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北工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进行中

北京工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最后一公里!北工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进行中

北京工业大学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出台《北京工业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三级课堂”协同教改工作,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时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兴趣、真喜欢,打通政治引领最后一公里。

本期请和工小V一起

走近下面几位思政老师吧~

北京工业大学

毕文静老师

01

教师简介

毕文静,女,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讲师,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面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以争取援助为核心的对英政策问题研究(1937-1939)》,参与项目《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现代视域下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价值研究》《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北京工业大学

本讲的主标题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六章第四节的重点内容。对这个问题的论证和解释,直接关乎“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重要观点的成立与否。但不可回避的是,论证这一观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本讲以太行山地区“军民鱼水”关系的形成始末为具体案例,将亟待解决的课程问题落实在具体的史实和数据上,以期达到更好的教授效果。

北京工业大学

为什么选取太行山地区来作为本讲教学案例的聚焦点呢?答案显而易见——战略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此处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侵华日军将其视为“华北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并希望以此为跳板打开西进的通道,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更是将其作为支撑华北乃至全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支点,双方在此拉锯作战、反复争夺。其二,根据地、敌占区、战场在这一区域的地理分布呈现犬牙交错的态势,在此生产、生活的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遭到威胁和破坏,尤其是大量人员的非正常死亡,使得当地民众承受了巨大精神压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区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所面对的困难也是异常艰巨。因而,对这一区域“军民鱼水”关系形成过程的梳理和回顾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北京工业大学

事实上,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非常不好。一方面,因为全面抗战初期的战绩并不突出,缺吃少穿而且装备也差,因而在作战能力上遭到了广泛质疑。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对于侵华日军抱有不切实际的“投机”想法,“幻想”日军不会对平民百姓太过残忍,因而在民族立场上游移不定,对敌后抗日武装存在着埋怨的情绪。当然,最广大群众的立场随着日军对无辜平民的无数次烧杀抢掠而逐渐向祖国同胞靠拢,这为中共团结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提供了一丝尽管不很广阔是不可或缺的空间。

北京工业大学

针对根据敌后抗日根据地不很乐观的群众基础——缺乏安全感,衣食没着落,中共中央认识到当时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温饱问题,而这一问题在更深层面上也进一步决定了敌后抗日武装给养的来源和补充,也就是中共敌后抗日武装的生存问题。因此,在坚持作战的同时,为了发展敌后抗日敌后根据地的生产,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发动了“大生产运动”,还帮助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这些举措成效卓著。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上述过程中,抗日民主政府行政人员的生活费和津贴比雇农工资还要低,此举彻底打破了“官贵民贱”的旧官僚制度,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群众造成了非常广泛的思想触动。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的上述系列举措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太行山区群众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态度和立场呈现出了180°转变——由误解、埋怨转变为接纳、信任。以此为前提,出现了群众踊跃参军、辅助作战和支援前线的情景。太行山上的人民群众将多年不用的土枪、土炮搜罗出来武装自己,并踊跃从事诸如站岗、放哨、送信、带路、运输等战勤服务。各地群众在山头之间、村庄之间设置诸如消息树和鸡毛信等报告敌情的联络信号,以使我方指挥机关及时了解敌人动向值得称道的是,革命群众在作战中主动掩护八路军战士,军民和党群之间呈现出像是“鱼和水”的共荣共存的良性关系。

北京工业大学

一定要用更漫长的时段来审视,方能更好理解“军民鱼水”关系的可贵。应该说,此举跳脱出了中国历史的“周期律”——两千年来农民一次次起义推翻政权的模式循环。太行山区的百姓以及更多的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热情,但这股力量却并没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相抵抗,而是在全民族的抗战中同向同行、相辅相成。以此为基础,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更好的团结和凝聚,并在客观上强有力的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为最终战胜侵略者、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党群、军民共存的新模式,为国家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03

教学感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份非常有“获得感”的职业,投入其中,时常能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富足。我所承担的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教授的内容就主流和本质来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和广大民众为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而艰难探索、英勇奋斗的历史,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经过革命和建设,将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充满生机活力、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历史。鉴古知今,每每在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回顾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时,都会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教学相长,尽管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光大部分在教室,但总能感受到来自学生们的热情、朝气和信任。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最珍贵的收获,时时勉励和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修身自律!

