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是告别的季节。
对2020届毕业生而言,
这个夏天是他们永生难忘的。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毕业季并没有合影、聚餐、哭泣、拥抱,他们只能在“云端”相视一笑,在聊天软件里互道一声珍重后,告别漫长又短暂的学生生活。
和他们有相似感触的还有学校第一批教师教育扶贫服务团的成员们。这个夏天对他们而言也是难以忘怀的,他们将正式告别“支教教师”这个身份,回归以往的工作和生活。
用他们的话说,在离开校园若干年后,他们在这个夏天又一次“毕业”了。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果说以前让他们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是学校里一堂堂精彩的课程,那么这次让他们汲取知识与经验的则是教育扶贫一线这个深刻又生动的基层大课堂。
而他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找到答案……
“这应该就是支教的意义吧”
马晓旭是支教团中的一员,教授的科目是化学。她班上有个学生叫苏鑫。苏鑫的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理科,但化学成绩却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在一次课上,马晓旭着重表扬了他,却引来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马晓旭严肃地批评了其他同学。
在这次理所应当的“维护”后,马晓旭发现苏鑫渐渐发生了变化。上课时,他不仅主动申请坐到前排听课,整体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期中考试结束后还抱回了一个大奖状。
马晓旭并没有问苏鑫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但当她看到苏鑫上课回答问题时高高举起的手,她相信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小“约定”。她想,这应该就是支教的意义吧。
吴蔚是支教团中唯一一位美术学科教师。新婚次日,他就踏上了前往科右前旗的航班。
来支教不久,他就在支教学校科右前旗三中组建了美术兴趣班,除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外,也为美术特长生进行辅导。在他的鼓励下,许多学生发现了艺术学习的乐趣,更想进行深入学习。在七月中旬结束的艺术测试中,吴蔚指导的一名学生以第六名的成绩入围兴安盟最好的高中乌兰浩特一中的美术特长生名单。这让吴蔚觉得欣慰。他说,只要学生们想学,他就努力教。
英语教育一直是当地最薄弱的教育短板之一。从小就薄弱的英语基础导致许多学生到高中直接放弃了英语学习。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让教授英语的杨惠媛很着急。受课本编排的启发,她领着班里的学生们编排起了英语课本剧。虽然表演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从台词编排,到上台表演,到服装准备,每一项她都亲力亲为。而穿上演出服装的学生们,也真有几分像剧里的主人公,成了杨惠媛口中的“巨星”。
正式表演那天,杨惠媛几乎把年级英语任课教师全部请来了。在舞台上,“巨星”们说着还不太流利的台词认真地表演着。表演中,某一组中的女孩出错了好几次。女孩急得快哭了。台下的师生们没有笑,反而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一场表演过后,杨惠媛明显感觉到上课时候,那几个平时调皮的学生安静了许多,甚至有时候还会拿出笔来记一记。
“英语好像也没那么讨厌。”杨惠媛觉得,这是她听过最动听的一句话。
黄晓教授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个问题让他一直头疼,那就是他的历史课上学生们总是“听课第一名,学习不积极”。上课时生动有趣的历史情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一谈到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时,学生们一个个的都失了兴趣,完成效果并不理想。
一天黄晓像往常一样走进班级,白板上写着各科的作业。在历史作业下面,他的课代表额外加了一句话:好好背知识点,别让老师发愁。
黄晓在朋友圈中打趣道:“你们知道我发愁,我就不愁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伟大的文学家韩愈曾如此定义老师,在这个教师节周长根忽然对这句流传了千年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源于2019年9月10日这一天他收到了一份别样的礼物:他支教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每人为他临摹了一份《师说》;在每一份作品的结尾,都有一句“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这是周长根第一次以高中教师的身份度过的教师节——这个突如其来的身份和饱含真情的礼物让他觉得猝不及防又感动不已。
周长根道,“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同时也给老师太多精神上的慰藉。为了他们,我愿意把我的所学所识毫无保留地留在这里。”
这是支教教师郄汀洁最为珍视的一份礼物。定于2019年十一期间结婚的她原本想不惊动别人,趁着假期悄悄回去办仪式,却不想孩子们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就商量着送她一份礼物。
郄汀洁说,她大概一生都会深深记得,那天她原本在紧张地准备着艺术节的表演节目,刚一下舞台就被十几个孩子拥着走到了他们班级。几个孩子神神秘秘地用校服裹着一个什么东西,还大声喊着:“这儿!遮上点!别让汀洁老师看见!”
