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系列设计作品
5月2日--5月6日 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一层展出
近几十年来几乎已被“全盘西化”的日常着装与此前数千年的中华服饰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国服饰的传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消逝,于是有人认为中国的服饰传统不具备“现代性”、没有现代性变革的价值、更没有“现代化”延续的可能。但事实上,在蔚为壮观的传统服饰的类别中,的确存在着一个成功实现了现代化嬗变并辗转流传至今的服装——旗袍。
旗袍在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中成功地继承了传统又走进了现代,十几年间的迁演过程正是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吸收、出新的过程,也是对传统重新审视、继承发展的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旗袍的结构逐渐变成西式收省破缝的连衣裙加上中式立领、盘扣等细节,这些结构也就成为旗袍中还与传统保持联系的“符号”。
作为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服饰品类中完成了现代化演进、并且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服饰,旗袍所蕴含的价值应该远远不止立领、盘扣、斜衣襟、侧开衩等几个服饰元素。回归中国传统审美精神、追溯旗袍传承发展的本源,才是探寻旗袍传统基因的正确方向。
“朝花夕拾”系列设计作品
3月10日 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展演
传统服装的“十字型结构”
西方人在面对合体的服装造型这一命题时,将服装按照复杂的人体结构需求分解成了若干个不规则的布片,通过布片的组合来塑造理想的服装造型。中国则与西方截然不同,几千年来一直坚持着保证服装“整体性”的思考原则与造型手法,服装的衣片除了衣襟与领口需要剪裁之外,只在侧缝进行裁剪缝合,衣片整体铺开时呈现“十字型”的形态,因此中国传统服饰造型手法多称为“十字型结构”。
这一思路在几千年间始终稳定发展,但却在20世纪初激烈的社会变革中面临严峻考验: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服装需要从传统的宽松造型转向合体,而针对人体的复杂结构变化,运用一片“二维”的布料塑造“三维”的合体服装造型显然是“异想天开”。20世纪20、30年代的旗袍则在坚持传统的一片布“十字型结构”造型手法的同时,极具创造力地实现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世纪20、30年代旗袍,李迎军收藏
“朝花夕拾”设计作品
服装形态的“二维”与“三维”
西式服装强烈的塑形性使服装的立体造型明确而稳定,服装的形态不会因穿的行为而改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追求的却不是固定的服装形态,服装穿着前与穿着后分别呈现出二维与三维两种不同的状态,注重穿的行为赋予服装的“二次设计”,其中蕴含着服装自然地适应人体、顺应人体的着装观念。
20世纪20、30年代旗袍,朱小珊收藏
“朝花夕拾”设计作品
旗袍的领与袖相连首先塑造的是肩部造型,旗袍自衣领向下自然地由肩部垂落,肩部的服装因为人体结构而产生一定的褶皱,这正是用于手臂运动的活动量。同时,旗袍的衣料顺着人体的颈肩手臂的结构自领至袖垂下,自然地顺应了着装者的肩宽而呈现出柔和的肩线,这种自然的肩形在东方宽衣文化圈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与西方刻意塑造的肩形截然不同的东方风格。
“朝花夕拾”设计作品
回归传统“十字型结构”的实践探究
时至今日,“十字型结构造型手法”等服饰传统在繁华鼎盛的时尚圈几乎绝迹。曾经实现“现代化”嬗变又蕴含着独特的中国传统制衣智慧与哲学思考的十字型结构造型手法是否还具有在当代乃至未来延续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思考,“朝花夕拾”系列设计作品以实践的形式展开探索,从重拾传统造型手法开始,在设计思维上回归中国传统的人衣空间观,尝试以传统的十字型结构表达丰富的当代服装形态,以具有国际化定位的服装呈现中国传统服装蕴含的“二维”与“三维”两种不同形态,进而探讨中国服饰文化的世界性价值。
从技术与功能的角度看,系列设计作品验证了十字型结构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再生”的可行性。在传统观念与技艺手段的支撑下,以领为中心、以袖的角度变化来掌控服装整体造型的思考方法成为再现“十字型结构”的技术支撑。这种回归中国传统的手法在未来设计中具有很大的丰富与拓展空间,将成为当今服装表现形式别具东方意蕴的有益补充。
从审美角度看,传统十字型结构所塑造的服装形态也再现了中国传统含蓄、内敛的意蕴。但如若真正在服饰文化上找回自我,“回归中国传统审美”至关重要。例如,传统以十字型结构、领袖观念为主导的连肩造型服装,在穿着后会形成自领至腋下的褶皱,这在西方服装塑形手段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在西方服装审美中也不被认同。如今穿着多年西式服装的中国人中还有多少人能接受这包含着胸围的松量与袖笼的活动量、并塑造了自然肩形的褶皱呢?
重新构建中国服装审美体系,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服装造型中隐含的精神层面含蓄内敛的气质与物质层面舒适自然的功能。抛开“全盘西化”的制衣技术与服饰审美重新审视中国的服饰传统,才会发现一个更加平和、恬淡,更加自信的“自我”。
摄影:陈大公
模特:蒋子豪、杨晶莹、肖振宇、李宇明
妆发:陈琅
场地:北京服装学院摄影系
后期:李迎军
李迎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高级时装协会学校访问学者、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舊”服装品牌创始人、“jiustudio”设计工作室创意总监。
李迎军致力于“民族文化与时尚流行”的研究,探寻人类服饰文化本源最质朴的情感表达、工艺表现与功能需求,并以设计实践将文化传统在当今服装设计领域与日常着装行为中再现。
“朝花夕拾”系列作品系北京服装学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创新”研究方向的2017届博士毕业设计作品。以20世纪20、30年代旗袍的造型结构、工艺手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为核心,回归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思考序列,针对中国传统“十字型结构”是否还具有延续可能的困惑,以实践的形式求证,以“国际化”的目标定位探索“十字型结构”——这一已被“遗忘”历久的传统造型手法与思考方式在当代时装文化中“再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