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年高考显然是“不平凡”的,在这样特殊的一年,高校招生在方式与环节上,是否采取了与历年不同的方式或渠道?
除了高校招生测试方式上的变化,对考生来说,最重要的变化是高校招生宣传模式上的变化。很多高校选择了网络直播的形式向考生介绍学校、介绍专业、介绍招生政策,直播中很有很多互动的机会。比如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就启动了“本科招生宣传直播活动”。其实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对考生是有益的,考生和家长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高校资讯,这比以往面对面的咨询更加便捷。
02
近年来,考生与家长心目中的“热门”专业随时代发展有所改易,例如从外语、法学,到金融、信科等等,怎样看待“热门专业”这一说法?
“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将来就业最好的专业,也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专业。“热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的需求,但对考生来说,感兴趣的专业还是最好的专业。
03
有人说,志愿应先选学校,即选择成长平台或环境;也有人说,志愿优先考虑专业,与未来发展路径直接相关,您怎样看待“选学校”与“选专业”之间的“优先级”?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选学校”与“选专业”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又想上好一点的学校,又想上心仪的专业,无法兼顾。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应该确定好到底是“选学校”与“选专业”,争取在二者之间求得平衡。
04
考生应该以一种怎么样的态度来填报志愿?
自主报考: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不少考生服从家长的安排。家长的苦心值得每一位考生尊重,但时间紧张不是考生不主动的理由。其实,在高考结束后到分数公布前,是研究志愿报考的黄金时段,考生完全有时间自己来研究高校。有时,家长和考生的出发点并不一致,专业选择时,考生要主动研究,结合家长建议作出选择。
科学报考:网络信息纷繁芜杂,考生不要一味依赖网上流传的各种报考攻略和所谓的“总结帖”,还是要主动地、有目标地研究高考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和高校发布的信息,为自己打造**的“报考攻略”。
理性报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考生进入大学后平稳发展的基础。考生要根据个人兴趣、专业学习难度、专业发展前景、学校层次与区位、录取分数等因素,作出理性判断,而不仅仅是盲目跟风报考。更不可图省事,将志愿胡乱填写一通,只能贻误自身。
05
考生应当通过何种方式,真正了解一所大学或某一专业?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如今获取信息要比以前容易得太多。可是面对事关前程的高校有关信息,考生和家长不得不紧张起来,面对网络上芜杂的信息,必须获得可靠的第一手信息,才能为考生提供有效的报考参考。获得高校相关信息途径很多,高校、各级招生考试部门、中学、社会机构和媒体均会发布相关信息,但最真实可靠的信息还是高校主动发布的信息,包括高校招生章程、高校官网和高校招生网站、高校招生办公室和招生组等信息来源。
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招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依据,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最重要、最权威形式。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层次(本科、专科),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办学类型,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联系电话、网址。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就会对高校的层次和录取政策等信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高校的报考准备工作也有了方向和规范。
高校招生网站是高校向社会发布招生信息的平台,关于招生的所有相关内容一般都可以在高校的招生信息网站找到,这是考生获取招生章程、学院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各省录取分数和排名资料、招生工作进度、公示信息、高校招生宣传安排及联系方式等与招生相关的信息的最便利、最可靠方式。
联系高校招生办公室和招生组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当面咨询(包括咨询会和中学走访)、电话咨询、邮箱咨询、网上咨询平台咨询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咨询等等,这些联系需要考生到高校招生网站查看获取。招生组是部分高校派驻到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宣传组织,规模大小不等。招生组一般会深入本省的各中学,参加本省的各种咨询会,为招生办公室提供本省的具体情况,提出分数预测建议。由于站在招生咨询的前线、直接面对考生,招生组为考生提供的指导显得更加便捷、个性化。需要说明的是,联系高校招生办公室和招生组之前,建议考生对学校和感兴趣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带着问题咨询,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咨询效果,帮助考生提升报考水平。
除了有针对性地研究一所高校,一些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和媒体所发布的信息也可以参考。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是发布最新高考招生政策、发布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高校招生章程、公示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学生名单的全国统一平台,值得每一位考生关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每年会组织统一的网上咨询,这是考生难得的咨询机会,应积极加以利用。部分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和媒体会组织招办主任访谈类的活动,或文字专访或录制视频,考生可有选择地收看。各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各种招生考试类的杂志、报刊,考生接触较多,也是获得高校信息的来源。这些杂志、报刊有时会按照专题整理相关的高校、专业,是考生横向比较各个学校、了解某一专业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