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17日,第10届世界建筑节(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在德国柏林竞技场举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博士生陈洛奇在美国Paul Lukez Architecture设计事务所任项目主管期间担纲设计的水电运河(The Hydroelectric Canal)项目,获得“世界建筑节--全球最具前瞻性建筑概念奖(WAFX)”的总冠军。
陈洛奇在颁奖典礼上代表保罗.卢卡兹建筑事务所领奖世界建筑节被誉为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颁奖典礼之一。其候选的项目类型丰富,从小住宅、学校、车站、博物馆,到大型基础设施和景观项目。此次建筑节共收到来自68个国家的924个参赛项目,刷新了往届参赛项目的数量记录。从这些项目中,由100多位国际评委组成的评审团选出各大项目分类的最优秀作品。
世界建筑节--全球最具前瞻性建筑大奖(WAFX)的设立由GreenCoat赞助,用以表彰在建筑设计领域内,对未来十年中世界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相关问题做出回应的设计作品。在本届建筑节上,有11个项目进入最终的角逐。 陈洛奇在演讲现场此次世界建筑节参选项目类型丰富,入围作品的来源地域跨度很大,世界各地建筑业的翘楚如BIG,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AECOM,拉斐尔.维诺里建筑事务所,Heatherwick Studio,上海如恩设计研究室等皆有作品入围。水电运河
The Hydroelectric Canal
水电运河(The Hydroelectric Canal)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某种人类未来在滨水城市社区建设中可采取的应对水灾的有效策略,使城市本身在灾害来临时具备自身调节应对和恢复的能力。
整个社区形态的发展采用一种先由上而下(top-down),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可持续性战略,结合主运河、不同滨水建筑和景观类型的设计所形成的驱动力,从气候、能源和低碳的角度出发,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弹性的城市社区空间(resilient city)。水电运河项目鸟瞰图
01整个设计主要基于两点创新
首先是试图将水灾的负面因素转化为多种正面影响,其集中体现为通过运河发电系统产生的可持续、再生的电能源,从而实现社区供电的自给自足。并有效利用运河这一形式主体作为整个社区的核心进行放射性的规划设计;同时,在沿海岸和运河的边缘地区设置水难缓冲带,在涨潮和落潮两种情况下设计不同的生态景观形态和相应的建筑形式来进行地区小气候环境的调节。
其次,整个社区形态的发展采用一种先由上而下(top-down),即首先由政府向银行贷款修建运河、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并对新社区的用地进行红线划分用来分配给私人开发商。之后,再自下而上(bottom-up)的,由开发商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完成用地内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由于整个地区的能源由水电系统、地热、风力发电共同提供,所以在还清银行贷款后每年产生的附加能源价值,可以由各个不同的开发地块回到政府手中进行后期的基础设施的修复与再造,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运河区域节点设计效果图
01大会评委会对于该项目提出的评语
水电运河项目关注了海平面上升这一复杂的全球性挑战,项目设计团队构建了一种在低海平面城市地带合理利用和驾驭潮汐能源的模式。新社区可以通过先进的水电运河系统获得可再生的能源。
项目建筑和景观类型节点效果图
世界建筑节最早于2008年举行,之后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一次,意在对过去一年建筑行业内全球各个角落新建筑的一次回顾与梳理。
图文编辑/又乙
视觉统筹/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