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田辉:用课程和项目带动跨学科交叉融合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师说】田辉:用课程和项目带动跨学科交叉融合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学科交叉是学术思想的交融,实质上,是交叉思维方式的综合、系统辩证思维的体现。学科交叉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的跨度,日益增大;交叉的层次,不断加深。学科交叉是众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交叉形成的理论体系,构成交叉学科;众多交叉学科构成了交叉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专访耿丹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请您谈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媒体从历史上来讲从纸媒体、电视媒体、到现在的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现在的移动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数字设备,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媒体叫数字媒体时代。耿丹学院是唯一把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两个专业联合培养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其他的学校都叫数字媒体艺术可能在艺术系,数字媒体技术因为它偏向技术需要一些编程的语言,需要有一些后期技术这可能放到了技术或者信息系,我们学校是统一教学有一套的教学班子,一套教学计划,我们定的这两个专业叫做“技艺双修”,技术和艺术两个都得学,然后是宽专业泛专业,定的这么一个目标。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跨专业的知识融合,过去我们从一个造物,让你设计一个东西做一个东西一个造物的阶段,现在已经到了谋事,现在已经不是说我把这个东西造出来就完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滴滴,共享单车等,他都不光是要把这个车造出来,造型怎么弄好看,他的整个营业模式,包括怎么盈利怎么运行,怎么打开车怎么还车,这都要设计出来,还有这种东西适合哪些人不适合哪些人。比如我们现在刚接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光影项目,就要求参加的同学先去了解什么人在这儿,什么人看,他不是说你一定要去设计一个东西,在这个专业中学校的要求课程设置上强调技艺双修强调实践,在这个课程上开始是感知项目后来是参与项目。数字媒体专业从某种方面来讲国外发展的非常快而且国外就两个专业发展的最好,一个是纯艺术的绘画,一个专业是数字媒体,当然这个数字媒体他是一个泛数字媒体,过去的很多学院都改换了名字,叫数字媒体学院或者叫设计学院,因为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发展太快,他不像经管商务,可能你把它几十年前的东西拿来还能套用,这个专业它的特点就是你老师就得跟上,老师就需要不断的去学新东西,他总出新的技术,因为它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不能照着过去的那种东西去做,所以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要求你不断的往前走,就特别符合这个社会强调创新,因为社会就是依靠创新、科技这两个推动。

我觉得咱们学校这个学科目前来讲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单从定位上来讲可以和你们谈很多,两个数媒专业是两种感觉两个特点,一种是你要把他往起烘,情绪上往起吊;一种是把他往下压,所以这两种专业是完全不一样,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把这两个专业放到一起考虑教学体系的设计,难度也是挺大的。 因为现在数字媒体也分前期后期,就像影视作品里面比如微电影吧,他可能有人在前面做造型设计、影像设计、这基本上属于艺术,后期需要技术去实现,到现在为止这个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越来越模糊的概念是后期做技术的人要懂为什么要这么做。

数字媒体技术就要注重形式和内容,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做这种东西在艺术上怎么做、在技术上怎么做,那这样的话就把它融汇在一起,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技艺双修”,宽知识泛专业。我们在墙上贴了所有老师的课,学生没课就会到那个教室去听,但是没学分,我对这个感兴趣去听,学生现在也是这样蹭听,对某门课感兴趣就去听,在信息工程系真有画的好的学生,在国际设计学院真有懂程序的学生。我们只是没有把专业的限制给他打开,再加上国家提倡的创新创业,他要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过去我们可能会拿一个团队当一个小组来做,但就是小组你也要了解小组中人的知识领域、思维方式,所以在数字媒体里面强调的就是“技艺双修”。

记者团采访组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在教学中为什么考虑进行学科交叉融合?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在这个专业我们搞了两种教学交叉,一种是学科交叉,一个是专业交叉。就像咱们国家提倡的双一流,一个是一流学校一个是一流学科。所谓学科在咱们这儿就属于专业,我们搞的两种跨,一种是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这是两个专业;一个是跨学科,与信息工程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合作。两个专业合作了一年半,三个学期,这三个学期我感动到什么程度,晚上得“轰”这些学生回去,这里有很多交互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这两个专业和起来做的。这两个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合作的这是跨学科;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在一起上课是跨专业。跨学科这部分,其实在方法上来讲他有两个大的方法,一个是要从课程上找一门课我们两个专业的老师共同上课,现在我们做的这个光影墙绘,我们开光影墙绘之前还有一门课程叫光影艺术应用,这门课开出来就是跨专业的,由电子信息工程老师和数字媒体的老师共同来上,每个人分一段,这是课程。然后就要求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共同的作业,这个作业就是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一门叫光影艺术应用的课,由三个不同专业的老师共同授课。

