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梁小昆:奋斗的人生最美
编者按
北京电影学院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通过先进典型事迹、典型经验、典型模式宣传,充分发扬典型示范作用,让广大师生找准“精神坐标”,受感染、受教育,以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目标。
梁小昆
2012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视听传媒学院副教授。他负责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指导,执教课程广受学生欢迎。2014年5月,梁小昆获得全国自强模范;2019年9月,梁小昆老师凭借过人的专业素养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
梁小昆作为电影学院专业教师,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初心与使命,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有质量的教学。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他敬畏职业,做“为人师表”的守卫人;他敬重课堂,做有质量课堂的捍卫者;他爱学生,是电影教育筑梦人,助力每一位学生实现自己的光影之梦。
图为梁小昆老师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留影。
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梁小昆老师和党委书记钱军合影。
逆境生长
成功的人一定是努力奋斗出来的
梁小昆七个月大时链霉素中毒导致双耳失聪,因当时医疗检查手段落后,直到四岁九个月才确诊为重度耳聋,听力损失95分贝。“我的听力不好,小时候不到一岁时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双耳失聪,听力只有100分贝,属于重度耳聋。”梁小昆说,飞机起飞的轰鸣声、电钻工作的突突声,都是100分贝以上的声音。如果这个世界只有110分贝的声音,那么健全人连续听两个小时就会损害耳朵的听神经,导致耳聋,并且伤害不可逆转,但这些声音在他没有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却刚刚好。梁小昆五岁六个月时佩戴助听器,在母亲万选蓉的帮助下开始漫长的语言康复训练。学说话对于幼年的梁小昆而言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我学会的第一个词跟大家一样,就是‘妈妈’。”梁小昆说,这一声“妈妈”,他学了三个多月,才真正有意识地知道眼前教自己发音的这个人就是妈妈。学会了简单的词汇,之后就是掌握连贯的句子,即便是上了正常的小学,妈妈依然每天还要留出一些时间来纠正他的发音, 教他说话。“从语音的矫正到对语义的理解这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虽然有助听器的帮助,但是我依然需要看口型,并结合环境来判断对方的语义。语言的发展是漫长的,从5岁开始学说话直到我小学五年级才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下听懂别人的潜台词。”
梁小昆现在仍清晰的记得,妈妈小时候常告诫他说: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成功的人一定是努力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放开自己去努力着,去奋斗着。”梁小昆坦言,因为身体的缺陷,聋人要想获得一些成绩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经过艰苦训练,梁小昆掌握了学说话的要领并上了正常的小学,之后凭着优异的成绩从正常小学保送到重点中学,再而一直保送到重点大学。1999年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随后顺利进入银行机构工作。
梁小昆老师
坚持不懈
8年时间实现梦想,完成蜕变
梁小昆喜欢艺术,喜欢电影,他希望在三十岁之前选择一个更感兴趣的专业。2004年,在梁小昆28岁的时候,他下定决心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经过两次考研,用了三年时间,梁小昆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摄影专业。
刚刚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年是梁小昆创作最激昂澎湃的时期,为了做一部体现自己、反映自己,能把“自己”从影像中映射出来的作品,他在全世界的城市徒步穿行,走遍了纽约、巴黎、香港、东京,不坐地铁,最多只选择公交车,只是为了能更多地用双脚来感受这些城市。2006 年他拍了一组影像作品叫“拿破仑的帽子”,在这组作品中他把建筑物当作人物来拍摄,给建筑们一个很正规的肖像。大量优质作品让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从静态影像到动态影像,他希望在艺术的创作道路上能寻找到更多的可能,哪怕是尝试。
2009 年梁小昆考上了电影学院的博士,他没有继续选择图片摄影方向,而是攻读了电影学。在梁小昆看来,电影作品是导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再现,一部电影作品涵盖了自己人生中所有的看法、所有的观点、所有的价值观。他想把自己的观点抽象出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既能满足自己的梳理,也能真心启发朋友和观众。在读博士期间,他先用一年半的时间撰写论文提纲,研究的方向是过去少有人涉及的影调美学研究。梁小昆坦言,写论文的过程让他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式,打开了自己的思路。他学会了不带绝对性的口吻找理由自圆其说,学会了宏观地看问题。面对难度系数较高的论文,要把对艺术的观赏和感觉量化,研究过程是艰苦的。在他博士生导师张会军教授的鼓励和督促下,梁小昆凭借自己扎实的知识结构完成了这个“实在做不下去”的选题,并最终成了电影学院的教材《影与调—— 电影影像的影调美学效应》。
博士毕业以后梁小昆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电影学院当老师。当时他耳朵的情况也是面临着争议,他本想安心从事理论研究,但张会军教授鼓励他要勇敢的站在讲台上,梁小昆用实际行动践行导师的忠告。在教学方面,梁小昆尽可能地追求完美,经过对教学方式不断地优化,第一个学期下来,他成为同学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老师。