北京工业大学

陈艳飞老师

01

教师简介

陈艳飞,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讲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博士,博士学位论文获选首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被评为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第九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第四章第一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一)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课的重点内容,也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一条主线。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在中学时就已经开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反复背诵和抄写,在大学的课堂为什么还要讲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讲?怎样突破学生已有的仅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去理解每一个词背后的深层所指?

(二)案例描述

围绕上述问题,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属性切入,从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展开,逐层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主要立足中西方比较的视域,引导学生看到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同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如此,每一个词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迹,是从我们民族传统深处生长出来的精神之花。

北京工业大学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主要着眼于纵向演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看到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时代的产物,承载特定时代的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应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思考它背后所承载着的历史传承、时代要求和未来指向。

北京工业大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主要基于现实需要的视角,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引导学生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争取国际话语权,消解国内各种矛盾冲突、重塑社会成员精神家园的实践需要。

北京工业大学

(三)案例反思

1.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提升教学的学术品位,彰显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说服学生、引导学生。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学不仅在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现知识的扩充,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完善的思维系统。

03

教学感悟

2016年我入职北京工业大学,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从初上讲台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从容自如,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实现了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点:一是要始终保持对思政课教学的使命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只有站在这个高度去审视思政课,明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在日复一日地教学中始终葆有教学的热情和执着。二是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指向。思政课教学从根本上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当把学生作为贯彻教育始终的目标指向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结果。教师只有将目光投向学生、将视角定位学生、将精力倾注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三是要以深入的科研为支撑。思政课教学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价值和信仰。只有当思政课教师对一个问题有深入研究的时候,才更能向学生传递出一种这样的理论是正确的信念,以理论的彻底性赢得学生的认同。

北京工业大学

计彤老师

01

教师简介

计彤,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主要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人与自然关系

章节名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形式:生态文明思想

教学目的:以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形式为切入点,进一步核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形成逻辑、理论成果以及建设实践。

教学案例:

前节回顾: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式即生态自然观,它的基本特点是,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性和非平衡的统一,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主要内容: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形式——生态文明,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逻辑演进、理论成果以及社会主义实践。

北京工业大学

首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从生态文明到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八个坚持,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北京工业大学

其次,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

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有其缜密的内在逻辑,其哲学基础依赖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境生产力论,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为实践的基本原则。构成其内在逻辑。

北京工业大学

第三,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即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从历史角度看,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承袭和传播了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延续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从现实困境出发,直面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乐观应对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积极破解环境与发展的困局,主动思考生态发展的文明之路;站在发展的视角,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助推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

第四,生态文明思想的建设实践。案例以塞罕坝为例,讲述生态文明的行动指南。

北京工业大学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生态自然观引领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积极推进这个宏伟蓝图的实现。

课时有限,思考无息。在理工科研究生中研讨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自然观的深该解读。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讨过,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回应、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研究生阶段的培植,同时也增加了理工科研究生生态伦理意识,并为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基本的伦理规范。

北京工业大学

刘伟老师

01

教师简介

刘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专业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2017年入职北京工业大学,主要讲授本科生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研究生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1.本讲主题:认识的本质

主要针对以理工学科为背景的学生特征,以天体物理学中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和“暗物质”作为切入点,进行授课,讲授三条认识路线,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同时,在讲解该知识点的过程中,借助学生感兴趣并与时事热点紧密相关的案例来进行讨论,以此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概念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征

3.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4.难点内容

(1)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其缺陷;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扬弃。

5.讲授内容

本次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知识点:“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通过美国心理学家普特南的“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唯心主义在认识问题时的思路:a)唯心主义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认为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是人的感觉的集合。同时,人通过知性“十二范畴”的形式把握和“表象”外在世界。