那么今年我们继续来做,这学期中央美院的老师也加进来上,有装置的、艺术设计的,有关于理论的,我们那个光影艺术的课由三个电子信息专业老师教编程,数字媒体技术的老师教做装置,就是把东西做出来,我再去教他们用光影来表现,用课程把这个跨学科融合在一起。另外一个是用项目进行交叉融合,就是接一些实际项目,这些项目有一些是要求编程的,有一些要求做形式的。就像上学期我们接到全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展览,那是给青少年看的,共有16个展项,得有一半是我们给他设计,我们拿到工作室里面就要求电子专业的学生完成程序,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生要完成形式上的设计,一个是在课上把他们穿起来一个是在项目中他们混合编组让他们去认领,比如说我们要这个,我们要那个,每组都选一样的肯定不行,大家要把项目都拿下来然后拿分组的项目来做跨学科的融合,边做项目边做融合相当于我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共同来完成一个。像我们接到首都机场T3的项目,我在群里把这个项目公布给大家,我都没想到60多人报名,就为做这一个项目。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多做,跨学科在我这儿采取的办法,一个是设计出跨学科的课,这很关键,你要知道他有哪些知识,比如说做光影那个课就叫光影艺术应用,那个课出来我们就要求他懂程序、懂设计、懂技术的时候,我们就把课程分段设计,按照最后结课的作业把所有的知识融进去,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阶段分别来陈述,电子专业的同学就来讲程序是怎么做的,设计的同学就来讲我的设计是什么样的,虽然他们讲的是同一个东西但从不同角度阐述,这种方法就延续到现在他们做的毕业设计,是咱们学校头一次搞得联合毕设,所谓联合毕设我们起个名字叫“艺术遇上技术”,他们等于和电子的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同学混合编组做毕业设计,你们将来可以来看他们做的毕设还挺有意思的。这种课程的方法延续到了毕设,在设计这些课的时候你要考虑这两个的结合,各自去讲的内容。我们有一个唱歌的软件是他们做的作品,把歌曲输入进去灯光会随着声音摆动。

学科的交叉融合就是你必须先设计出课程,然后提高到毕设也要这么做,但是课程是老师指定的,毕设需要你们自己去发挥。你们可以看到那边的楼梯,那是一个音乐楼梯,它可以奏出音乐来那就是他们做出来的程序,但是在毕设里要把做成一个竖琴,应该没有琴弦,但是可以通过光把这个琴弹出来。这些说不上是特好的科技,只是用这些技术来实现艺术作品。

所以像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教学中是必须的,我就讲一下我这个专业, 2010年在参加上海世博会受到关注,到现在2017年了,整个光影的发展全世界已经非常火,原来世界每年还是十大光影艺术节,现在都不止十大了,连我们周边的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都有光影的活动,这个以后有时间再和你们聊光影为什么那么火。灯光这种东西,再加上装饰艺术和影视艺术它是几种艺术的综合,特别符合当代艺术的发展。过去我们认为艺术就是八大艺术,过去都是分的很清,但是现在这种艺术形式夹线已经模糊了,已经不再纯粹是绘画,你说这种东西是雕塑还是什么说不清楚,现在这个趋势已经变成这样了,现在我们这个光影已经变成要集中很多知识。所以课程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就是让你知道,你看问题的方式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你毕业之后说我可能不干这个但我的思维方法是对的。过去我们总讲知识决定命运,现在不是只是决定命运了更多的是思维方式决定命运。

光影工作室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目前,与哪些专业进行了学科交叉培养的尝试,效果怎样?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现在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做跨学科交叉,然后数字媒体本身,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在做专业交叉,将来可能要和动画和戏美等专业有专业的交叉。但是这个方向不是为了交叉而交叉,还是说要找准一个“抓手”或者是说我们找到一个纲,等于你得把点找准。就像刚才我说的,你得设计出一些课程适合这两个专业能够共同来学习,能在这个点上找准,就是说我在这个点上可以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是说这两个课一起上,而是,比如说这个课多数是属于英文类的,或者说他在市场上能够用的上的。

人的性格形成跟他后期所受的教育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学生这个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所以如果好好培养他的思维方式,那么就会按这个方向走。像我们的课程就强调所有的事情都不只有唯一的答案,他过去总是线性思考,所有的都要有思维导图,几乎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课程都需要思维导图,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先画一幅画,这幅画的主题是春天,你先用思维导图把春天这个元素先列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元素挑出来跟老师表达看你这个元素行不行,老师说可以,再去标,或是坚持你自己。应该在思维训练上加强,将课程中引进思维导图,把线性思维改成发散思维,这样潜在意识就把创新意识培养出来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所以常常上课时讲不要不学无“术”,要学,否则就没有方法。形而上谓之“术”,形而下谓之“道”。因为我们整个思维习惯是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但是在创新里有时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艺术有时是形而上的,唯心的。比如说这个灯,我们现在很多就是说研究现在已有的东西,已有的就是你怎么研究他都存在了,你要决定你的思维方式,但是在艺术思维当中很多方式是不存在,要将灯跟绳结合,否则我们现在还在蜡烛时代。你现在看我们的灯很刺眼,但到了国外,你几乎都感觉不到灯的存在,但是你能感觉到光。

