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整版刊载我校两位教师理论文章

北京体育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体育报》整版刊载我校两位教师理论文章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

北京体育大学

编者按:近日,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习近平总书记致贺电并亲切会见了中国女排代表。我校李慧老师在体育报发表理论文章《女排精神永不过时》,进一步阐释在新时代的今天,女排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时代价值。

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进入备战周期的中国国家队,要以什么样的使命与担当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勇攀高峰?我校邹秀春老师在体育报发表理论文章《国家队运动员的使命与担当》予以阐释。现将两篇文章转载,以飨读者。

理论前沿

10月14日,《中国体育报》7版整版刊载了我校李慧老师的《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以及邹秀春老师的《国家队运动员的使命与担当》两篇文章。

北京体育大学

女排精神永不过时

女排赢了!十冠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女排的十一连胜完美地给祖国母亲送上一份大礼。全国人民都为之而欢呼鼓舞,对女排精神的赞扬不绝于耳,郎平的“升国旗,奏国歌”六个字上了热搜……这一切都表明,从1981年《人民日报》号召学习女排精神以来,38年过去了,女排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依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爱国奉献、拼搏自强、团结协作、科学创新的女排精神从诞生之初就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中国女排其实一直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中提到的“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女排精神依然向全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女排精神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女排精神能够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精神旗帜。中国女排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秀范本,女排精神的发扬与传承不仅有利于整个排球项目的发展,也对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激励意义。换言之,女排精神不应只在中国女排身上体现,也应当成为其他项目提升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女排建队之初便有着清晰的目标,训练场上“为国争光”四个大字是中国女排的初心与使命。“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自强拼搏精神使女排虚怀若谷,胜不骄、败不馁,遭遇低谷也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科学创新的优良传统使整个团队保有强大和持久的战斗力。纵观中国女排的历史,无论处于何种困难境地和不利条件下,女排都坚持必胜的信心并用行动来证明追求卓越的决心,变许多不可能为可能,用言行时刻体现着对体育精神的执著追求。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女排运动员曾春蕾的话一语中的:“现在女排身体条件都不错,有好的身体素质要再继续增强意志品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其他运动项目,尤其是其他大球项目。如果说身体素质是科学基础,那么意志品质、精神因素就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保障。可以说,价值观或者精神,是一支队伍的灵魂,失去灵魂的队伍,很难想象能够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除了项目本身的建设发展,更应当是精神的发扬和价值观的建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如果其他体育项目尤其是一些相对处于低谷、落后、弱势的项目,也能用行动凝练出属于自己的项目精神并发扬光大,就一定能如女排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力量和制胜法宝,带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令人惊喜的成绩。

女排精神能够为体育深化改革提供价值引领。改革,意味着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这需要改革者具有与时俱进、突破藩篱的先进理念。中国女排从建队之初就不拘泥于传统,勇于突破,大胆起用新人,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钻研世界领先技术,一直到今天,改革创新依然是中国女排制胜的法宝。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成功的典型代表,中国女排几十年发展历程告诉人们,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是永葆生机和战斗力的源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体育领域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要应对新的矛盾,就要改变旧理念,进行新变革。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需深化,体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支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机制仍需完善,竞技体育结构布局还需调整,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人才队伍等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培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竞技体育“一枝独秀”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体育工作的重心逐渐向群众体育转移。由于以往责任划分的不同,有可能会出现部门间责任与利益的冲突,这就需要学习女排精神中的团结协作,树立大局观,打破以往的条块分割,形成新的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同时,体育全面转型会带来各种问题和困难,例如我国竞技体育正在从夏季运动项目向冬季运动项目转型,同时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要高质量做好各项筹办工作,还要推动、加快冰雪运动普及和提高。中国冰雪竞技需要不断弥补短板,不断补强;冰雪运动的普及需要从无到有,积微成著,这也需要发扬艰苦创业、不怕阻碍、攻坚克难的女排精神。

二、女排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发展体育运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女排精神中包含着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科学创新的改革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具有高度契合性。

