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提出15周年:新坐标 新路径 新高度——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两山论”提出15周年:新坐标 新路径 新高度——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15年来,“两山论”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绿色发展理念从政府决策走向公民自觉,绘就了一幅又一幅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崭新画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入贯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定位自然文化新坐标,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迈向学科建设新高度。

聚焦自然文化研究

践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创新,彰显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未来的责任担当。

为深入贯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重要思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统筹学校长远战略发展,在国内率先成立自然文化研究院,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阐释理解“建设美丽中国”执政理念的丰富内涵;依托北地深厚的自然文化底蕴与完备的自然科学专业学科体系,打造自然文化品牌,以课题、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与自然文化相关的专题研究、集成研究、系统研究,形成独特的研究成果;探索培育和完善自然文化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文化育人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具有新自然观、新生态观和新文化观的高水平人才。

自然文学研究所暨文学创作中心与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合作,通过驻校作家等形式,引导作家扎根中国大地,以山水林田湖草矿为题材,开展自然文学作品的素材挖掘和故事创作,深度解读自然文化内涵,以文学之笔书写壮丽山河。

地质遗迹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地质遗迹研究与保护工作,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观视域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田明中、武法东、张建平教授团队成功申报大量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并持续指导阿拉善、张掖、阿尔山、泰山、沂蒙山、延庆、克什克腾等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将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相结合,探索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全球多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参照,把世界地质公园建成“两山论”的试点区和示范区。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北地师生常年坚持野外教学科研,结合专业知识,坚持用脚步丈量大地,将论文书写在美丽中国的大地上,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学校专家团队在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开展重要研究。万力教授团队综合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下水土壤水动态监测等手段,对地下水的补给、多尺度径流和蒸发的循环全过程开展研究,为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路径;冯传平教授团队瞄准国家需求,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研发,研发出“基于无机矿物材料的自养/异养协同硝酸盐去除技术”,解决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除磷的难题;文宝萍教授团队为三峡库区、甘肃兰州市区等崩滑流灾害多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生动诠释“两山论”理念。

聚焦科研理论创新

践行“探索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北地人坚持绿色发展创新之路,牢牢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助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矿山修复、土地复垦等方面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姚俊教授团队围绕有色金属矿山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及其污染防控与治理开展科研,研发出国际公认能快速解决有色金属污染场地表面生态恢复及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低成本新技术及微生物地球化学原位矿化修复技术及完全采用采选冶全固废的新型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白中科教授扎根矿区30余年来,持续开展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科研工作,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理论方法,成功实现了“前期人工支持引导、中后期靠自然修复”可复制的技术模式,其理论成果将涉及我国黄土高原等矿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中西部矿区生态恢复重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途径。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北地人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论”,怀揣“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梦想,化身绿色名片,深入推进自然文化研究,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与保护地球家园的使命与责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贡献北地智慧和力量,在美丽的中国大地上继续谱写地质报国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党委书记马俊杰率队赴云南地勘单位走访调研

立秋 |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深入实施学科立校战略 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步伐——访副校长刘大锰

久等!2020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了!(内附研究生入学指南)

相约地附,与你同行 | 了解地大附中招生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观看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封面 / 阿丽亚

美编 / 朱紫怡 李诗卿

责编 / 王泽 吕松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高校-院校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山论”提出15周年:新坐标 新路径 新高度——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