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成功召开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音乐学院成功召开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

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2019年11月9日-11日,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召开。全国本领域300余位专家学者聚首金秋国音。开幕式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秀军主持。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开幕式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致辞,对参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希望学者们从西方音乐角度、比较音乐学角度关注中国乐派的建设,提出更多见解和有益建议。并希望中国乐派与西方音乐学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形成互补,二者能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走向未来、绽放魅力”。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随后,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杨燕迪教授,上海音乐出版社代表嘉宾杨海虹分别致辞。

本届年会以“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为主题,其子议题不仅对西方音乐流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阐释,同时提出“西方音乐视野下的中国乐派”这一研究命题。本届年会设有两个专题论坛、三场外国专家讲座以及四个展板进行论文的展示。采取了单元讨论、专题讲座、展板交流、学术沙龙等形式,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踊跃发言。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本届年会展现了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心态和包容性思维,所训练和培养的研究者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代音乐史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大潮流和趋势,学科与学科之间发生关联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地在音乐研究中体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经树的发言《跨文化音乐学》,站在跨文化的高度看历史,破除了历史编纂学里始终贯穿的西方中心论。福建师范大学叶松容教授的发言《“文化自觉”理论视域下的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以费孝通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为视域,以接受美学为立论出发点,探寻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的解释意义,揭示西方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创作中所蕴含的理论关注点。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洪丁教授其发言《印象主义的风格滤镜:西方音乐史学流派研究的一种反思》从文化互文及接受史角度出发,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在历史中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并观察这一流派形成的音乐内在及外部因素,不仅界定概念中的印象主义“理念原型”,并指明这一流派在历史发展中被赋予的层层风格滤镜。

各专家学者以西方音乐风格流派为主题,对其成因、特点和影响,西方音乐风格流派的经典作品研究,西方音乐风格流派的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展现出多元的研究角度和广阔的学术视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陈泓铎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班丽霞教授等专家,集中论述了西方当代音乐中的乐派及其影响,并对西方当代音乐中的乐派进行了梳理,对乐派的一般概念做了概括。辩证地指出西方当代乐派以特殊的音乐观念和技法为立派依据以及乐派意识在西方当代音乐创作中产生的局限性。

此外,俄罗斯格涅新音乐学院博士宫子惠的 《20 世纪艺术的主要风格趋势及其在苏联音乐中的表现形式》、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硕士孙嘉琦的《第二新英格兰学派的艺术歌曲创作》、巴黎索邦大学博士杜超《抄袭之争: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与迪冀<鬼船>》、英国约克大学张亚欧博士《“边缘性”视域下的布里顿室内歌剧<螺丝在拧紧>》等海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西方音乐流派加以论述。

本届年会体现的另一大亮点是对于西方音乐史的新角度介入,史实的重新思量和解读,从纯理论的探索向各个层面的音乐文化研究拓展,对于学科发展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国际性。其中范洁琼《女性主义音乐批评》、何鑫《听觉现代性的诞生》、黄琦玲《19世纪德奥“家庭音乐”风格研究》、赖菁菁《以复风格手法构建文化评论》、鲁立《声音主义的前置历史研究》等发言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一些资深学者对于学科的发展更是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观点。中国音乐学院李秀军教授的发言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了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所面临的历史问题;杨燕迪教授的主题发言《德意志音乐崛起与发展的原因和启示》,从历史角度和宏观视角再度回顾和反思德意志音乐的发展历程,创新性提出“为德意志音乐发展的引擎动力应是马丁·路德,他是德意志音乐的重要奠基性基石”。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康啸则以新的视角研究了“新德意志乐派”与瓦格纳的关系,其严谨的论证展现了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科青年学者高度的学术水平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第六届西方音乐史年会通过研究西方音乐流派的孕育、传承、演变、繁荣、衰败过程中的潜在规律、音乐与政治的关系、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流派传播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流派领袖与追随者的关系、流派演变与观众接受的关系等,进行重新审视自我、认知自我。依托“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将西方、东方各民族音乐的经典纳入了我国音乐学科发展之中,用以构建中国乐派,这是本届年会的核心要义。正如王黎光教授在大会中发言所指出的“‘中国乐派’无法脱离全球音乐独生。中国音乐学习全球音乐文化,时代任务在于补充自身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就全球音乐文化格局而言,建设中国乐派既是文化全球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契机。希望中国的西方音乐学者们多关心、多关注中国乐派建设,引入创新,推动整个文化的发展。”

闭幕式在李秀军教授的主持下,首先进行了“上音社杯-中国西方音乐学会学术论文” 颁奖仪式。大会设置四个奖项组别:博士生组、硕士生组、本科生组及社会人士组。本届年会收取各界论文,包括海外学者共计200余篇,经大会组委会成员评定,每组获奖6人。这些高质量的论文体现了学科的进步、年轻人的成长和学会的成效。大会的最后西方音乐史学会会长杨燕迪做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对于未来西方音乐史学科的美好展望,并宣布了组委会对于未来三年的学术研讨计划,最后学会秘书主任王晡宣读了西方音乐学学会新会员名单。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年会邀请三位专家——美国马里兰大学音乐学教授芭芭拉H哈格-于格罗( Barbara h. HaughHugo)、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的退休教授彼得·奥索普( Peter Al|lsop)、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杰出教授温如柏( Robert winter)为我们带来了国际化、高水准的学术讲座,会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研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就大会议题进行了热烈而自由地讨论,不仅有对西方音乐史上“乐派”的探讨与分析,又有对“中国乐派”的反思与争鸣;既有对西方音乐史发展及中国乐派建立的宏观俯瞰,亦有对个案作曲家作品及流派的近距离观察;既有对传统话语的解构,亦有对于某一位音乐家及音乐作品的深入解读;既有以古窥今的反思,亦有全球化视野下的观照。这是一次高效的学术成果碰撞、交融与汇聚,更是一场学术思想的盛宴。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音乐学系

文:赵 新

设计:张霁鸥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音乐学院官微-中国音乐学院成功召开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