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拾年·忆往情深|陈文波:阳光总在风雨后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柒拾年·忆往情深|陈文波:阳光总在风雨后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2019年4月摄于国关

陈文波教授,1950年来校,1953年留校任教,曾任国际政治系主任,1996年离休,2006年起被聘为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八年。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70年前,陈文波老师投身革命事业,于他而言,那一年建国、建校以及自己参加革命可谓“三喜临门”。 70年来,陈老师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峥嵘岁月,也目睹了学校完善、壮大,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发展历程。回顾这70载,虽经历过风霜,但那段岁月仍然如有阳光照拂,闪烁着温暖和煦的光芒。

国际关系学院

70年前,经历了两次高考后,陈文波老师终于如愿被全国一流学府武汉大学录取。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成绩位列学校前20%,并连年获得奖学金。陈老师在读期间表现优异,经过层层选拔,被党组织推荐去军干校学习:一边是师资、环境都首屈一指的武汉大学,一边是尚且未知的革命道路。

慎重考虑后,他虽有不舍,仍毅然选择离开梦寐以求的大学,转而投入革命潮流之中。“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我觉得应当在时代的洪流中锻炼自己,而且参加革命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如今回忆起这个抉择,陈老师感慨万千,但话语中的坚定不减,“这个抉择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并且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它决定了我人生的走向,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关系学院

■左为陈文波老师就读武汉大学期间佩戴的校徽;右为1950年军委工程学校毕业纪念章

参加革命后,陈老师先后在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和中央外事干部学校(即国关前身)学习了4年多。期间,陈老师明确了人生的前进方向——一生为红色信仰奋斗。“党非常重视我们学校。”陈老师回忆道,他对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等人1950年来校时作的报告仍记忆犹新,“当时周总理就站在我们身边讲话,人非常亲切。”

国际关系学院

■1954年2月17日,陈文波老师获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勋章

国际关系学院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该图来自网络

1952年,学校有近20人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外事活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陈老师与有留学经历的教授们一同在翻译处工作并担任资料组组长,参加这样的重要会议对他来说是极大的历练。

那时,国关的第一个校址位于公主坟和五棵松之间。虽然只是几间矮小的平房,却接待过不少伟人,经历过许多大事,也因此留下了“会诞生未来的国际问题专家”之语。

“我们把这句话写在教室里,当时在别人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如今我们实现了这个理想。”陈老师说,学校那时没有国际关系方面的教师,所以只好先外聘教授来学校作报告,后来又召集包括陈老师在内的几人成立了资料组,在学校作“小型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才渐渐培养出了一批国际关系方面的人才,例如,现任外交部副部长、国际政治系84级秦刚便是陈老师的学生。

国际关系学院

改革开放之后,知识和人才得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凤凰涅槃重生。”陈老师这样感叹道,而他本人也在长久的等待与磨砺中获得了新的收获和希望。

陈老师19岁参加革命,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明确人生方向后,坚定的步伐从未停止,期间受到的挫折与苦难也未曾压垮他的心志,反而使他更深刻地领悟到共产主义的精神内涵。终于,在经历了党组织30多年的考验后,陈文波同志于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国际关系学院

2019年5月摄于国关

不仅入党的心愿得以完成,陈老师在教学上的成绩也获得了肯定。改革开放后,教师开始进行职称评审,已有20余年教龄的他由此从讲师一步步被评为了教授。职称只是一种显现于外的身份标签,而陈老师多年的知识积累与教学经验是真正内化于心的修养。

国际关系学院

1985年11月摄于日内瓦万国宫

80年代初,陈老师参与了中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的编写,当时刚过50岁的他是编写组里最年轻的成员。编写一本学科著作绝非易事,尤其在当时,所有资料都要耐心寻找,细心收集,精心编写。这样倾心完成的作品给国际关系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并相继获得了省、部,以及国家级奖项。

国际关系学院

从19岁走上革命道路起,陈老师便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关注学校发展,关心学科建设,关爱学生成长,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与恪守的责任。

国际关系学院

■1991年,时任国际政治系主任的陈文波老师指导成立“国际问题研讨会”学生社团。图为陈文波老师在“国际问题研讨会”成立会上发表讲话。

90年代,陈老师担任教育部某专家组组长,并获得了国务院用以奖励教学有突出贡献教师的特殊津贴。面对诸多荣誉,陈老师自谦地说自己“才疏学浅”,因此感到“受宠若惊”。实际上,无论是他的敬业态度,还是教研成果,这些荣誉他都实至名归。

国际关系学院

■1984年12月,陈文波老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北京市教育工会颁发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勋章,是新中国第一批获此荣誉的人民教师。

陈老师本已将离休时间延长了6年,离休之后仍一直心系工作,离而不休。2006年,他被聘为学校教学督导,为我校全面提高教学品质建言献策。“我认为在晚年仍然应该‘老有所为’,以回报国家、社会的培养。”谈及在工作上的动力,陈老师用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并始终用实际践行他的想法。

就在前几天,陈老师在学校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做了一个测试:通过选择图片来代表自己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这位耄耋之年的老教授分别选择了骑着白马的唐僧、捧着福盆的人和乌龟,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陈文波老师的70年里,有过苦难,也有过挫折,但他笃定内心的方向,从容地走过崎岖坎坷,并时时为一路遇到的善意而感动,为学生的成长而欣慰,乐观地走向健康、幸福的未来。

国际关系学院

往期精彩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

责编:杨晓琪 韩绪衡

文编:张澍钰 刘思懿

后期:邵方恬 李梦佳

设计:徐钰奇

国际关系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柒拾年·忆往情深|陈文波: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