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3月11日晚,北京电影学院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正式启动,管理学院校友郭帆、龚格尔、王佳任等携影片《流浪地球》返校交流,学校标准放映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流浪地球》于今年2月5日在全国上映,累计票房超过46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影史第二。同期在北美、澳新地区影院上映,上座率超90%。影片上映后,口碑票房双佳,业界人士也普遍给出了极高评价。有学者认为,“《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新景观,是中国电影升级换代,尤其是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标志性作品。”
一
创新形式推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
本次“开学第一课”由管理学院、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团委联合举办,是师生校友共话思政课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活动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电影专业创作与交流中,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作为电影教育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课教学及艺术创作过程中。
影片《流浪地球》作为新时代电影学院人用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导艺术创作的又一个成功实践,口碑与票房、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双佳。影片对于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探索,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生动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想,体现出了中国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远见和大国担当,是新中国电影守正创新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电影繁荣兴盛的必然之作,这样的宏大情怀、精良之作激励着电影学子们继续为中国电影强国梦的实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
电影需要情怀和温度
观影结束后,导演系王红卫老师与主创团队、管理学院校友郭帆、龚格尔、王佳任等上台与师生进行现场交流,介绍《流浪地球》的创作情况,交流环节由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主持。副校长孙立军出席并讲话。
“《流浪地球》是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我感到非常自豪。”看到台上的郭帆和龚格尔,孙立军副校长不由得想起了多年前他们还在校求学时的青涩模样,“那时龚格尔热爱音乐,喜欢写歌,被同学们叫做摇滚歌王,还与动画学院的同学一起创作动画电影”,孙立军副校长鼓励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忆及四年前在新西兰的工作室听郭帆和龚格尔讲《流浪地球》,孙立军副校长讲到“在没有太多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们最终能如此精彩地把这个故事呈现在大银幕上,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同时他也对理查德·泰勒的支持和王红卫老师多年来对电影学院学生剧本的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从剧本的选择到剧本辅导,王红卫老师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温度的作品。”他希望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郭帆和龚格尔在分享他们成功同时,更多地分享他们所经历的挫折和痛苦,以及多年来如何坚守自己的电影梦想。他鼓励在座的师生校友,“这个标放承载着北京电影学院人的梦想,寄托着中国电影人的希望”,“2019年的中国电影一定属于我们北京电影学院!”
有温度的“硬科幻”
《流浪地球》通过终年不见天日的地下城,冰封断裂的地表呈现,地球与木星交汇的宏大场景等,给人以逼真的体验和科幻的硬核感。但在叙事与主题上,却充满着温情,其中不仅有祖孙三代的亲情,还有营救团队在绝境中的坚持与希望,以及各国人为地球家园做出的共同努力,这些都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观众的笑与泪,使《流浪地球》成为一部打动人心的科幻片。
在被问及影片中最喜欢的片段时,郭帆表示,最喜欢的还是刘培强牺牲的那段。“这一段的剧本最初是一个直抒胸臆式的表达,后来经王红卫老师修改,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王老师认为,这里一个抬头足矣,所有的爱都融化其中。”他谈到,“其实大部分中国式父子都像影片中那样,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我对父亲最后的印象是一个背影,这个背影就像小时候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翻过月台,给孩子买橘子,笨拙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孩子的记忆中”,“这种感受是特别中国式的,中国式的父亲总是不善于表达,总是很隐忍”,“直到我成为父亲的那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孩子的爱是多么深沉。”“抬头二字,也可以包含更多的内容:希望他可以抬头做人,希望他可以抬头往前看,希望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变成可以仰望星空的人,我们有很多希望都寄托在这一抬头的表现之中。”
在被问及“《流浪地球》是否会带来科幻片热”时,郭帆谈到,“不管什么类型,最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电影的核心是人和情感”。“类型片如果形象化地去形容,就像一个人,他可以穿科幻的外衣、动作的外衣,也可以穿爱情的外衣,但他最核心的那部分依然电影,电影聚焦的是人和情感。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满足各种科幻的需求,而忽略人本身,那么很可能拍出的是一个科教片,而非电影。所以我们还是要抓住人和情感,以及人和情感带给我们的故事,带给观众的共情和共鸣,这是做电影最最重要的核心。”
有情怀的“电影人”
王红卫老师谈到,从《我不是药神》到《流浪地球》,不管哪个团队,这些年轻的电影人都没有杂念,只是专注于做自己想要的好电影。“我去青岛探班时,听郭帆讲了现场运行情况,非常感动,当时我写下了四个字:“电影英雄”!没错,孩子们是在为了电影拼命。”“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考验,但哪怕有一丝光亮,他们都会坚持走下去。”他希望校友们取得的这些成功能够激励在校的孩子们,永远保持那颗最纯粹的、想做一个好电影的初心,并坚持下去。
作为《流浪地球》一片的最早发起人,王佳任坦言,科幻片在中国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先例,从2015年启动这个项目,到拍摄、后期制作,直至排片上映前夕,有很多人不看好。“但我们这个团队,所有人不计成本、不问结果,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一点一点最终把这部影片呈现在大家面前。”“在这里我想告诉在座的同学们,一定要对你的老师和同学好,因为你想干的事情在没有人相信的时候,你的老师和同学们往往会是第一个愿意相信你的人,然后他们再去影响别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了《流浪地球》屏幕上的这七千人。”
拍摄硬科幻电影需要巨额资金,最初的资金预期和影片的实际花费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为了让电影拍摄不至面临中断,所有的人都在努力,“龚格尔甚至将自己的车都卖了,来支持影片的创作。”
“吴京入组时,本来还为他准备了片酬,但因为特效费用紧缺,这些片酬都改投了特效,吴京反过来为剧组投资。”当时谁都不知道这部影片的结果是什么,但吴京安慰大家“中国的科幻大片不能一直缺席,我们得迈出这一步”,可以说当时吴京也承受着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是金钱上的,还有名誉上面的,“万一拍成烂片呢?”郭帆调侃道。
“王红卫老师其实一直像一个精神上的灯塔,有他在,我们就感到踏实”,“每次改剧本,王老师都让我们用小卡片将每场戏标识清楚,最后小卡片贴满了整个黑板。”
在特效方面,郭帆介绍到,“我们还是很骄傲的”,在影片的两千零三个特效镜头里,有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由国内的团队来完成的,有百分之二十五来自海外团队。“所有国内特效公司都非常努力、非常用心,这样一来,反而比海外公司做的都好了!”
