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外之长 共语辉煌 | 欢迎来到CUC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博外之长 共语辉煌 | 欢迎来到CUC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博外之长 共语辉煌

INVITATION LETTER

欢迎来到中国传媒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这里汇集了丰富多样的语言

这里荟萃了绚丽多姿的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01

学院介绍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三大系之一的外语系,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部分语种全国率先创办。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现有21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语种群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语种群,现有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一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英语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下设英语笔译专业(影视翻译、新闻翻译方向),以及跨文化研究国际硕(博)士项目。

学院现设英语系、亚非语系、欧洲语系、大学外语部和多语种智能翻译实验教学中心等五个系(部、中心),拥有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中心、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加拿大信息传播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坦桑尼亚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三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现有教工11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近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约占一半。学院教师国际化程度高,大部分教师有海外学习或进修经历,部分教师有海外使领馆从业和国际会务经验。中国首位战地记者、1945年在“密苏里号”亲历和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黎秀石和后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黄惠群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学院长期任教。学院现有在校生9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国际硕(博)士生近三十人。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外籍专家与我院专业教师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建有多个业界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学院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译制中心)建设双向人才培养(实验)基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建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交流中心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共建专业人才双向培养基地,建有国际化青年培养基地2个,并与甲骨易(北京)、浙江传韵签署“专业人才双向培养基地”合作备忘录。我校还是外交部重点生源院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全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秘书处、中华人民共和国马来语发展机构、中国巴西葡萄牙语水平测试点也设在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院还发起成立了全国传媒院校外语联盟。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与20多所海外高校保持或建立“3+1”合作关系。

外国语学院语言学风浓厚、传媒特色鲜明、实践育人底色深厚。英语广播台、外文报纸CI、学通台网等学生媒体实践组织提供媒体、语言学习体验。学院现有“3+1”留学安排和各类国际交流学习活动,“双语+人文”、“拓宽+特色”的“双结合”课程体系和“四大类”课程体系,建设人文通识涵养区。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国际规则和鲜明传媒特色的优秀外语人才,他们中间有知名记者、著名主持人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央电视台台长、中国银行董事以及将军、大使等,多人获得“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3+1留学生在法国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8年12月20日 在俄罗斯总统年度记者会上

新华社记者王晨迪向普京总统提问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2级王逸担任2018南北首脑会议同传工作

02

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自主学习及思辨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服务于我国外交、教育、文化、经贸、传媒等机构和行业的高级英语人才。本专业在强化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及中西方文化双重修养的同时,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多姿多彩的、先进的传媒特色平台,全方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供给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国内、国际业界交流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

主干课程: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辩论、基础阅读、基础英语写作、英语学术写作、笔译、口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修辞学、英语文体学引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英语散文名篇。

专业拓展课程:公共演讲、英语词汇学、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新闻节目评析、广播电视英语新闻写作、经典国际新闻作品选读、英语采访与报道、跨文化交际、国际新闻史、国际新闻理论、国际新闻评论、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英语播音、英语节目主持、国际新闻编译、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传播、译制片制作、国际规则与国际组织概要、欧洲文明概论、欧洲影视文化、南亚文学与艺术、南亚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翻译专业

翻译专业秉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娴熟的笔译、口译能力,特别是较强的影视翻译和新闻翻译能力,为我国传媒、外交、文化、教育等领域输送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中英文语言文化功底,掌握翻译理论与方法,擅长媒介领域翻译,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达到专业英语四、八级水平;

2.具有较强的英汉语言笔译、口译互译能力,能从事各类文体的英汉互译,特别擅长影视和新闻领域的英汉互译;

3.具备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

4.具备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获取信息知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主干课程包括:笔译、口译、影视剧翻译、新闻翻译、英语精读、基础阅读、基础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学术写作、计算机辅助翻译、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翻译理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日语专业

日语专业以日语语言文学为学科基础,依托学校传播学、新闻学等多个优质学科,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功底、知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日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对外传播、商务、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具有语言与传媒融合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日语精读》、《日语视听说》、《日语口语》、《日本文学概论》、《日汉翻译》、《日本大众文化》、《日语演讲与辩论》等课程。

朝鲜语专业

朝鲜语专业以朝鲜语语言文学为学科基础,依托学校传播学、新闻学等多个优质学科,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功底、知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朝鲜语人才。

朝鲜语专业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于2002年招收第一届朝鲜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迄今为止已有200多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活跃于外交、外宣等领域和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本专业师资队伍由3名专职教师和1名外籍专家组成,其中副教授1人,博士4人,具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朝鲜语专业学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实行“3+1”培养模式,成绩优秀者第三学年可通过自费公派的形式赴韩国留学一年。另外还可获得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多项公派留学项目,赴韩留学机会。