首先,弘扬女排精神能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本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3比0战胜韩国队迎来开门红后,郎平接受采访时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振兴中华,为国争光是中国女排始终如一的追求。这种崇高伟大的理想让女排姑娘无惧汗水与辛酸,为了祖国荣誉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这种理想是老女排队员孙晋芳哭着说“就是拿我的生命去换,也要把最后一局拿下来”的决心;是一代代女排教练抛家舍子守护女排的坚忍;是女排姑娘克服伤病轻伤不下火线的坚持……中国女排用行动最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也用自己的行动激发出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后人们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30多年后,人们在观看女排比赛时,依然会因女排姑娘的表现而牵肠挂肚、热泪盈眶。当经历了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比赛,随着裁判一声哨响宣布中国女排获得胜利,运动员们拥抱在一起,泪光在每个人眼中闪现,那一刻,为国争光的荣耀能够感染每一个人。女排精神不仅在赛场上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更在社会各个领域鼓舞人们为国争光,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弘扬女排精神能够增强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斗志。中国女排从竹棚中走出,走向世界并站立在世界排坛之巅,筚路蓝缕,从无到有,靠的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胜利令当时彷徨失落的国人意识到:即使落后,即使一无所有,只要拼搏,永不放弃,就有可能实现目标。女排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发起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斗志与积极性。巅峰过后,跌落谷底的女排面临重重困境却从未放弃,一步一步从零开始,重攀高峰。这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何其相似,和我们的改革开放历程何其相似。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并且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的“深水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需要应对国际国内诸多竞争和挑战,每啃下一块硬骨头、打赢一场攻坚战,都需要像中国女排那样一分一分咬牙拼,一场一场迎难上,都需要这种永不言败,绝不放弃,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再次,弘扬女排精神能够产生强大凝聚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凝神聚气。有人说:女排是全民的女排,女排的胜利是全民的胜利。女排精神,也是全民的精神。可以说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一种女排情怀。这种情怀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女排为人们带来狂喜和自豪的历史记忆,也来自于女排几十年从未远去的精神。这种精神换来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也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体育的伟大发展,显示出了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力的强盛,使国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是凝聚人心最好的黏合剂。当人们在改革浪潮中沉浮、拼搏,女排精神总是激励鼓舞着人们,在全国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股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合力。

三、女排精神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源泉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中国正值飞速发展之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的文化软实力比拼不断加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内也出现了各种复杂思潮的激荡和文化碰撞。因此,在这些挑战面前,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中华体育精神在具体领域的集中体现,女排精神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选择。同时,女排精神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取向。女排精神不仅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标杆,能够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与其他时代精神一起组成了中国当代精神文化的集合。它们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深厚基础,是在多元文化激荡中保持文化定力的重要基石。女排精神孕育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必将反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供鲜活素材和力量支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体育强国要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历经沉浮,在与国家发展的耦合中传承和复归,女排精神跨越时代伴随着国人,在与时代共振中为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着精神力量,永不过时。

北京体育大学

李慧,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体育总局励志宣讲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队运动员的使命与担当

——兼谈对国家队的理解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邹秀春

国家队,简而言之,是指国家层面组建的体育运动队伍。这些队伍经常代表国家出征国际、地区间的重大体育赛事,展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最高的运动水平。国家队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其中国家队运动员是运动队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国家队运动员的精神风貌、竞技成绩、综合素质等不仅对国家队的建设、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稳定举足轻重。人们常说,一个优秀的国家队运动员代表的是13亿多的中国人,他们身后的祖国是最大的拉拉队。

当前,中国国家队运动员正在全力备战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此,中国各个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承载着为国争光的使命与责任,承继着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荣光,在各条战线上奋力拼搏,勇攀高峰,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与汗水。每一名国家队运动员都是重担在肩、使命光荣,决心不负芳华、不辱使命。

一、重担在肩

作为国家队的运动员,可以说每个人都在为了这份事业而做出了许多牺牲!每个人都要面对“担子重,训练难,要求高、文化课学习跟不上”等多重困难。

担子重。国家队运动员背负着“国家”的希望和“人民”的期待,肩上的担子是何其沉重!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一张张名片,国家队运动员深知: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赛场上奏响意味着什么。然而就运动训练的竞技实力而言,我国的夏奥有不少优势项目,整体实力较强,但冬奥项目上还有很多项目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因缺乏合适的训练场地高山滑雪队不得不经常驻外集训,超级大回转、滑降项目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竞技成绩与强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滑降项目仍在为奥运门票(参赛资格)而努力的阶段。面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绝地反击,这副担子真的很重。