北京工业大学

b)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为认识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在讲授过程中,列举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康德(“人为自然立法”)和王阳明(心外无物)等。

(2)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a)以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旧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又称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b)分析旧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缺陷:第一,脱离实践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脱离辩证法认识问题,把活生生的认识凝固化;第三,形而上学性,用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式看待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

(3)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反映客体内容的反映性、模写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题能动的、创造性的特征;b)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只坚持认识的反映性,看不到认识的能动创造性,就会重复走上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错误之路。而如果只坚持认识的能动创造性,脱离反映论的前提,就会走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03

教学感悟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作为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则更是肩负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有时候我会不断地问我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是什么?其实,在我第一次走上北京工业大学思政课讲台时候,我内心就已经有了答案:不忘初心!初心,在我看来,就是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是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我自己既是一名平凡的思政课教师,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站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但同时又是不平凡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我深知自己担负着党的嘱托、人民的期待和学生们的期盼。我一定会牢记党的重托,不断加强政治理路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领会党的政策,吃透教材,把脉学生,争取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

汤希老师

01

教师简介

汤希,女,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18年9月以来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彰显道路自信

——基于抗击疫情的思考

一、中国工业为抗击疫情提供重要支撑

疫情发生以来,从最初的“一罩难求”到现在基本实现“口罩自由”,我们亲自见证了口罩生产的“中国速度”。爆发式增长的口罩需求,使得原本占据世界口罩产能一半的中国,在几个月间,连续扩产,现已达到以往全球口罩总产量的3倍。

直观的看,产量的攀升源于中国“类似战时管理的工业政策”,众多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成功转产,比如原本生产石油的中石化、制造歼-20战机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等,专门开辟了口罩和原料生产线。深层次来看,产量的攀升与我国产业链环环相扣,具有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分不开。口罩虽小,但却覆盖着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涉及化工、纺织、材料、机械、冶金、电子等众多基础工业门类,更关系材料加工、机械制造、电气控制、超声波压焊等诸多基础工艺。整个流程一环扣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口罩都造不出来。

疫情蔓延期间,全球物流不畅。在这种情况下,口罩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口罩机生产所需的各种部件却都能短时间内,在国内生产出、并且采购到。从根本上来讲,正是依托于我国所拥有的完备工业体系。

二、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70余载工业化建设,我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那么,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任何国家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这并不需要疫情来让每一个国家明白这一点,只不过疫情让所有的国家在工业问题上的短板,都特别明显的暴露了出来。

像口罩、防护服还有呼吸机,这些本身都不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工业产品,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需要从中国寻求帮助。截止6月,中国已向全球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医疗物资援助。

一些学者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为何在众多关键领域,世界如此依赖“中国制造”?美国对华专家罗素·多西对中国答应援助意大利一事的看法,可以部分印证这个事实,他说:“在美国被证明不能、也不愿领导世界后,中国日渐成为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与强调中国的“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声音相比,多西认为中国对抗疫情的能力,不单是源于经济模式,更是源于工业化产能。

三、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如果说,中国已然拥有了如此出色的工业化产能,那必然要将之归功于我们过去几十年所走出的这条工业化道路,归功于这条道路所具有的鲜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我们道路自信的源泉与底气。那么,中国工业化道路有哪些鲜明特色呢?