朝鲜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对外传播、商务、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具有语言与传媒融合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韩国(朝鲜)语精读1-4,韩国(朝鲜)语高级阅读1-2,韩国(朝鲜)语口语1-4,韩国(朝鲜)语多媒体视听说1-4,韩国(朝鲜)语文学概论等课程

德语专业

德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对象国文学、历史、文化、宗教知识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状况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本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符合条件的学生在第三学年有机会前往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交流学习,以便他们在对象国环境中充分了解风土人情,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熟练运用德语、英语,还将学习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毕业生在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求职时体现出明显优势。

主干课程:德语专业培养能同时熟练运用德语和英语,在新闻、对外传播、商务与教学等部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

语言专业课:德语精读、德语泛读、德语视听说、德语口语、德语高级阅读、德语对象国概况、德语高级听力、德语写作、德语翻译、德语报刊阅读、德语文学、德语大众传媒、英语精读、英语视听等。

其他部分必修课:国际关系、新闻理论、西方文化概论、传播学等。

俄语专业

俄语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和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知识,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对外传播、外事、经贸、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高级俄语、翻译理论和实践、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

其他专业课程包括: 俄语口语, 俄语泛读,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俄语新闻视听, 英语精读

法语专业

法语专业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其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其培养方向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法英双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掌握比较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同时依靠我校的传媒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出既精通法语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又兼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传媒背景及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以适应国家对外传播、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等部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3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对象国学习。国外学习时间为第三学年,采取公派自费的形式前往法兰西知名大学学习,目前为法国里昂第二大学。

对于第三年学生赴法学习事项,需该生家庭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以保障我校办学特色的顺利实施。

本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国家机关及知名外资企业。

主干课程: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语音、法语阅读与写作、法国社会与文化、法语文学、法语口译、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语媒体语言与新闻写作、法语报刊阅读、英语精读等。

葡萄牙语专业

葡萄牙语专业于1960开始设置,为全国首创,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本校现设有葡萄牙语中心,也是巴西葡语水平测试(Celpe-Bras)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指定考点。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葡萄牙语语言和葡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知识,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对外传播、外事、经贸、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主要学习葡萄牙语语言、文学及对象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葡萄牙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扎实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新闻、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主干课程:葡萄牙语(初级-中级-高级)、葡萄牙语视听说(1-4)、葡萄牙语阅读与写作(1-2)、葡萄牙语口语(1-4)、葡萄牙语国家文化(1-2)、葡萄牙语笔译理论与实践、中-葡会议传译、巴西文学(1-2)、 巴西电影、巴西音乐、葡萄牙语新闻语篇阅读及写作、葡萄牙语高级视听、葡萄牙语学术阅读与写作等、 葡萄牙语媒体内容制作实践课等。

专业拓展课程:国际新闻编译、英语报刊阅读、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国际规则与国际组织概要、欧洲文明概论、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语言学概论、西方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选读、大学计算机、中国古代文学选读等。

西班牙语专业

西班牙语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熟悉西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对外传播、外事、经贸、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西班牙语专业培养能同时熟练运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在新闻媒体、对外交流、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商务及教学科研等领域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

主干课程: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多媒体视听说、西班牙语写作、西班牙文学、拉丁美洲文学、西班牙语笔译理论与实践、西班牙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西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语国家媒体文章选读、西语国家媒体视听与评析、英语精读等。

其他必修和选修课程还包括:国际关系、新闻理论、西方文化、传播学等方面。

意大利语专业

意大利语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开设的非通用语专业,曾培养出老一辈优秀的播音领域外语类人才。“文革”期后,于2001年恢复招生。目前,该专业拥有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致力培养精通意大利语、英语双语语言专业技能,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意大利语专业培养能同时熟练运用意大利语和英语,在新闻、对外传播、商务与教学等部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意大利语、高级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写作、意大利语高级翻译、意大利国别研究、意大利社会与文化、意大利语视听说、意大利报刊阅读、意大利语经贸文章选读、意大利文学选读、意大利语新闻视听等。

03

特色介绍

学生培养特色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专业在全国高校较早实行“3+1”、“2+2”办学模式,学生在读期间可公派自费或由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语言对象国进行深造与实践(一般为大三),相关合作高校包括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孟加拉国达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法国里昂大学、德国波鸿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印度甘地大学、日本实践女子大学、韩国建阳大学等。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也均能获得长期项目、短期项目和暑期项目的留学资格。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7级西语学生去西班牙留学前学校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9年西班牙语专业2016级学生

大三留学期间接受西班牙当地报纸采访

我院英语专业形成了语言学+文学+文化+传媒特色的四大类课程体系,实现了基础技能课程的打通和学院平台课程的共享。我院非通用语教学普遍采取了3(专业教师、外聘专家、外籍教师)+1(英语教师)的师资配备方式。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综合素养高,除在重大学科赛事“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世界中葡翻译大赛、全国“意大利语桥”比赛、全国“西班牙语之星”演讲比赛、全国多语种口译大赛、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冠亚季军或一等奖外,还在“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中展现除了综合素质。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3年法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冠军甄权铨与带队教师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7级王铭梓同学获得葡萄牙大使馆举办的

