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19年开学典礼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19年开学典礼

9月4日下午,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开学典礼在学术交流中心礼堂隆重召开。院长陶坚、副院长郭惠民、副院长李家兴、副院长吴慧、总会计师王如柏、院长助理达巍,各院系部、职能部门教职工代表,以及2019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参加此次大会。大会由达巍主持。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开学典礼

现场

陶坚代表国关全体师生致欢迎辞,欢迎821名新生加入国关大家庭。他分享了我院张梦实、陈筱卿、郑永慧三位老教授和《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的经历,阐释了国关校训“忠诚、勤奋、求实、创新”的内涵。他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够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能够勤奋求学、拼搏不止,能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能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院长陶坚

致辞

认识校训 实践校训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学典礼,迎接2019级821名新同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际关系学院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祝贺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新同学进入国关以后,我想,你们一定在思考,或者期待,你们将遇到一批什么样的老师来教育、开导和影响你们。这个问题会始终存在,会伴随你们这四年在国关的学习生活。确实,对一所院校的了解,首先要看这个学校有一批怎样的老师。此外,还有这个学校是以什么样的校训为它的目标、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今天,我想举几个我们学校老师的例子,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实践我们校训的精神。国关的校训是八个字——“忠诚、勤奋、求实、创新”,非常普通但又内涵深刻。下面这四个老师的故事,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践行这八字校训的。

第一位说的是张梦实老师。如果在座同学读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这本书,里面有个小细节,当时溥仪在苏联听说自己要回中国的消息后非常紧张、焦虑。而他回国以后,在大连监狱遇到了他非常熟悉的“小张”,这让他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这位他熟悉的“小张”就是张梦实,曾经担任我们学院的一个系主任。张梦实老师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父亲是伪满洲国政权的国务总理张景惠,在早年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之后,他毅然地放弃了家里优渥的条件,积极投身到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中来,利用他特殊的身份,为我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情报,并协助苏联红军抓捕了一批伪满上层汉奸,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在被苏联误捕关押整整五年之后,他坚决拒绝了苏联情报人员的要求,因为他们要张梦实回国为苏联做情报工作。他明白这是事关忠诚和信仰的原则问题,绝对不能妥协。后来,他来我们学院从事日语教学和党政管理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为我们国家、我们国关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张老师在生前曾经写过一本回忆录,名字叫做《白山黑水话人生》,他在这个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自己的人生。他在书的封底深情地写道:回过头来看我这一生,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出身不由己,道路可自寻。”他所选择的道路就是一条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道路。从他的身上,我们读懂了我们国关的校训为什么把“忠诚”放在第一位。

第二位我要介绍的老师是日法系的陈筱卿教授。陈教授的名字可能在座本科的同学不一定很熟悉,但是你们一定读过他翻译的书。《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昆虫记》《忏悔录》《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海底两万里》等,这些著名法国名著的翻译者就是我们的陈教授,其中有的译著还是教育部推荐给中学生的推荐读物。陈老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从北大毕业后到来我院工作,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余,开展了法国文学翻译工作。为了他钟爱的翻译工作,他几乎把所有的休闲时间都倾注于此,勤奋工作,孜孜不倦,几乎翻译了法国各个世纪的名家名著,总数达到一千多万字,可说得上是译著等身。所以这应验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陈老师的身上,我们深化了对我们校训第二词的认识,也就是对“业精于勤”的理解。

第三位我要介绍的教授是郑永慧教授。郑教授六十年代初到我院工作,他一生翻译了法国著名学者专家的一系列著作,包括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梅里美、大仲马等。他也因此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被誉为“翻译界的六长老”之一。著名的翻译家柳鸣九先生曾经这样赞誉郑永慧老师,他说:“永慧先生是本学界和善可亲的才者。在中国的翻译家之中,永慧先生大概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了。如果编辑出版《郑永慧译文集》,其规模也很可能与十五卷的《傅雷译文集》旗鼓相当。”郑老师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勤奋的工作,五、六十年代他往往每天要译至深夜,用他的话说,难得有一天休息,连春节都在做这个工作。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傅雷先生是广受好评的翻译家,是法语翻译界的权威。他在翻译梅里美的《科隆巴》这本书的时候,郑老师指出并且纠正了傅雷先生错译、漏译、笔误五十多处。正是因为不迷恋权威,方能为读者留下了“信达雅”的完美作品。郑老师的身上体现出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求实精神。

第四位我要介绍的是我们院《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老师。要干好一份优秀的刊物非常不容易,我们学院在1983年创办了《国际关系学院学报》,从1983年到2013年整整过了30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当时,全国各地的社科类学术期刊有大概一千三百多种,怎么样在强手如云的高校社科类学报中脱颖而出,让大家知道你是有特色的,想到我们学院就想到学报,或者想到这个学报就知道我们学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这个高校学报同质化现象和学校学术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问题,为了在同类期刊中间杀出一条“血路”,求得更好的发展,期刊编辑部在谭秀英老师的领导下,从实践中探索、创新思维、转变思路、调整发展趋势,在2013年果断将学报改刊为《国际安全研究》,成为我国第一本以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学术期刊,同时还加强了质量管控,真正做到不看人只看稿子。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际安全研究》用五年的时间进入了全国三大学术期刊的核心期刊行列,真正让人家知道国关有一份全国一流的刊物。这也体现了作为一个学报主编的勇气和胆识,特别这种面对新的挑战能敢于一战的创新精神。

我讲的四位老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校训的精神。这四位老师都是我们学院众多教师的优秀代表,主要是我们老教师的代表。再过几天,上级机关要评选一批优秀干部,我们又将有十二位老师获得这一殊荣,都是中青年教师,你们将接受他们的教诲和培养。我觉得你们是幸福的,我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这个跟他们求教和交流的机会。同学们,让我们在学院的四年生活中认识校训、牢记校训。真切地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立志远大,都能成为忠诚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成为勤奋求学、拼搏工作的人!成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人!成为不拘泥陈规旧格、勇于变革创新的人!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国关的四年时间里能够取得进步,取得你们满意的成绩,取得让我们学院感到骄傲的成绩。谢谢大家!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丁慕涵同学发言

文化与传播系2016级丁慕涵同学作为学生代表欢迎“国关新家人”的到来。“小国关承载大梦想。”在她眼中,国关人有着卓尔不群的国际视野、潜心治学的品格修养和求真务实的执着追求。她希望,新同学们能在国关茁壮成长、学有所成,为“国关烙印”添上更闪亮色彩。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罗英杰教授

致辞

国际政治系罗英杰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先回顾了2019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国际关系学的百年演进和国际关系学院七十年的历史。他对新生提出了三点期望:做人要有大格局,要高站位,要有使命感;生活要自律,学习要努力;要多读书,多参与集体活动。他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奋斗,向母校献礼、向祖国致敬。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张璐薇同学

发言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徐闫

同学和

靳昕妤同学

最后,国际关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了实践汇报。国际经济系2017级张璐薇同学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实践期间,他们前往河北省承德凤山镇榆树林村,考察了当地有机种植试验田的种植和营销情况,希望为中国美丽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此外,外语学院日语系2016级徐闫同学和英语系2018级靳昕妤同学代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者做了报告。服务期间,他们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喜悦和游客的热情,并以良好的国际素养和家国情怀展现出了国关风采。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院长助理达巍

致辞

最后,达巍祝所有19级新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希望他们能够不负使命、扬帆起航,在国关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

责编:邵方恬

后期:鱼跃阳 亓赛美

文编:吴童杰 刘睿涵

摄影:毛宇轩 巴音保力格

国际关系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19年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