梁小昆老师摄影作品《Surreal》
教学相长
在自我否定中成长,帮助同学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
从留校任教开始,梁小昆除了完成教辅岗位分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为摄影学院代课,先后承担了2011级图片本科班和2012级商业摄影本科班的影像造型的技术教学授课任务,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摄影学院“文案与客户沟通”课程的教学讲授任务。回忆起第一次上课的情形,梁小昆坦言自己并不紧张,那是他知识结构相对稳固,自信心爆棚的时期,但随着对教师身份的深入认识,梁小昆逐步进入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成长的循环期,他在自我否定中成长,不断地进行知识结构重组,又不断地自我否定。梁小昆说,从职业角度来说,未来教师可能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时代有大量开放的学习资源,老师的存在和职能会受影响,会有些许改变。因此老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学会把抽象性的东西提炼出来,老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路,这才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他对自己讲授的内容精益求精,课程讲义均是自己编排从而保证内容的原创性和独特性,讲义和课件每年都会有很大的修订,案例也是选取近两年的事件,悉心对每个概念进行诠释,重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另外,梁小昆十分重视学生作业的批改工作,他认为从学生作业中能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方法。在梁小昆看来,当老师最累的时候,并不是在讲台上讲一天的课,而是思路的建立,把思路变成体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推敲和思考。有些应试教育中表现很优秀的学生并不理解梁小昆的理念,认为老师的作用就是把知识点传递下来,扩充知识面。但梁小昆在教学中要做到的是“双赢”,双赢是说学生有收获,老师也要有收获,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教师和学生要有相互启发和激发的过程。
梁小昆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的是“双赢”,学生老师都要有收获。
不断进取
教、研、创全发展,创新方式开展教学
梁小昆把教育事业视为己任。2015年9月视听传媒学院招收第一批艺术硕士。为了尽快让这18名研究生适应学院创新教学的环境,了解学校的电影课程设置,梁小昆积极完成学院的教学任务,在2015年4月提前为这18位尚未正式入学的研究生开设了关于电影及影像造型的普及型课程。课后反响非常好,学生对于课程效果满意。
梁小昆事业心强,在科研工作上从不满足已有成果,不断为自己提出新课题。他尽可能以学科发展中的关键性和开创性问题作为自己的科研目标。2014年在视听传媒学院筹备阶段,他多次与业界内文化人士及艺术类高校进行交流和座谈,利用多年在影像制作领域形成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分析,于2015年完成著作《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新媒体》,该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互联时代为背景,探讨互联网思维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以传承的观点着重分析新媒体的视听表现形式以及新旧媒体的新式思路转变。他并不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但每一项工作都一步一步落实。除了前文提到的独立发表的两本著作《影与调—电影影像的影调美学效应》,中国电影出版社、《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新媒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之外,还发表了《浅析“摄影分离”内涵及与现代主义的内在联系》《灵韵的气质》《电影的气质—再读本雅明笔记》《“互联网+视频“模式下微纪录片的艺术与市场初探》《现实题材故事片的记录式拍摄观念》等数篇论文。
梁小昆多次参与创作工作,并将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收获与教学、科研融合在一起。2014年起他陆续参与影片拍摄并指导学生拍摄作品,2015年参与主创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新中国民间外交》获得对外友协好评,并在央视发行;2016年参与主创拍摄的电影纪录片《驭驰》在院线进行发行;其参与创作的微电影《天职》获得2017年全国首届卫生计生电影节奖项;2018年指导学生创作短片《味道》;2019年指导学生毕业联合作品《刺向天空的矛》获得北京电影学院优秀奖。
梁小昆参与了多次创作工作,并将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教学、科研融合在一起。
祝福北影
人生如电影,要相信自己的潜能
梁小昆老师在电影学院学习、工作已近十年,在这里他结识了诸多热爱电影的良师益友,也遇到无数心怀电影梦想的同学。对于电影、对于电影学院,他始终保持初心,不断发掘着自己、发掘着学生的潜能。正如他所说:
“从我记事起,电影中的世界及万物似乎只有斑驳陆离这个词来形容,破败的茅屋可以被看成是宫殿,高贵和穷困几乎没有界限甚至几乎是平等的,灿烂的阳光下连刀光剑影都只是个意味深长的背景,一个个镜头都如印象派的画,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深入骨髓。
学习电影的十年间,我结识了这些老师和同学们,和他们在一起,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电影的热情,对生活的理解依然故我,在心深处。人生如电影,由于人生道路上的不可预见性,你会发现有这么多的事情会在不经意之间扭转,会在无形间改变,会在你有心关注的时候骤然消失,会在你无心留意的时候又悄然出现,这其中有惊喜,有幸福,有憧憬,有快乐,也有悲痛和绝望……
现在我愈加对自己有信心,也更加相信我们彼此之间都拥有着无数看不到的潜能。梦幻的电影照进现实,感谢电影学院教会我继续相信自己的潜能。人心不古,电影依旧。”
部分素材来源:
《从梁小昆到梁小昆》
《梁小昆:还是纯粹点吧》
《一场跨越25年的关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