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吾坡上事,成回忆丨毕业季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言吾坡上事,成回忆丨毕业季

走进盛夏的暖风

走到别离的季节

他们将离开坡上的这方天地

他们带着国关的故事走向明天

从熟稔的校园到大洋彼岸的他乡

在六月的暖风中怀恋这如梭的四年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这四年间的故事。

体测后的温情

国际关系学院

大一刚刚入学,身体特别不好。强撑着跑完一千米之后,就直接晕在了操场上。那时喘不过来气的感觉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蛮痛苦的。班里很多同学都冲了过来,班长见我情况严重,打车送我直奔三〇九。在医院门口的时候,因为无力站稳倒了下去,朦胧中被大家抬到担架车上,推进了急症室。就这样40度高烧了两天一夜,昏睡过后睁开眼,看到守在身边的是妈妈、辅导员和班长,后来发现班级qq群里(那时都还没有微信群)大家的问候,心里暖乎乎的。

故事来源:于阔国际政治系14级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距国关2.1km

国际关系学院

这世上总有人不理解你所视若珍宝的,也总有人不放弃你所嗤之以鼻的;有人会出于你根本猜不到的原因而放弃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也有人会因为你永远想不通的理由而追求你觉得一文不值的。生于此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且平等的个体。你或许不能赞同,不能支持,但你至少应该懂得尊重,尊重他理性与成熟的思考,尊重他慎重且明确的决定,尊重他选择哪条路,和哪个人,以哪样的方式,度过哪种人生。

国际关系学院

模法中的满足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足以成为铭刻一生的经历,必然是连续三年参加模拟法庭的经历。大二时成为模法的一员,直到大四成为助理教练。自“爆肝”写模法的入门检测开始,那些看似折磨的点滴,一点点拼凑成最难忘的回忆,便沉淀下对它一如既往的爱。准备交稿前夕的通宵,我们整日整夜埋首于模法的教室,畅谈案例,针砭时弊,参杂着泪水与欢笑,便定格成为我最难忘的画面。

故事来源:还雪婷法律系14级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距国关2.5km

国际关系学院

昨日埋下的种子定会在明天破土而出,木秀于林而不惧风才是强者本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备赛中的感动

国际关系学院

大三可以说是我最忙碌的一年。那年,我和一些公管系15、16级的同学相识于体育舞蹈比赛,成为了他们的教练员。两个多月的时光里,我和他们一起紧张备赛。因为同时要兼顾学业、实习和训练,所以那段时间我很忙很忙,一日三餐经常草草了事。比赛的前几天,我们更是在礼堂排练到半夜,回宿舍休息几个小时后继续排练。不过努力与坚持还是获得了回报,在那一年的比赛中,大家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而这难言长短的时光,也让我和他们成为了家人。

故事来源:王胤丞法语系14级

毕业去向:清华大学社科学院

距国关3.1km

国际关系学院

虽千万人吾往矣

国际关系学院

保研后的“快乐老家”

成功保研后的十月到十二月,我还满腔热血的与艰苦备战的学友们坚守图书馆,于是过起了如此这般健康有规律的快乐生活:七点半起床,叫醒“狗狗”吃早餐,互相挽着前往快乐老家——三自。我们在这平静得只剩下翻书写字气息的空间中,知己知彼,心照不宣。十一点半,要吃饭的自觉在图书馆一楼集合,从最开始三两成行,发展成后来一帮人理直气壮地入座食堂大圆桌。我们边尝两口其他人的,边夸夸地聊着考研,考博,国考,出国,笑啊闹啊,七嘴八舌。这是我大学众多幸福时刻中尤为珍爱的一段记忆:在我喜欢的地方,学着喜欢的东西,和我喜欢的人分享我们喜欢的事情,感觉如此年轻,如此热情,如此知足,却不满足——因为看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故事来源:马宸 英语系14级

毕业去向: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专业

距国关5.7km

国际关系学院

多谈感受,少下定义,未来总有别的喜悦。

两次网球比赛

国际关系学院

大学里印象深刻的算是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两次经历截然不同的网球女双比赛。前三年的悠闲散漫使得我的基本功实在惨不忍睹,只能耍小聪明勉强撑过比赛。冬天打比赛时,我意识到技术不行,于是采取特别的策略:观察对手弱点,每个球都朝弱点打;对手实力差别太大就认输。最后取得亚军也有上天眷顾的因素。

