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
2018年11月24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音乐研究所、教育教学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综合楼101室举行。王黎光院长与特邀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西兰国立尤尼坦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院校的知名专家出席。我校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研讨会围绕“中国乐派理论研究的定位和课题规划”“中国乐派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中国乐派慕课课程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上,王黎光院长对“中国乐派”提出的目的、理念及其意义做了阐述,强调了“大国崛起需要中国文化重塑自信、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有所作为、艺术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的责任和使命。他指出,“中国乐派”的建设除了需要做好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外,关键还要融入到中国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从而使中国音乐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音乐学院,立足于世界。
北京大学专家学者发言
高丙中
彭峰
北京大学世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高丙中教授从当下中国社会音乐格局的现状发言。他充分肯定了“中国乐派”的价值和意义,并建议“中国乐派”的建设应该与社会整体相结合,真正与时代和社会公共生活相契合,在当代社会中切实实现塑造人格、净化心灵的作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峰教授从探讨国画、国剧等在近现代艺术实践的经验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建设“中国乐派”寻找理论支点,从而找到中国音乐文化的自信。
林小英
毕明辉
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林小英副教授从学派构成的几点原因、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实施三个方面阐释了在“中国乐派”的建设过程中,理论研究应与教学齐头并进,并作为一种范式予以推行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毕明辉副教授从乐派内涵、音乐和科学的交叉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中国乐派”是一种听觉文化的现代取向,是中国音乐在21世纪的新思潮。
其他专家学者发言
李松林
宫宏宇
原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松林教授以课程改革为例,认为“中国乐派”在课程建设中应该从问题出发,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并展示了他本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中融入经典中国音乐的实例。新西兰华裔学者宫宏宇教授在谈到如何让中国音乐和“中国乐派”在海外更为有效地传播时,结合自身在海外进行中国音乐研究的经历,分享了新西兰音乐家的成功案例。
我校专家学者发言
“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东方音乐研究院院长韩宝强教授以中国画派与乐派的可比性为例,通过中国绘画技法与中国音乐创作类比,认为“中国乐派”只有在理论上立足,同时结合到课程体系建设,才能为世界所认知。我校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乐派”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阐述。他认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应从多方位入手,“中国乐派”课程建设应该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发展相结合,关键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哪些方面入手的问题。此外,他还认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应遵循教育规律,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我校音乐学系主任赵晓楠教授从乐派的问题、社会认知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乐派”建设的方向,并简要介绍了音乐学系当前课程结构体系的建设及其问题。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过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石一冰,以及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黄虎、王萃、佟怡、郭彪、陈楠、康啸、桑海波、杨春薇、陈爽等校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各自从不同的视角为中国乐派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开启了中国乐派讨论研究的学术新模式。与会专家、学者聚集于此,共同探讨了“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为今后“中国乐派”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我校教育教学中心主任黄虎、音乐研究所教授谢嘉幸、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刘嵘分别主持了研讨会各环节。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音乐研究所、教育教学中心
文:刘 伟
设计:高启越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