1998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吴英禄和周兴华团结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北印人,为北京印刷学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大跨步发展打牢了根基,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张合格的答卷。
在吴英禄看来,当代青年学生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肩负着国家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也伴随巨大的考验,因此,政治上要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定。他希望新一代的学生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专业本领,强健体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这一代青年的历史重任。
吴英禄等老一辈北印人团结带领全体师生,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才为新时期学校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正是得益于一代代北印人不忘初心、奋力拼搏,才有了北京印刷学院60年获得的辉煌成就。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挑战,新一代北印人将牢记使命,传承创新,努力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不懈奋斗,共同谱写北京印刷学院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信息来源:校史馆
文字采写:张钰
责编:张子瑶
审编:张晓新 慈妍妮 刘京彦 曹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