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作了一年半三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学生说不想合,我在这个工作室搞了三次讲座,他们学生问为什么要合作,专业的曾凡文老师坐在边上一句话不说,说你们有问题可以问田老师。这样的会议搞了三次,他们让我举个思维图的例子,拿了个笔筒问这个东西怎么弄,我就给他们讲这个笔筒怎么样算是艺术思维,第一遍完了第二遍,第二遍完了第三遍,他们就说好,我们参加这个工作室。我们这个工作室叫做电子交互工作室,是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在一起,这个专业的工作室全部在一起,学生们夜以继日的在这儿编程序,两个专业的学生合在一起。刚才我讲的光影艺术应用里的课就是这里的课程之一。他们在写程序,我就是要教他们用户体验设计课。教他们UX设计,我们老师都混在里面教。课是基础的课,讲完方案以后让他们在里面做项目,做课题。曾老师他们在程序上给我们很大支撑,我们所有的交互都需要编程序,就是当我摸在这儿的时候这个灯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需要用程序写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程序,那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出来的东西就实现不了。现在我采取的方法就是这个写程序的功能挪到数字媒体技术上去。

与电子信息工程合作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我去阿姆斯特丹的灯光节,澳大利亚的灯光节,比利时的灯光节等,他们的灯光节放映了很多作品,尤其是全世界最大的阿姆斯特丹灯光节,有一个设计,就是你在大的人行过道里装了很多光,你在这边喊一声,那个光就刷就过去了,还有你抱一棵树,你从下面一抱,地下那个树就长上去了。这些东西在咱们光影工作室曾老师他们都能做得到。就是我们做的作品跟他们的距离近,我们是创意和实践的过程,将科技引入到艺术作品当中,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这不需要高科技需要低科技。我们传感说的是人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这个角度去做交互作品。我就把所有的书、案例、从网上下载下来,买传感器让学生自己来做。他们是成小组做,两个专业分成五个小组,两边小组相结合,动态合作形式。我很有感触,知道国际上交互光影装置的水准和他们发展程度。为什么这些企业过来就说这些装置我要了,我们学生做了两把雨伞,你摸这个雨伞那么这个光就会从这个雨伞跑到那个,这些技术方面跟国际上差距不大。就因为两个方面的合作导致学生对这个方面的兴趣也增加了,这个东西做出来马上就有人要。这些来的企业他们很明白你们做的东西是一种前沿的技术。这个专业中出这些东西我自己挺自豪的,几乎做出来一个就有人买,我们现在有个毕业展览叫“艺术遇上技术”,是这次的毕业设计,要求他们每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同学跟电子信息工程合作,我们已经把他们所有的第一遍论证完了。我们是导师组讲解,技术从技术上讲,艺术从艺术上解释,装置的讲装置,你将来会看到他们最好的装置在艺设上拿出来。现在他们这里做的都是样机就只是做的很糙,功能上实现了但工艺很差,所以亟待解决的是有一个搞工艺的能够做的精致些。

学生作品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您所主持的光影实验室,是否是当前所进行学科交叉的“真题真做”?都做过哪些项目,学生的收获如何?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数字媒体专业有三个工作室,电子交互工作室、光影工作室和影视后期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所有大三的学生开出课程,可以在工作室的课程中选叫三选二,你也可以三选三,这是在大三的这个学年到大四的时候这些人要进工作室做项目了,是采取这个办法,而不是我们一刀切不是这样的,是大二大三开出课程你们去选,我对这个感兴趣就可以主修这个工作室的课程,同时我对那个也感兴趣也可以去选,这样一说他的知识面就宽了更何况说这三个工作室的课程是交叉的不是说单一的。

我们这几年带着学生做了很多的项目,包括外宣片《乐享春节》是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播出的,今年还要做。还有央视今年的大庆中秋晚会湖上灯光项目,大庆首次举办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当时我很多次带着学生去,他们说,当镜头摇过来我们这不能是一片黑,我就去负责周边灯光的设计,龙凤湿地万宝湖,我们就在湖上做了很多的灯光装置,做出来的结果大家在电视的直播晚会上也能看到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做的项目是首都机场T3的灯光秀,有六十多个同学报名,我们把年级的界限打破,所有的项目是把年级的概念打破了,各个年级统一分组,可能是高年级的带着低年级的来做,大四的或者是毕业以后的,原来这里有个孵化器好多同学都留下了,他们在这里做。

记者:那么这个是您指定的还是自由报名?