首先,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独立自主地推进和发展工业事业。实现大规模工业化需要一个最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实现了我们国家统一、社会公正与政治稳定,因而,创造了一个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的社会结构。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社会主义改革则为中国工业化找到了最有效率的发展方式。所以说,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归因于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

其次,始终以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目标。“工业体系”是由互相具有需求和供应关系的多个工业部门组成的工业经济体。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具有足够多的工业部门,通过广阔的工业分工支撑起更大的市场;第二,具备产业链高端的装备制造业。一般来说,落后国家想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至少需要三十年以上的产业学习培育期,以及持续且巨量的资源投入,这一巨量且持续的投入需要政权予以保障,一旦失去强有力的政权保障,工业化进程必然中断。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工业化进程没有被中断,则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没有毁弃毛泽东时代的原有工业体系的条件下,使工业体系完成了市场化转型,使之免遭市场冲击而瓦解。因而,尽管我们在某些行业、某些区域也遭遇过失败,但工业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基本能力得以保留并得到发展。

此外,中国把自主研发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放在特别突出的地位;适时选用最适合工业化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并充分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小结

正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这些鲜明特色,赋予了中国工业显著优势。在这场波及世界多地的疫情中,当多国陷入医疗物资短缺的境地时,中国才能有意愿且有能力向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尊敬。

03

教学感悟

2018年入职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大家庭以来,我深深感到能成为一名大学思政课教师的荣幸和责任。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正在迎来新时代。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对年轻老师而言,既充满机遇同时也有诸多挑战。作为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的新晋一员——形势与政策课在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和教育引导综合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挑战越大,动力越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希望进一步突破自我,坚持以思想引领性和政治性为引领,做到突出问题意识的同时避免价值中立,让同学在思想的碰撞中完成知识沉淀的过程,与同学们一道更好地“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

北京工业大学

赵聪聪老师

01

教师简介

赵聪聪,女,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哲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成果10余篇,目前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课程。在2020年北京工业大学第十四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评定成绩为优秀。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共教授两个课堂,授课时间为:周二上午1-2节,周三上午3-4节,周四上午3-4节,周五上午1-2节。疫情当前,课程采用腾讯会议、日新学堂等网络教学平台,这学期学生评教成绩为优秀。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教学主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世今生”

教学目标:历史把握自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史;多维度视角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缘由根据、内容本质、价值意义。

教学内容及展示:

一、学习前的态度准备(即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价值意义)

回应学生为何学习的疑问,指出有些同学对理论学习的不重视,从而引出学习该知识点的正确态度与心理准备。对接马原课程知识点,从主要矛盾说起,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北京工业大学

并由学习的价值意义引起下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史讲解,实现前后内容的无缝对接。

二、自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史

时间轴展示自184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详细阐释每个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缘由根据和内在本质。学生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逻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北京工业大学

时间轴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最终落脚点,引出下文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详细阐释。

三、多维度视角解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生产力发展维度

以世界之最形成强列对比,凸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步之大,并配合以视频教学,引入新四大发明,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汇报,亲身感受新四大发明给自身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增强学生理解认识的感受度,缩小理论学习与自身实践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引入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举例说明当前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状态。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2.人民需求维度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衣着入手,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增强学生理解认知的感受度,拉近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并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则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则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认同与热爱。

北京工业大学

3.“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回应学生疑问点,总结上文提到的成就与不足,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当前国情不变的关系。并引入当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恶意诋毁与肆意捧杀两种态度,更深刻认识“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统一智慧。

北京工业大学

课程总结及思考探究

总结以上学习内容,重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世今生”,特别是从多维度视角详细阐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来龙去脉,并将多维度视角上升为一种认识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出思考问题,引出下节课内容,并推荐阅读书目。

03

教学感悟

我是2019年8月入职到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学期课程算是人生从教第一次,没想到就当上了“主播”,内心略有些担忧与恐惧。一方面,对教学内容并不十分熟悉,讲课过程也不熟练;另一方面,也存在对网络教学方式的认知盲区和现学压力。但由于是第一轮上课,作为新进青年教师,内心还是有很多激动与热情,我想也正是这份激动与热情,指引着我想做好教书育人这件事情。

线上教学兼具挑战与机遇。从最初不得已使用,到不断学习掌握要领,再到今天习惯并喜欢,它给予了我更多难忘又有意义的教学初体验,让我逐渐认识到教学无易事,常怀敬畏心与上进心,教学也无小事,必须用心、专心与耐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之路,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学习,希冀能勤勉致学,再接再厉。