一阵忙乱后,就听到一个孩子发出命令一般的声响:“好了!”郄汀洁一头雾水地被推进了人群中央,被孩子们里三圈外三圈的围了起来。
“汀洁老师您看!”随着几件校服被掀开,大大的祝福映入眼帘。
收到礼物的那一刻,看着孩子们可爱的笑靥,她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诸多老师都愿意做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选择。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种下希望,会收获无限的可能。
快走到教室门口时,一位女同学从教室伸出头看到了张宗玲。“来啦来啦”,另一位男生和她一起出来,“老师,我捂上你的眼睛,别害怕”。
张宗玲顺从地任由他们捂住眼睛,走进教室。她可以感受到,有同学帮她带上生日皇冠,教室里关着灯,孩子们一起唱着生日歌,橘色的指缝中隐约有烛光闪动。
生日前一周,学生们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张宗玲的生日,就一起商量着要为她庆生。起初她是推辞的,但孩子们的一句话打动了她:你和我们在一起过的生日只有这一个,我们希望能给你过这一个生日。于是她答应了学生们,要求就是所有的经费都由她出。
“3,2,1”,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点着蜡烛写着全班同学名字的大蛋糕,“高一四班”和张宗玲的名字在中心,周围围着全班同学的名字。吹蜡烛,许愿。整个过程喜悦感恩的泪水一直在张宗玲的眼眶里打转。她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希望孩子们都能考出好成绩,希望日后大家能在北京相聚。
“老师,谢谢您让我对学习有了动力,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老师别看我们上课很乱,但我们都知道,你是真心对我们好的,我们也都很喜欢你,只不过不知道怎么表达……”
张宗玲说,学生的每一句留言都让她倍感温暖,是最棒的生日礼物。在真正步入而立之年的那天,她就这样被孩子们宠成了宝贝。
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支教教师梁若昕安排同学们每次作业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但一次检查中,她发现有一个小组的作业只由一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都没有参与。她很生气,让没参与的同学在下课后跟她说明原因。
这时一个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女孩跟她坦诚自己没有认真看组长的分工要求,也没把心思放在完成作业上。她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在梁若昕看来,她学习自己所教授的语文也是很有潜力的,因为每次做其他同学错得一塌糊涂的选择题时,她的正确率都十分可观,只是平时玩心太重,成绩一直平平。
这无疑是十分可惜的。于是她告诉女孩,女孩表现一直很好,以后也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孩对她说:“谢谢老师,从来没有人这么认可我,我以后会好好努力,不会辜负你的希望。”后来她发现,女孩变了,不仅会认真主动地完成作业,甚至还会拿着自己私下练笔的作文让她批阅点评;复课后,女孩上课会认真记笔记,遇到问题会主动来跟她请教,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
梁若昕第一次明白,原来老师的一句话,真的可以让学生产生如此变化,她愈发觉得责任重了。
在欢送会上,梁若昕收到了一盒全班同学写的留言。在纸条上,女孩写道:“……老师谢谢你,你放心,你教的那些我都记得杠杠的,以后我也会好好努力,争取不辜负你!”
一起战“疫”
支教教师魏国梳着板正的发型,正严肃认真地给学生们上网课,他的面前立着一支粉色话筒——乍看这个场景有着说不出的别扭和可爱。这只小话筒一度成为支教团的“团宠”,大家线上交流时不时都会提到“魏老师的粉色话筒”。
事实上,它曾是魏国线上教学时必不可少的“武器”。当确定2020年春季学期因疫情影响要进行线上教学时,魏国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线上教学流程。魏国的普通话不标准,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他下单了一支话筒,颜色是女儿给他“精心”挑选的粉色——这着实让魏国哭笑不得。
男老师用粉话筒,会不会引来学生的嘲笑?但开课在即,魏国也顾不上那么多,直接用它开讲了。这就有了前面说的别扭又可爱的一幕。
如今,支教已经告一段落,这个昔日的“战友”还躺在魏国的书桌上。魏国自己也没想到会用一个粉色的话筒完成‘线上支教’,这个‘老伙计’不仅是他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见证,更是支教时光留给他的“遗产”。
魏国说,“我希望用尽所有的方法,把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毫无保留地留给孩子们,无论是哪种教学形式,也无论用什么方法。”
作为“博士班”的任课教师,从正月初六开始,王远就正式在线“复课”了。那时正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封城”,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许多人谈“新冠”色变……周围恐惧和迷茫的情绪时有存在,这让王远想到了自己在远方的学生们。这群出生在“非典”之后的孩子们还不曾经历过如此大阵仗突发性公共事件,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心力应对这种局面?而这段全民战“疫”的伟大历史又将给他们留下怎样的印记?