田辉:原则上是自己报名,在报名的基础上在指定,因为我了解这些学生的特长,说你最好到那个组去,或者他们俩老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思维习惯太固定,我有时候会告诉他你再换一组,去尝试一下跟那个人合作怎么样,有时候会是这样的。完成的步骤是,第一个是思维的方式,就是说你应该去了解这个过程在什么范围,这个是给谁看的,要写一个调研报告,收集素材,就是这个东西想要怎么做,就是调研这部分,这个我们强调的特别多。第二个就是设计,要出一个设计报告这个设计报告里包含手绘的效果图,电脑效果图和构思设想,这个小组完成。调研报告、设计报告完了以后我就要做模型,就是用KT板做模型,做完模型以后做一个测试,做完测试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提案。老师要给这个调研报告、设计报告和模型打分,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老师来给这个阶段的结果打分,评价之后给出修改意见,最后考核的时候甲方是要参与进来的。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有几个小组齐头并进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被采纳的那一个,会对他进行奖励。

记者:一般每个组有多少个人?

田辉:3到5个人左右,有设计有后期有特效有模型,分工都是按我们做的流程来的,现在缺一个商业去跟甲方谈判。其实我们需要有一些国贸、市场营销这些专业的同学把这些东西整体拿出来,这样一个计划书把项目完整的去阐述出来,但是他还要懂产品怎么开发,开发成什么样的。

学生作品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有没有尝试与其他院校合作培养?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去年和大庆石油管理学院合作,他们是新申请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把老师派过来进行学习,就是这个时候我们尝试和二本院校进行交流合作。那么现在进行合作的是一个课程,这个课是中央美院的一个课题叫为“城市而设计”,分了三个组,一个课题在做北京的行政区的环境设计,一个是在做展览展示设计,一个在做为城市设计的光影墙绘,央美派过来13名研究生,中央美院是咱们国家最好的设计院校,这13名学生都是研二的,还有一个研一的过来旁听,他们经常会有过来旁听的。我们这个课题是光影墙绘,就是把墙绘给他加上光影,这样等于是两个公共艺术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艺术效果。

学生作品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您对耿丹数媒专业的未来做如何设想?

田辉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我是想以后没有专业壁垒,现在清华、北大都在搞跨学科建设。我的建议是要把重构和解构相结合,就是将所有的专业相互融合。比如说斯坦福2025计划就是现在有一个项目,各个专业都可以报名就是我现在在这个数媒专业之内我把所有的同学都通知到,都可以来报名,然后混合编组,我指导你做一些项目,以后可能数媒专业也是这样,项目来带动教学。很多知识老师给你讲你现在听的再仔细,可能三天就忘掉了,要是通过动手做你可能能记一辈子。以后数媒专业可能会采取这种项目式教学,同学们混合编组,因为有些课可能听过可能没听过那么就可以根据项目所需要的东西来选择课程学习,这样是最好的。

大一的时候主要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因为他们思维习惯还是停留在高中阶段,大学的思维习惯还是强调自己去学习。数媒专业几乎软件方面比较弱化,但是告诉他学软件的方法,因为当你出去工作的时候,各个公司的软件都不一样,不可能说是这一个软件会了所有的软件都会了。我们就把所有的课件给了他让你自己去学会这个软件,现在数媒是采取这个办法。另外就是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使用混合编年级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是斯坦福2025的计划,就是斯坦福这个全世界最有名的私立高校他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项目式教学,学校给你个课题让你混合编组来做,做的过程当中你需要去哪个课听课去,还有兴趣,而且这个作品基本是最后被买出去,自己还有成就感,这个可能是代表未来教育的方向。

田老师与小记者们的合影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耿丹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介绍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本专业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媒体创作与设计的技艺双修综合性专业,培养应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图形、图像采集、编辑、传播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光影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唯一系统学习光艺术与影像艺术的专业实验室,可学习光影内容设计、光影成像设计、光影播控设计、光艺术装置设计、灯光演艺设计、光影交互设计等课程。实验室采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教学方式,学生边参与真实项目实践、边学习专业知识。

本专业课程体系按课程群方式展开针对性教学,目前课程群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课程群、数字艺术课程群、数字影像课程群、光影设计课程群、开源交互设计课程群,分别对应不同的知识构成和应用方向,保证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前沿性和综合性。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加关注

【师说】栏目后续更精彩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师说】田辉:用课程和项目带动跨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