春天比赛之前,我下定决心靠实力取得胜利。于是赛前两周苦练,不吃晚饭在球场练到快十点,脚底的水泡磨了又破,睡觉一合眼就是网球向我飞来。但赛前三四天这种训练的副作用就出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又心焦于技术的提升。在这种身体心理痛苦异常的状态下,比赛时小组没出线,也是预料之中。其实这两次比赛自己的实力并未有很大改变,抽签、个人发挥等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很容易影响比赛结果。而自己越是急功近利,在结果来临时越是会异常失落。

故事来源:张常悦 日语系14级

毕业去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

距国关5.7km

国际关系学院

面对想做好的事,希望自己以后在平时就一点点润雨细无声地积累,至于结果的好坏,就让老天去决定,就是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吧。

国际关系学院

打仗般的备考

记得国考、沪考、研究生考,那真是一场接一场的。严冬十二月,三场考试分别被安排在连续的三个周末,压力不言而喻。需要复习的知识量是巨大的,时间规划必不可少,成块的时间用来系统地复习,碎片化的时间用来查缺补漏。在整段复习备战迎考过程中,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沪考结束的那晚,连夜坐着火车赶回北京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在晃荡嘈杂的环境背着考研政治,身体也因为过度劳累紧张而不适,有过茫然,有过恍惚,但仍然坚持,一时一刻也不敢浪费。回望那一段备战的时光,是辛苦,是煎熬,也更是黎明前的黑暗,想对坚持到最后的自己,道一声感谢。

故事来源:李子豪信息科技学院14级

毕业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距国关15.4km

国际关系学院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塞翁失马的北大经双

国际关系学院

大二时于北大的经济双学位失之交臂,看着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心情十分郁闷。但是失去的终究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归。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当初认为再也没用的的学习成果帮了自己很大的忙,也让我明白了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要以长远的目标来评定自己的得与失。

故事来源:杨茜公共管理系14级

毕业去向: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

距国关10606km

国际关系学院

Stay curious.

国际关系学院

徒步搭车旅行

大学期间最令我难忘的是2015年暑期在西南藏区进行的一次徒步搭车旅行。那时在甘南地区夏河县的一家青旅做义工,那里的宗教氛围异常浓厚,迥异的习俗常常使我有感于某种文化对另一文化的阐释乏力。因此在为期20天的义工期间,我尝试以参与的方式加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某些宗教活动中:每夜走两公里的转经长廊,早晨听僧侣围坐念经。结束义工后我从甘肃出发,向南穿行至青海、四川、云南,期间途径各个乡镇,借宿藏民家中。这一旅途中出现的文化差异,使我再一次意识到,唯有深入理解文化交流的运作过程,理解预设文化的社会背景,理解在此框架内信息发送和解读的方法,才能使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故事来源:鲍子啸文化与传播系14级

毕业去向:波士顿大学

距国关10827km

国际关系学院

希望自己在未来依旧能够保持自己在大学求知时的热情,那种如饥似渴,那种毫无偏见。

创新班结业仪式

国际关系学院

2016年期末,2014级英语创新班在润心楼举办了结业仪式。老师和同学们穿起高贵精致的礼服,手捧红酒杯,欢声笑语,恍若一场青春盛宴。那一刻,我们似乎都看到了自己想要变成的模样、想要争取的生活、想要拥有的未来,梦想就发生在眼前,离我们那么近,那么可以期待。我仍记得,钱坤强老师在仪式上告诉我们:结业仪式的英文应是commencement而非graduation,而前者的本意正是开端、起始。

故事来源:陈申琪国际经济系14级

毕业去向:纽约大学

距国关10977km

国际关系学院

大学一场,从未有结束,只争明日。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

文编:和怡然 高基桐 黄梓芳江显威 白泽玥

责编:李玥 赵心婉 周慧

后期:李玥

国际关系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言吾坡上事,成回忆丨毕业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