在教学之余,王远主动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让他欣慰的是,这群孩子比他想象的要坚强许多。“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连夜进行病毒研究的科研人员,紧急建设医院的工程人员都让我们感动不已。大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也要有你们的社会担当,在家里拿起课本认真学习,下个二十年就是你们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各个岗位上建设我们的祖国了。”王远觉得时机恰好,在一次测验开始之前他这样对学生们说。
“他们终将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希望他们能够在这次战‘疫’中学到责任和坚守。”王远希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工作节奏。4月底,支教教师们终于回到了学校。此时疫情防控依然严格,在课堂上学生老师都自觉地戴着口罩,这对于需要不停讲课的老师来说无疑是吃力的,上课讲上大约二十分钟就得喘口气、稍作休息。
对黄亮而言更是如此。教授四个班化学课的他每天穿梭在不同的班级里。会考的时间越来越近,更让他倍感压力。
一天下课走出教室时,有位同学走来小声地对他说:“老师,我们全班都会好好带着口罩,这样您上课就可以不用带口罩了。”
听到这,黄亮不禁眼角一酸。大家都带着奉献的态度而来,但收获与付出究竟孰多孰少,谁又说得清呢?
“我是来为大家服务的”
支教教师孙永江拿起粉笔,利用小黑板给科右前旗恒佳果业专业合作社沙果种植户讲起了栽培技术,身边的果农们有的拿出手机拍摄,有的盯着黑板若有所思。
沙果是科右前旗果农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林树种,但当地果农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近几年雹灾严重,被冰雹打之后的沙果,收购价两角钱一斤,远低于正常好果一元左右的收购价,果农损失很大。
在孙永江此行的前几天,政府安排给果农装防雹网。防雹网高度比较低,大树需要截干,果农很有多疑问,孙永江前去正好解决了截干的技术问题。
“我们要不断关注当地的需求,这边需要我们的技术,我们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孙永江认为。几天过后,沙果种植技术指导手册如约发放到果农手中。
5月15日,支教教师吴建平走上讲台。台下坐着的并不是她的支教学生们,而是科右前旗全体扶贫干部。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此刻扶贫防疫“两手抓”,扶贫干部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在学校挂职干部孟祥刚的牵线下,这场名为“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的专题讲座终于成行。
在筹备阶段,吴建平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研读了孟祥刚老师发来的驻村手册,她深刻感受到驻**工作的细微和责任重大,也有些许心疼。为了完成国家的战略扶贫任务,造福百姓,基层干部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扶贫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而同时,他们也是父亲、母亲、丈夫、妻子,也是原工作单位的职工。他们承担了多重社会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份责任担当。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吴建平结合扶贫干部的实际工作,现场讲授理论知识并让大家体验了应对压力的心理放松技术,干部们的心理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减,不少人表示收获很大。
对基层扶贫干部,吴建平是敬重的:“我是来为大家服务的,这是我的荣幸。”
疫情复课后的支教生活对王铁梅来说算是惊喜连连。内蒙古兴安盟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科右前旗试验站、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等相继揭牌并挂牌。这一研究站的成立,填补了林草部门在林草过渡带草原研究站的空白。
回想整个参与过程,王铁梅不无感慨。支教期间,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王铁梅按照学校和学院的部署安排,积极落实研究站的建设任务,主动进行站址调研考察、基层共建单位合作对接等工作。
“刚到前旗时,我曾在一份汇报中写过,‘按照学院部署,我们计划在科右前旗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科普示范于一体的野外试验站,填补林草结合典型地区缺乏长期研究站的空白,形成学校在科右前旗开展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的又一项成果’,现在这一切正在慢慢地变成现实。”王铁梅说。
支教教师陆鹏飞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森林保护领域,与当地的需求有着天然的匹配度。自从来到科右前旗支教后,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他还多次为科右前旗林草局下属各单位及在相关培训会上介绍我国林草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讲解最新的防控技术。
最新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治技术,是当地最急需的。在培训过程中,和农牧民测报员交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让陆鹏飞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科研不应该止步于实验室。我们在学校常说‘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知识带到基层去就是我们的‘精彩论文’!扎根大地、强基固本,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真正接地气、重实践、出真知,我们的‘论文’才真精彩!”
