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雪山之巅 | 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玉珠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峰回路转,雪山之巅 | 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玉珠峰

初心不忘,承北地优良传统

砥砺前行,谱大地岁月华章

虽山高路远,唯有向上攀登

屹立雪山之巅,抒时代豪情

2020年8月22日10:02分

第三代北地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登山队

成功登顶海拔6178m的青海省玉珠峰

虽已时过半月,但登山的记忆还总撞击心门……

“加油!我们登顶了!”在爬完最后一个山坡,气喘吁吁到达顶峰三脚架经幡前,已然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时隔四年,我们再次齐聚顶峰,这是地大学子的勇敢、坚持、不屈;这是登山队的魂魄,坚守、凝聚、传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玉珠峰,海拔6178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缘起 三代人的时空交汇

阿尼玛卿是一座神山,和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1960年,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登山队11人登上阿尼玛卿Ⅱ峰,首次揭开了阿尼玛卿神圣而隐秘的面纱。登山队员对阿尼玛卿雪山的东部、南部、北部进行了科学考察,详细测绘了阿尼玛卿Ⅱ峰地区地形图,研究了地质构造和近百年来该地区的气象和冰川进退规律。时隔半个世纪,登山队员再次启程。2010年,地大登山队11名年轻的登山队员再次登上阿尼玛卿Ⅱ峰。登山队员不仅考察了阿尼玛卿地区的冰川发育,分析了冰川变化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强度,而且在顶峰采集雪水,送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最大的藏传寺庙——结古寺,当地藏民被地大登山队员此举感动与鼓舞,为此结古寺高僧特意手书藏文感谢信一封,以表达他们对地大登山队的感谢与祝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960年地大登山队首次登顶阿尼玛卿Ⅱ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年地大登山队登顶阿尼玛卿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年地大登山队在阿尼玛卿雪山大本营地质考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地大登山人从未放弃攀登,今年亦如此。这一次,我们依然选择了阿尼玛卿雪山。一甲子的轮回之后,年轻一代的地大登山队员如同最初的那场攀登,拉开了中国高等院校学生登山队攀登海拔6000米雪山的序幕,如今要续写新的篇章。这一场新的时空交汇,是另一代人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期盼与地大登山前辈的历史对话。

希望,我们顶峰相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征途 巅峰寻雅趣,无奈步维坚

7月,阿尼玛卿登山队正式成立。

8月14日,全体队员在青海省西宁市集合。16日出发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汽车沿着公路行驶,海拔逐渐升高,道路两侧的植被开始变得稀疏,岩石地层裸露得更多,途中还经过了喀斯特丹霞地貌的路段。刚经过周口店线上实习的三位同学像好奇宝宝似的看见一个地质现象就要争论一番,说那是断层、是褶皱、是破裂带,时不时还指着窗外的岩体,嘴里念叨出地质人才懂的无穷乐趣。

18日上午,登山队开始进山,徒步约5公里后到达大本营。从清晰的石头路,走过高山草甸,再到冰川河流,一路爬升,一路观察。岩浆岩中的矿物、河流中的冰碛物都成了我们的重点拍摄对象。在大本营扎好帐篷后,队员们便带着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和野簿向冰川行进了,空气里的氧含量变得稀少,强烈的紫外线灼烧着队员的脸庞,但这都不能阻止登山队员向上攀登的决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阿尼玛卿雪山大本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登山队员在阿尼玛卿大本营拍摄星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登山队员向上运送物资,正铺路过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登山队员行走在山脊上

19日上午,四名队员前去海拔5100米的C1营地修路,他们将住在C1营地,其余队员在大本营休整一天,进行相应的科学考察,采集岩石标本、观察地貌变化、记录冰川消融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山脊另一边的冰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冰川全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采集岩石标本

19日下午,登山队突然收到当地政府通知,由于祁连山非法采煤事件的影响,为配合非法开采调查工作,阿尼玛卿雪山周围所有项目、工程、科考、旅游、登山等全面叫停,暂时封山。得知消息,每一个人都很失落,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已经走到了阿尼玛卿的雪线,我们却被迫止步,只能仰望,登山就此结束了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改变 转战玉珠,屹立顶峰

阿尼玛卿封山之后,邓军文老师和刘明星老师商议决定转战玉珠峰。

玉珠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南缓北陡,南坡冰川末端海拔约5100米,北坡冰川延伸至海拔4400米。山峰顶部常年被冰雪所覆盖,无岩石表露。粒雪盆以下冰川在气温逐年升高的影响下,消融大于累积,属于消退型大陆冰川。此山峰是目前6000米级别中接近性较好的的一座山峰,攀登难度适中,攀登路线成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玉珠峰山脚下的青藏铁路

8月20日,全员抵达格尔木。21日,上午11点到达玉珠峰大本营,队员状态良好。随后队伍向上攀登,于当日下午15点到达C1营地,海拔5600米。稍事休整,队员便去化雪烧水做饭,准备次日凌晨2点冲顶。不料,在抵达C1营地约3小时后天气突变,开始刮风、下雪,形势愈加恶劣。晚上8点左右天空电闪雷鸣,雪也越下越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登山队员行走在玉珠峰大本营到C1营地的途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玉珠峰C1营地,海拔5600米

8月22日,凌晨1点,暴风雪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帐篷外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我们只能将冲顶时间延后,等待着适合冲顶的“窗口天气”出现。所幸,玉珠峰给了我们机会。凌晨3点左右,暴风雪减弱,登山队长刘明星老师通知所有队员开始收拾装备,准备冲顶。凌晨4点22分,全员开始向顶峰进发。风雪虽小,但依然在继续,我们在黑夜中逆风而上。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的条件下,队员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品质,发扬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最终于10点02分成功登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峰回路转,终能踏雾揽苍茫

此次登山用时10天,行程数千公里。从阿尼玛卿到玉珠峰,我们的初心是发扬地大登山优良传统,传承地大登山精神。我们经历封山下撤,然后做出换山的选择,便是一种不轻易退缩,不轻言放弃的坚持,这种坚持来自于新一代登山队员的神圣使命,来自于地大登山文化的滋养,来自于地大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本色。我们不仅要攀登自然的山峰,更要勇攀地质科学的高峰,为我校早日跻身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登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峰回路转,终能踏雾揽苍茫!

登顶人员名单

邓军文:体育部副主任,登山队总指挥。刘明星:体育部教师,登山队队长。苏亚龙:2019级研究生,体育部。

史耀龙:2019级研究生,体育部。王甲乙:2018级本科生,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苏文杭:2018级本科生,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心怡:2018级本科生,海洋学院。

推荐阅读

北地“拍了拍你”,并说“欢迎回家”

白露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朋友圈天天在出野?野外实习看这里!

北地印象 | 摇篮石日记

光盘有我,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议书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观看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刘明星 陈心怡

图片 /王甲乙 李北基

美编 / 李诗卿

责编 / 王泽 吕松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高校-院校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峰回路转,雪山之巅 | 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玉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