训练难。国家队征战的多为国家级的比赛,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要求极高的技战术,每天每个队伍都在紧锣密鼓,不断超越。许多竞技项目的成绩区分度微乎其微,打破世界纪录的可能也将越来越小。“只争朝夕,不进则退”。以北欧两项国家队为例。北欧两项为北欧各国传统优势项目,在索契冬奥会上,挪威在该项目上以2金1银1铜的成绩领跑。德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家在该项目上也有不俗的实力。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开展较晚,2016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同时组建北欧两项队,正式开启了我国开展该项目的序幕。2017年新组建北欧两项国家队,运动员大多跨界、跨项来到这里,他们秉承“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要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北欧两项的个人赛小项之中,运动员需进行90米高的跳台滑雪和15公里的越野滑雪。在竞速赛方面,形式类似个人赛:运动员要在120米高的跳台上进行跳台滑雪以及进行7.5公里的越野滑雪。在两天的赛事中,第一天为跳台滑雪,所有的运动员只有一次跳台的机会,第二天为越野滑雪。日常训练中,运动员们从20米跳台练起,之后是40米、60米、90米、直至120米。以一层普通楼高约3米来计算的话,相当于从13层、20层、30层、40层高的楼上跃下,还要做出标准的姿势、美感的造型。困难真是大极了!这些数字每增加一次,运动员都要经过极其刻苦的连续训练,既要掌握技战术,又要克服内心的多重恐惧。

要求高。除了技战术训练水平要求极高外,作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纪律保证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严明日常纪律,严格作息制度,要求高,约束多是每一名国家队运动员都需要克服和接受的一大挑战。要求高一方面是外在的,来自队伍和组织的整体要求,一方面也来自于运动队伍内部的相互激励,更来自于每一名国家队运动员的极强的严格自律意识。无需扬鞭自奋蹄的自觉、自治和自省。备战集训期间,特别是国际大赛前夕,运动员更是把所有的精力一门心思地放在备战上面。经常放弃与家人、孩子团聚的时光,放弃休闲和节日、假日的休息时光,默默地坚持,默默地奉献,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和极限。面对与世界竞技水平的较大差距,我们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总是觉得不够用,每个人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偶尔休息也没有心思在逛街购物闲逛溜达享受生活上面……有的只是长时间、高强度、高要求的拼搏奋进,挥洒汗水的青春。冰雪项目国家队跟其他国家队的更大不同在于:冰上、雪上项目,集训的场地大多都在郊区,很多雪场人迹罕至!没有商店、没有饭馆、没有可以溜达的公园,甚至没有太阳。到了晚上连灯光都没有……只有漫天的冰雪!运动员们长久地与冰雪为伴!

二、勇于挑战

试问,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困难、牺牲,运动员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艰难的路前行?在这里首先应该给奋战在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事业中的人们点一个赞!为什么会选择?我想每个人的原因或许都不一样。但这两条一定是有的:那就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矢志报国,激扬青春,不负新时代!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励志名言时刻激励着运动员们奋勇争先!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以三句诗词囊括了人生的三种不同境界:倘若在一个人的思想之初便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已是十分难得。而在苦苦追寻之后,或许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当一个人历经世事,看透了许多东西,最后会带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舍弃自己,来换取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是为第三种境界。国家队运动员正是在经历了一、二重境界后依然无怨无悔地选择在体育事业中坚持、拼搏,自强不息。

运动员们勇于挑战的意义极其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承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指出,“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可以说,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今天十分重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再创佳绩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登山队多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再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历经艰辛、顽强拼搏获得“五连冠”,卧薪尝胆再崛起,中国大踏步地在国际舞台上赶超和展现。这就是国家队运动员豪迈选择和无畏坚强努力后的结果。无数国家队运动员前赴后继,以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实际行动为祖国赢得荣誉,他们可爱、可亲、可叹、可敬!

三、不负芳华

201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中强调,“每当看到我国体育健儿在重大国际赛事上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时,我从心里面为大家喝彩。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你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国家队运动员们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每个人都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负重前行。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构成了民族的脊梁,成为民族的希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个人有每个人最适合发挥能量的地方。

著名学者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站稳脚跟,不负芳华,不负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终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

北京体育大学

邹秀春,法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体官微丨20191014期

图文来源丨中国体育报

编辑制作 |新闻中心

编者按 丨朱奎敏

监制校对 | 卢 雪、陈珊珊

责任编辑 |秦培栋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报》整版刊载我校两位教师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