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蕙蘅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七期)作“从艺多年体味戏曲艺术之美”讲座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彭蕙蘅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七期)作“从艺多年体味戏曲艺术之美”讲座

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2017年11月8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共同承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七期)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歌剧厅举行。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彭蕙蘅先生为国音师生以及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题为“从艺多年体味戏曲艺术之美”的讲座,分享了她与戏曲结缘、戏曲的表演特征以及戏曲表演的核心等经历和经验。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主持。金平教授简要介绍河北梆子这一戏曲形式传播范围、彭蕙蘅先生的艺术经历及所获得的殊荣,并对彭蕙蘅先生表达了由衷感谢。

彭蕙蘅先生是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讲到了自己与戏曲的渊源,最初从两百多人中脱颖而出考入戏曲学校,到后来为了留在河北梆子的舞台上而做出了多次选择,彭蕙蘅先生将这一切归结于她与戏曲之间的不解之缘。

讲座中,彭蕙蘅先生将戏曲的三大特征总结为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她说,中国戏曲是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的综合性来源于其他艺术门类而又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载体,这就要求其观众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底蕴。在讲到戏曲的虚拟性时,彭蕙蘅先生现场展示了“开门”、“穿针引线”等一系列日常动作在戏曲中的呈现。她提到,戏曲中的虚拟如国画中的留白,无物却胜似有物,以此留给观众们想象的空间。在讲戏曲程序化时,彭蕙蘅先生从行当的划分、动作的规范化、打击乐三个方面分别向大家解释了戏曲的程式化。彭先生着重讲解并展示了行当的划分及其表演的差异,并指出戏曲的程式化是根据年龄、性格、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表演手段,而程式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经过不断的提炼、加工、提升,将观众带入到一个美的境界。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彭蕙蘅先生指出,“四功”、“五法”为戏曲的核心。“四功”为唱、念、做、打;“五法”则为手、眼、身、法、步。其中,唱腔为戏曲之灵魂,是区分剧种的根本。为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河北梆子的艺术特点,彭蕙蘅先生现场示范了梆子的二六板、慢板以及念白,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富有感情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最后,彭蕙蘅先生对大家的提问作了精彩的解答。她从与戏曲结缘的亲身经历讲起,详尽解析戏曲结构特征及核心要素,并对传承戏曲艺术表达殷切期望。彭蕙蘅先生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的国音师生及戏曲爱好者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文:李梦然

排版设计:格桑卓玛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彭蕙蘅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七期)作“从艺多年体味戏曲艺术之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