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言 |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代表周思睿:以中文的温度,面对历史的偶然

北京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赠言 |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代表周思睿:以中文的温度,面对历史的偶然

全文共1649字,阅读约需6分钟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关键词:毕业赠言 中文系

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者按

长亭古道,绿树荫浓,又是一年夏日。挥手往昔的记忆,怀揣满满的收获,燕园学子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踏上新的旅途。师长的教诲犹在耳畔,挚友的鼓励勉记于心,北大人的自觉是铭记职责与使命,是不负家国的重托,是永远与他们同行的北大精神。虽然身处一个特殊时期,只能隔着屏幕感受师长教诲,然而北大的关怀丝毫未减,北大的精神一如往昔。聆听熟悉的的勉励与期望,过往青春值此礼赞,新的故事等你书写。

以中文的温度,面对历史的偶然

学生代表周思睿

北京大学招生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中国语言文学系2016级本科生周思睿。今天在这里发言,我同过去每一年站在这里的师兄师姐一样深感荣幸。不过作为一个仅止在中文系求学了四年的本科生,我的惶恐其实比前辈们来得更多。但在这特殊的年岁里,还能拥有何其不易的机会,向在座嘉宾问一声“好久不见”,向“云端”的各位遥祝平安,向多年来培养我们的中文系致敬拜别,那么我愿庶竭驽钝。

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轨迹和生活方式,我们这群中文系毕业生当然也无从“幸免”。疫情带给大家许多不同以往的毕业体验,其中最大感触应该是“遗憾”。无论是升学、工作计划的落空,还是毕业合影、毕业旅行化为泡影,或是毕业典礼只能“云端”相见,一想起上述说的任何一件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这非比寻常的毕业季,让我们有了太多无可奈何的体验,也让我站在这里多了一种新的使命感:或许我更应该谈一谈特殊环境里中文人的所思所想。所以今天,我不再去作何为“中文人”的本质追问,而是想要聊聊作为“中文人”在历史偶然性中的特殊定位。

如果说今年的毕业季“缺憾”尤多的话,中文系学子或许会了然“此事古难全”是人类普遍的际遇,也是一代代中文人试图突破的人生困境。无论是古人对于人生起伏的忧思,还是个体在时代处境中反复抗争的书写,对人类境遇的终极追问,都是文学领域常见的命题,历代的中文人也据此而给出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文的从业者,都以“立言不朽”为目标,将对人的命运思考以文字记录,用文字、语言的温情,安抚个体的精神焦虑,在芜杂的现实生活中找寻某种超脱体验。中文人所从事的是在不同时代如何抚平人生遗憾的精神实验。常有人说我们中文系是“务虚”的,然而中文系的“务虚”并非凌空蹈虚,不食人间烟火,它恰恰意味着如何面对世界,如何生活其间。

疫情期间,我们的世界一度被各种围绕疫情发生的舆论事件所充斥。这些火药味十足的争论,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在中文系的学习生活也在帮助我们突破自我的认知局限,成为一个兼具判断力和包容心的人。

北京大学招生办

记得李杨老师在当代文学史第一节课上曾经提到过一个问题:文学专业的人和文学爱好者有什么区别。经历过严格、完整的文学史的训练后,我们不再仅仅根据个人阅读的喜好而选择研究的对象,还可以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并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不仅局限于文学研究,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一段在文字、语言、文本所构建的世界中探索的过程,其间我们会遇到各种意见的交汇、碰撞。不断突破自我认知的边界,以最严谨的态度探求文字、语言存在的规律和缘由,这是我们中文人的共同学术追求。在学术上的要求,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文系引导我改变从前以自我为中心的视野,学会去理解世界多元的存在,勉力摆脱自己的偏私和狭隘。

就像我们不曾料到疫情尚未结束,而我们在中文系的生活却要先告一段落,现实生活总是充斥着未知与遗憾。但我想,我们在中文系的经历与回忆却能让接下来这未知的旅途变得未来可期。因为她不仅带给我们知识与思想,更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任何纷繁复杂的时代与环境,却总能葆有内心的清明。

最后,祝我们的中文系春风化雨,桃李天下。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我们,前程似锦,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招生办

来源 | “北大中文人”公众号

美编| 童祎璐

北京大学招生办

毕业记忆

特辑 | 线上线下,一期一会:来自不同院系的毕业典礼记忆

难忘岁月

特辑 | 不负韶华,不惧未来:历史长河中的北大“毕业”往事

青春特辑

特辑 | 2020年毕业生歌会:致青春,再出发

北京大学招生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大学招生办-赠言 |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代表周思睿:以中文的温度,面对历史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