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青春 —— 国关人在军营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别样青春 —— 国关人在军营

头顶蓝天,脚踏绿地

肩抗责任,心崇信仰

他们是国关学子,亦是退伍士兵

他们在军营中,淬炼出别样的青春

视频由刘正剪辑制作

- 李傲男 -

国际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2013级本科生

2016年9月应征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

曾获新训大队十一国庆晚会“最佳表演奖”

预提军械员集训“优秀学员”

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获嘉奖

李傲男授衔的地方是湖南长沙,雷锋的故乡。在新兵训练的一个月后,他在雷锋雕像前穿上了军装。他说:“感觉向梦想更近了一步,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必须给自己、给母校一个交代。”

国际关系学院

■右二为李傲男

从新兵营到基层连队,从战士到通讯员,从枪械管理到抗洪抢险,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走来,数载厚积,只为一朝薄发。

抗洪任务中一刻不停地扛沙袋加固河堤,在大坝上驻守了三四天,用臂膀为群众筑起港湾,他说:“每扛起一个沙袋都能为国家做出点贡献,多抗一个沙袋,就能多挽回一点财产损失。”

国际关系学院

■ 李傲男 在任务间隔休息

当兵带给李傲男的,有身体上的磨练,也有思想上的收获,他对现在的生活充满感激,为能回到母校继续学习而感到幸福。

- 刘正 -

国际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2014级本科生

2016年9月应征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

2018年8月获“优秀义务兵”并嘉奖一次

刘正选择入伍是一次对初心的恪守,是一次对中学时代的梦想追寻。

参加东部战区战备改革试点工作,参加陆军工化专业改革保障工作,忠于岗位,勤于训练,意志如铁。军营生活对刘正最大的改变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知道自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国际关系学院

■ 刘正镜头下的军营生活

回忆起军营生活中搜集拍摄素材的过程,刘正说有很多事情需要协调,要找连队的领导或者是班长沟通好。下雨的时候部队里缺少一些防雨的措施,他担心单反被淋湿,最终也通过积极沟通,让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他通过慢慢积累,储备了许多片段,最后能和战友一起分享这个小纪录片,刘正感到很满足。

- 白浩然 -

国际关系学院

文化与传播系2014级本科生

2016年9月应征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

2018年8月获得“优秀义务兵”和嘉奖

回首军营岁月,白浩然说:“怀念,我会想战友,会想那种大家同吃同住同训练的氛围。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会去,但现在我将带着军营中的历练,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奉献。”

国际关系学院

■ 第三排C位为白浩然~

白浩然回忆起一次体能训练,碰到了尖子班的排长。排长让一群体能素质好的战士,拉着他们排冲550米的圈,冲到第七圈时,就让新兵回去休息了,剩下他们几个老兵继续。他说当时非常累,已经接近绝望了。但是他咬牙坚持,突破自己,又冲了四圈。

国际关系学院

■ 白浩然镜头下的训练环境

这两年的军人生活,对白浩然影响最深的是他们的排长。在排长的严格要求下,训练时吃的苦、受的累,最终都变成了成长路上的推进力。让他明白了,作风严谨,精干扎实才是真正的军人精神。

- 孙铖 -

国际关系学院

信息科技学院2014级本科生

2016年9月应征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

因个人在新训任务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训练新兵”

在参加旅级金话筒演讲比赛中表现优异被评为“金牌宣传员”

因工作表现出色被评为“四有”标兵革命军人

2018年8月因个人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获嘉奖

“携笔从戎是儿时的梦想。”谈及当兵的初衷,孙铖说道。从小受到史料和影视剧的耳濡目染,血性男儿将一腔热血奉献军营,当兵保家卫国、奉献国防的爱国情怀,早就根植于他心间。

国际关系学院

■ 左三为孙铖

孙铖印象深刻的是在勇士班的时光。每天背着四五十斤重的背囊奔袭四五十公里,进行掩体构筑、绳索连接、战场救护等科目训练。褪去疲惫,涌上内心的是充实。他说:“军人就该如此。”

在孙铖看来,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军营,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为自己寻找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舞台。经过磨砺,褪去戎装,他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 闫晓乐 -

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生部2015级硕士研究生

2016年9月应征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

2017年底年终工作总结荣获“优秀义务兵”并获嘉奖

当兵期间,闫晓乐有多篇新闻稿刊登在团报上。“写新闻稿也是为连队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学与担当,赋予了他军中生活新的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

■ 第一排右二为闫晓乐

炊事班的工作中,他也尽心尽责。脏活累活,他任劳任怨;一日三餐,他勤勉负责。融洽的生活氛围让他觉得“那是部队两年里最幸福的时刻”。

随后闫晓乐被派往连部,即使身体严重不适,他仍坚持训练,参与连队各项任务。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军人作风始终如一。“总感觉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什么事情也得咬牙坚持下去。”

如今,两年的义务兵生涯一晃而过。闫晓乐感叹,两年,更像一场人生的修行。

- 赵彤辉 -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

2016年完成本科学业后自我校应征入伍

2018年8月受嘉奖一次

大四那年,徘徊在通向未知的人生路口,日晖路上的参军宣传一下子引燃了赵彤辉的参军梦想。他说:“选择去军营里沉淀自己,其实当初的愿望很单纯,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

赵彤辉入伍期间正值军中编制体制大改革,他笑称这一情况为:“我们要搬家了。”因为能力突出,他得以负责管理方面的工作。他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仓库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和保密员的结合。“为了让战士们接下来的冬天过得更加温暖一点,有很多比较细致的工作,比如营房基建,道路修整,还包括为当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段调整持续了约七八个月,赵彤辉因工作特殊性,需要随叫随到。“如果临时有任务,有时需要凌晨两三点起来出任务。”2018年4月,他因过度疲劳进入部队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他心中想的不光是快点好起来,更是康复之后能够快点回去工作。

- 肖翔宇 -

国际关系学院

法律系2014级本科生

2016年9月应征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

2017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2018年荣获旅嘉奖

“参军,完全是自己对军队的向往”,肖翔宇说,“一天是军人,终生是军人,无论何时何地,若有战,召必回。”这是他对祖国的承诺,这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真实写照。

国际关系学院

■ 训练日常

肖翔宇在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朱日和沙场阅兵中,担负了在外围执行保障的工作。“在烈日下晒到脱皮,帐篷里是40多摄氏度的高温烘烤,睡觉时全身都会湿透。”面对恶劣的气候、艰苦的训练,他说:“看到头顶空中方队飞过之时,内心只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褪去戎装

他们的未来依然宽广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

责编:邵方恬 高基桐 肖雨萱 和怡然

后期:邵方恬

国际关系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别样青春 —— 国关人在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