“其实当时剧组里的人,很像影片最后推撞针的那批人,大家齐心协力、义无反顾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大家投入的是真诚、信念。”
能包容的“观众心”
在被问及拍出《流浪地球》这样一部影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郭帆谈到,“是要感谢观众”。“观众宽厚,所有的错误都已看到,但是他们不说。”“其实客观来讲,不管是剧本还是拍摄、制作,影片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在实际拍摄中,能够感受到在电影工业领域国内跟好莱坞的平均水平相差至少二十年的差距,倒推好莱坞在二三十年前能拍出什么影片,大家就可以想象我们在拍摄中能够运用到的经验、设备了,但正是因为观众们的宽容和耐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也使我们有机会去拍第二部甚至第三步,并在接下来的拍摄中去弥补前面的问题,修正前面的错误。”
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民族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现场交流中,郭帆谈到2014年的好莱坞之旅,“我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是2014年电影局派我们去美国,我感到,文化输出是很难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主流价值观中是不认可东方面孔作为主角的”,但是今天,随着我们国家的日渐强大,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让好莱坞电影人也开始去思考怎么拍到接中国地气、令中国观众喜欢的电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保持一颗冷静的、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心,他鼓励在座的电影学院人,热爱并坚持自己的梦想,保持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的状态,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打动世界。”
交流中,龚格尔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文化艺术届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到,总书记谈的最多的还是人民”,“我们国家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日益强盛,观众也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在银幕上得以呈现,希望自己所处的时代能够被尊重、被歌颂。”“我希望在校的师弟师妹们都能紧跟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人民所需要的优秀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三
师生眼中的“开学第一课”
【影视制作 聂佳】:我个人从小就有英雄梦,非常喜欢力挽狂澜于既倒,且扶大厦之将倾的故事,《流浪地球》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作品。它不仅拥有着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宏大框架,也有着独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既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精神,也有着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的耀眼光芒。师哥师姐们的创作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只有紧抓时代脉搏,立足于人民根本才能创作出口碑收益俱佳的电影作品。既要不忘初心,坚守梦想,也要不断鞭策自己,砥砺前行。
【管理学院教师 李晓枫】:激动人心的第一课,对管理学院的学生更是意义非凡,希望管理学院的同学们能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扎根时代,不忘初心,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管理学院 胡佳凝】:很高兴能在19岁的第一天参加这场让我受益匪浅的交流活动,感谢电影学院给了我们如此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在学校放映厅三刷《流浪地球》,听着台上主创诙谐风趣又发自肺腑的讲述,我真实地感受到了电影创作过程的艰辛。一批身怀梦想的人倾力合作,坚守信念,使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面世,正如郭帆师哥说的:“要多投资一点真诚和信任。”而且今天三位师哥师姐都是我们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也说明电影学院无论是哪个专业,未来都可以有着多样的人生。作为在读的学生,我也备受激励,希望自己能保持初心,做一个纯粹的,单纯的,努力的电影人。
【导演系 汪煜】:看完《流浪地球》之后我内心深感震撼,它既拥有着父子亲情的温暖内核,也有着团结一心拯救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地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举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当影片最后各个国家齐心协力推动撞针时,世界便成为了一个共同体,我们一起拯救的是所有人类共同的家。电影看完以后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国能做出这样的科幻片,也为自己是中国电影人而感到骄傲。
【导演制作 本鲁楠】:只有中国人才会干出来的“带”着地球跑路,十个太阳太热就射掉九个,被海淹死就填平大海。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故事,只有历史跨度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写的出跨度两千五百年的宏伟计划。家国天下。
【导演进修班 李佳宜】:看完电影听完主创们的分享,感受比较深的是郭帆导演说到关于导演创作时,会放入自己的私货这件事。他说对于这种情况,你放入的私货是能够让观众理解的这件事的重要性。以流浪星球为例,电影是需要观众能够看懂的,所以导演创作核心也应该在此。这个观点说实话对于正在学习导演创作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启发。纵观整部电影,故事和占比很大的后期特效做到了很好的融合,是很大的亮点。
【行政处 周海军】:从大年初一到现在,这已是三刷《流浪地球》了。第一刷是沾喜,第二刷是探奇,第三刷是追星,郭帆、龚格尔、王佳任均为80后的北影人,他们为梦想而敢为,为目标而执着,为精品而专注,为情谊而纯粹,他们奋斗的整个历程,对每一个北影学子,无疑都是极好的示范和激励。作为电影人,敢于梦想才能实现梦想,善于发现才有精彩呈现,甘于平凡才能超越平凡。今天,国力在稳步提升、市场在不断扩大、舞台正日益广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我们生当逢时,我们任重道远,我们脚踏实地,才能逐梦星空。
想现场观看更多师哥师姐经验分享?
别急,本学期将会有一系列学术讲座活动
敬请期待~
图 | 张雪琪 刘杉杉 宋晨钰 宋词 彭焕彬 曹琪 龚子杰
采访 | 张树铭 姚沐含 王一帆 张皓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