北京工业大学

孙逊老师

01

教师简介

孙逊,男,1984年4月出生,满族,北京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讲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曾获第八届、第十届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等。

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该课程已有五年时间,学生反映较好。

北京工业大学

02

教学案例

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后面对着社会形态的重大转变,曾经一度非常的彷徨。这种彷徨促使他们去实现自身的转变,去寻觅救国的真理。

北京工业大学

在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当时清王朝直接统治了幅员辽阔的巨大疆域,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在政治上实行的是一种极端反动的皇帝个人独裁的体制,这种政治形态就导致当时中国的政治极端的颟顸而无能,因为过度膨胀的皇权侵夺了基层行政官僚的决断权和处置权,使得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毫无任何的应变权力。另一方面,巨大的国家规模直接导致清朝时期的基层官员的工作量几倍于明清以前的时代,这样就使得基层的行政力量相对于国家规模而言是十分贫弱的,再加上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决策权和处置权,这就使得他们面对的工作量几倍于过去。所以当时整个帝国的基层行政非常的薄弱,以至于费孝通先生提出了皇权不下县的说法。

北京工业大学

当皇权无法离开县城之外深入到广大乡村时,广大农村地区就不得不面临着自治的局面,而这种自治完全是依赖于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官僚体制。这种制度决定了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具备潜在官僚的身份,这种身份就使得他们能够赢得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敬畏。于是围绕着这样的乡绅阶层,乡村当中的各种事物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自行运转起来。但是辛亥革命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科举制度被废除就使得读书人丧失了潜在的官僚身份,寄托在潜在官僚身份之上的自治核心的地位也就因此而丧失。整个乡村社会因此而陷入到了一种土豪劣绅当道的一种混乱状态。一方面,这种混乱状态决定了当时的中国在基层社会是土豪劣绅当道,在政治层面上则是军阀混战割据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也使得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因为他们原本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以及应该发挥的作用通通都不存在了。但是,从图表当中可以看到,当时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所接受的教育仍然与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任何太大的区别,这就使得他们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当时的新社会。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部小说就比较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窘困面貌——他们不能适应新社会。

北京工业大学

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而言,去寻觅一个新的在社会当中的定位,以及相应的社会当中的作用就是当务之急。所以,新文化运动正说明了知识分子探索自身社会定位和社会作用的一系列的尝试。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率先展开的是白话文运动?因为知识分子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潜在官僚,而是人民大众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回到人民大众当中去,以人民大众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就非常的重要。同时,在新文化运动的这个探索过程当中,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认识到了他们在社会当中的定位。也就是促使人民觉醒,唤起人民并引导人民的作用。鲁迅先生在《呐喊》的自序当中明确提到:当时的中国社会就像一个密闭的铁屋子,人民在里面沉睡并逐渐死去,只有唤起沉睡的人们,一起努力打碎那个铁屋子,才能迎来解放并逃出生天。知识分子扮演的正是那个拼命呐喊以唤醒国民的角色。所以说新文化运动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思想上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同时也代表着读书人从封建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转变,这也是他们探索自身社会定位,寻找自己社会职责的结果。

北京工业大学

03

教学感悟

自我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已经六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有一些浅薄的体会。

想要站稳讲台,首先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当前社会环境十分复杂,以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十分多元化。在这种条件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稳固的“三观”,教师自身必须先要做到站稳立场,要能够做到对自己教授的内容真心信服,这样才能够以自己的真心换来学生的真心。

其次必须要对教学工作“下功夫”,也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是既要在内容上不断打磨提炼,也要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最重要的是愿意投入精力去面对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认真授课,在课外也要耐心与学生相处,只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认真和尊重,学生才会去认真学习、尊重教师,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是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接近那个境界,这正是我想要为之努力的。

来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

排 版:杨梦馨

封 面:杨梦馨

审 核:李嘉慧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你“在看”工小V吗?

记得告诉我们呀~

一起为在看666加油!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工业大学-最后一公里!北工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