第四届徐日升奖评选一年级组第一名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8年11月15级学生雷笑东

获得第五届“意大利语桥”一等奖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9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

16级武信哲同学获得高年级组一等奖

此赛事为全国俄语届最高赛事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曾在坦桑尼亚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为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担任翻译志愿者。他们出色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如“新中国六十周年成就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驻华使节专场讲解、驻华使节“走进中共中央组织部”翻译、北京国际合唱节双语主持、北京国际电影节翻译、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陪同翻译、北京地铁六号线配音和近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志愿服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活动等。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外国语学院在坦桑尼亚留学学生

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学生为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担任翻译志愿者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学生志愿服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精语言,通传媒的复合能力,持续推出“世界语”、“亚非研究前沿”、“师生同讲”学术季、外研学术周、“家国个人发展计划”等涵盖外语学习、文化交流、语言传播、影视互译等领域。自办刊物《传媒外研》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学术氛围。人文通识涵养区之雅涵書院、传媒“+”、“爱译”工作坊、“言传”多语种多项目多平台实践滋养人文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言传”多语种学生讲解团队服务返校校友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孟加拉语专业师生参加印度驻华大使馆“泰戈尔诞辰今年活动”,与时任印度驻华大使Gautam Bambawale亲切交流

学院依托于多语种优势和人文内涵,搭建英语广播台、外文报纸CI、学通台网等学生媒体实践组织提供媒体、语言学习体验。学院不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英语角、模拟两会、模拟面试、“给祖国的三行情书”、“声临其境”多语种配音大赛、“青春之歌”主题文艺晚会等。学院“言传”多语种合唱队多次登台演唱,自主翻译并制作19种语言的多语种校歌MV视频点击量百万次。“言传”多语种讲解团队已开展10余场讲解,传递语言文化,彰显传媒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我院合唱团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自办英语广播台节目录制

教师近期获奖及突出成就

学院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他们曾获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季军、一等奖,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项目,在国际A&HCI源刊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发表主题专辑等。学院教师的《斯英汉分类词典》《外教社孟加拉语英语汉语图解词典》《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国关键词》葡文版等成果曾获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奖,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等,三名青年教师已入选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学院教师与业界联系紧密,近年来如翻译作品《饥饿游戏》、电影译制作品《2012》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部分作品曾获国家“飞天奖”、“华表奖”,他们还参与了国务院《“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葡语翻译编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件翻译,央视涉日新闻同声传译和习近平主席访非同声传译等。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翻译专业老师2020年参与校译部分

电视剧英文字幕翻译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外国语学院教师翻译电影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学院教师以行动书写敬业奉献精神。我院普什图语特聘教授车洪才入围2014“感动中国”候选人,车洪才教授白发坚守、历时36年完成国家任务的事迹,感动中国、激励后辈。

知名校友近期动态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国际规则和鲜明传媒特色的优秀外语人才。2019年,2017届尼泊尔语专业毕业生、外交部干部骆金影两度为习近平主席和班达里总统做陪同翻译。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2017届尼泊尔语毕业生骆金影在中尼元首会晤时

为主席担任中尼语翻译

多位央视记者如王冠校友、宋剑桥校友、殷岳校友等因采访报道引发关注好评。央视记者刘骁骞校友曾因深入巴西“毒窝”采访获轰动。此外,还有腾讯网副总编赵国臣校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经理申家宁校友、央视体育频道主播邵圣懿等优秀校友近年返校为学生作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日语专业优秀毕业生姜华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日语专业优秀毕业生李祎璇

04

学生就业情况

学生国内外升学及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本科毕业生出国至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海外高校深造的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进入国内大学继续深造的占比为13%左右,其中,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数达10%,近三年37名学生保研。学生培养质量卓越,多名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深造。

自2017年起,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面向高校学生的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每年均有10名左右的全国高校优秀学生通过学院夏令营保送读研。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举办

2019届学生就业情况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2019届毕业生进入外交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政府工作的毕业生占比为6%左右;进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国有企业的占7%、去往新华通讯社、广东广播电视台、云南大学等媒体和高校的占5%;去往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为16%左右。

2019年7名学生在大二阶段即获外交部定向培养。

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

19翻译毕业生石坚,现于外交部

在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将人才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力争建成全面立德树人、名师云集、语种齐全、学历层次完整、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与传播重镇,并为我校建设世界一流传媒大学做有力支撑。欢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编辑 | 许佳欣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博外之长 共语辉煌 | 欢迎来到CUC外国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