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留学生 | 你的名字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走近留学生 | 你的名字

有一群人

同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同属国关大家庭的一部分

但留学生的标签

使我们对他们并不了解

让我们走进留学生的世界

从名字开始了解他们

国际关系学院

“我喜欢雷声轰鸣与宁静温润的反差感”

国际关系学院

▲ 雷宁 Tania Safi

▲ 雷宁Tania Safi国际关系学院

来自法国的塔尼亚小姐姐,给自己取名“雷宁”。她喜欢雷声的轰鸣和紧迫感,也爱“宁”字代表的安宁静谧,两者的反差感赋予了这个简单的名字别样的韵味。

怀着对语言学习的热爱,她来到北京,在国关学习中文。下学期,她将赴亚洲其他国家交流,继续深入学习中文。除了中文,她还会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是个十足的大学霸了。

国际关系学院

雷宁在绘画

雷宁认为,绘画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生活记录方式。她学习绘画已经两年了,一直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不断练习,希望能画出更好看的肖像画。来到中国后,她也被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所吸引,希望能有机会学习国画,记录自己在中国的日常。

她还希望,自己将来能在法国或欧洲和中国在亚太地区防务方面的合作领域工作,尤其希望能够参与打击毒品交易和贩卖人口相关的工作。

国际关系学院

雷宁与朋友摄于上海

除了北京,雷宁还去过上海。她与照片里的三个朋友在那儿玩得很尽兴,这段旅途也使她和朋友们更亲密了。她还希望能在十二月时去四川和桂林游玩,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地方文化。她说,自己不愿意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喜欢到处走走看看。

国际关系学院

“你看我的中文名字,是不是很可爱”

国际关系学院▲ 裴豆豆Fabiana Perazzoli

国际关系学院

▲ 裴豆豆Fabiana Perazzoli

来自意大利的裴豆豆,请高中语文老师帮她取了这个中文名字。当被中国同学告知她的名字很可爱时,她笑着说:“你看我的中文名字,和你的英文名字一样可爱。”

她的名字取自意大利语名的意义:“Fabiana”源于拉丁词“fabe”,意思是豆子,所以中文里她就叫豆豆;“裴”的读音很像她的姓“Perazzoli”。于是,“裴豆豆”这样一个可爱的名字成为了她的中文名。

国际关系学院

裴豆豆摄于圆明园

裴豆豆一直对中国很着迷,她对中国的兴趣似乎自然而然,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原因。还是个小女孩时,她就试着了解中国。在高中时,她学习了中文。现在,她分外感激中国与国际关系硕士项目这个机会,这个项目不仅完美契合她的志趣所在,更使她来到中国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国际关系学院

裴豆豆的家乡维罗纳

来到国关后,裴豆豆更喜欢中国了。即使有时候会想念家乡,但这里热情包容的氛围总令她感到暖心。

在众多中国美食中,她最喜欢的是各种馅的饺子。除了美食,她还非常喜欢在淘宝上购物,有时她甚至觉得网购对于她的钱包来说是个大威胁。没想到网购的吸引力,留学生也难以抗拒。

国际关系学院

“我觉得自己的中文名字还挺地道的”

国际关系学院

▲ 马怡乐Maria

国际关系学院

来自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马怡乐,请语文老师帮她取了中文名。老师问她喜欢什么,想用她的名字来表达什么,一番思索后,她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马”音同她的名字“Maria”,“怡”意味着幸福或快乐,“乐”是寄托着她对音乐的热爱。她觉得马怡乐这个名字还挺地道的,和她的性格爱好也很契合。

国际关系学院

马怡乐

马怡乐本科时就在学习中文,于是毕业后她决定继续去中国学习,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丰富自己练习语言的机会。她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对中文与斯洛伐克文化间的不同之处感到着迷。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帮助她走了出舒适区,使她面对新挑战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机会。

国际关系学院

马怡乐家乡的景色

来国关学习并不是马怡乐第一次来中国,但这里出门不用带现金的状况还是令她惊讶,只要带上手机就能出门,实在是太方便了。

说到最喜欢的中国食物,她毫无悬念地选择了饺子。在她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电影中,《狼图腾》是她的最爱。

国际关系学院

“中文名的第一个字是姓,可是当时我不知道”

国际关系学院

▲可瑞希Krystyna Król

国际关系学院

来自捷克共和国的可瑞希,本科学的是中国语言和文化,她的中文名是自己取的。“瑞”代表幸运,“希”代表希望,可以翻译成一个“幸运的希望”。 “可”是一个罕见的姓,可她当时连“姓”的概念都没有。她当时只知道,“可”与她的捷克名读音有相似之处,读起来也很俏皮可爱。

国际关系学院

可瑞希的家乡

由于欧洲和捷克的开放政策,很多中国企业来到了她的家乡,在经济与文化交流过程中为她提供了更多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

在国关学习也不是她第一次来中国,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在中国待这么久了,所以很多时候她感觉自己更像是在重温在中国的美好记忆。

国际关系学院

可瑞希的家乡

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她认为开放政策不仅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全世界都能从中受益。她觉得中国的发展不需要急于求成,毕竟量并不总比质好,不妨放慢快速发展的步伐,专注于创新。

国际关系学院

“西蒙很接近我的丹麦名字”

国际关系学院

▲ 西蒙 Joergensen SimonLund

国际关系学院

来自丹麦的西蒙,去年开始在丹麦学习中文。他的中文名就是英文名的谐音——“西蒙”,很接近他的英文名字,恰巧“西”也是一个中文姓。

国际关系学院

西蒙家的狗狗和郁金香

西蒙喜欢点外卖,虽然他总记不住app的名字。他用app点过中餐、西餐和寿司,觉得外卖真的是方便又高效。

但西蒙点外卖时也不总是一帆风顺,送餐员派送时会打电话给他,电话里带着口音的中文常让他一头雾水,所以他就只说“对对对”,然后试着在校园里找到送餐员。

国际关系学院

西蒙的家乡丹麦

西蒙印象最深的中国历史人物是孔子和老子。他很钦佩孔子的社会思想,以及孔子对当今中国的影响。他认为老子的道家哲学和他的思维方式十分契合,老子的一些基本思想也可以在今天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关系学院

“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文艺”

国际关系学院

▲ 胡乔 Giovanni

国际关系学院

来自意大利的胡乔,有个有点文艺范的中文名字。

他姓“胡”是因为教他的第一个中文老师姓“胡”,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乔”是来源于他的意大利名字Giovanni,同时也是乔木的乔,寓意高大葱茏。

国际关系学院

胡乔在大连海边

聊起是如何与国关结缘的,胡乔说,去年临本科毕业时,他觉得这个一年在丹麦一年在中国的双学位硕士很好,所以来了国关。

国际关系学院

胡乔在丹麦

胡乔是个对中国菜很讲究的留学生,他喜欢的中国地点也和食物有关。他现在最喜欢的中国城市有两个:广州和大连,粤菜和东北菜也成了他的最爱。

他同样也没逃过饺子的魅力。他说因为饺子真的很方便也吃不腻,每当想不好吃什么时他就吃饺子,就算顿顿都吃,也可以挑不同的馅。

国际关系学院

跨过几千公里来到异国他乡

他们与我们一同走在日晖路上

看坡上花开经四季轮转

让我们互道姓名

珍惜每一次相遇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

责编:邵方恬 肖雨萱

文编:曾君瑶 刘士琦

国际关系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走近留学生 | 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