一趟支教之行后,陆鹏飞如此定义那句“精彩论文”。
用这些来告别
9月18日,踏上讲台,支教教师程一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讲课,而是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九一八”事变,以及当时中国的局势。这一天也是“九一八”事变88周年纪念日。
地理课讲历史?这让台下的学生们觉得新鲜,纷纷抬起头来,看看地理老师能讲出什么名堂。但听着听着,学生们的神情变了,原来的轻松好奇逐渐被沉重和沉默所替代。程一本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程一本道,“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我希望学生们能长久地记住这句话,为祖国的腾飞努力奋斗。”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然要涉及到逻辑推理和代数(或数值)计算,这往往是让学生头疼的地方,而且随着教学进度地展开,同学们很快暴露出了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司林老师班上,至少有一半的同学不能够熟练应用基础且关键的十字相乘法来做因式分解。尽管在支教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正教起学来,从大学数学课堂跨越5到高中的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不一样,前旗的中学教学和北京的中学教学也不一样”的含义。
这一认识影响了司林的整体教学思路。在课堂上,他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的讲解上,督促同学们认真完成课本上的基本练习。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他将知识点中最反映本质的部分作为备课重点,将其中涉及的细节书写得更为详细上传到学生微信群里,方便学生复习,并实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络。
“中学数学教学完全不同于大学的大班数学课,更加需要因人施教,一人一策,更加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更加需要教师和家长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看似简单的总结背后,是司林大半年来的辛苦摸索。让他欣慰的是,在线上教学中,几个平时成绩平平的孩子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年关将近,学生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在网上搜集复习资料的雷霆无意间发现了地理七年级上册全部章节的思维导图。
“这对学生们复习来说是个好东西啊。”雷霆老师为这一发现感到惊喜。的确,线条、符号、颜色、图像等直观的元素比起文字更容易被大脑识别,也更易吸引初中学生的兴趣。果然,从考试结果来看,这些“好东西”奏效了。
于是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雷霆索性带着学生们画起了思维导图。“画这些图的时候,知识都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再加上老师的指导,课程的结构和重点一目了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不少学生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
很快,在雷霆的倡议下,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法在同教研组及他所支教的科右前旗第三中学中普及开来,不仅帮助学生们提升了学习效率,也为提升当地初中地理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春季学期期末考试的临近,雷霆的支教生涯也即将结束。为了方便学生们学习,站好“最后一班岗”,雷霆自己动手制作了地理七年级下册所有章节的思维导图,一共有6章13小节。
“这也算是我送给学生们的一份礼物,希望他们期末取得好成绩,更希望他们能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雷霆心中有满满的祝福。
随着支教工作的不断深入,支教教师张平发现很多孩子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有一个孩子甚至因此休学。这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疑问:当地学生的心理情况究竟如何?
受当地经济条件影响,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来自离异家庭的占比很高。而一般来说来自此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寒假返京后,他便联系了自己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并听从朋友的建议给大部分学生发放了相关心理测试问卷。题量很大,每个人足足有一百道题,一千四百余名学生的问卷他整理了二十多天。而最终的结果不出意料却又让他无比震惊:在接受他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一半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问题。
情况的严重性让张平真正正视这个问题。他联系了医生及三中的心理老师,准备在开学后进行进一步调研和疏导。然而因为疫情影响,开学后紧张的教学安排让他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暂时搁置了。
“学生们的情况让人无比痛心。期待下一届服务团的老师们能继续我们没有完成的工作,真正为当地做些工作。”张平道。
7月17日,一年的支教工作本已告一段落,支教教师程瑾利用当地教师的假期教研时间举办了“舌尖上的科右前旗——植物篇”专题报告。
“这是之前举办‘探秘生物学’系列讲座后就一直在筹划的,因为疫情的原因才一直拖延到现在。”程瑾介绍道。
报告会前,北京林业大学和科右前旗联合筹备的“云端”教研室正式成立,程瑾支教教授的生物是首个启动这一项目的学科,这场报告也是教研室成立后的首场报告会。在会上,程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右前旗常见可食用植物,并分享中学阶段适合开展的创新性科研训练项目,介绍一年来探索和总结的以“趣”促“趣”开发内化生物学教学模式。
“程瑾老师的介绍通俗易懂又十分生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对我们以后的教学也会有很好的启发。”当地老师评价道。
“按照学校部署,临别之际,我们正式成立了云端教研室。就让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跟一年来并肩作战的老师们道别,更希望这是我们日后合作的全新开始。”程瑾道。
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
拼凑成了支教的这一年。
每一个反馈,每一句祝福,每一次互动
都是那样普通又简单,
却是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高光时刻”,
更是作为一名教育扶贫一线工作者
所得到的莫大鼓舞。
因为这些零碎的故事里,
藏着无尽的希望和未来的方向。
那希望,
是草原的雄鹰终能翱翔蓝天,
在广阔天地自由驰骋;
而方向,
则是脱贫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北林人正在用智慧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往 期 回 顾(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北林大支教老师吴建平:给予每个孩子阳光和温暖,这是我的心愿!
助力脱贫,他们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支教三尺讲台上!
北林大支教教师程瑾:一生难忘的草原筑梦之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北林大支教教师陆鹏飞写在学期初的话
“今年的劳动节,我是在讲台上度过的”
-bjfu1952-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联盟
来源 | 人事处 文字|梁若昕
排版 | 馨雅 子萱 玉姝
责任编辑 | 添翼 高霞
审核 | 天磊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