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味儿”走向世界 让“国际范”落户京城

北京建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让“京味儿”走向世界 让“国际范”落户京城

当你的航班降落在马尔代夫机场,你会看到新机场工程外墙上挂着北京建筑企业的大LOGO;当你的航班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你也一定会感受到国际建筑大师扎哈留给这座城市的惊艳和便捷。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中国建造”已经成为热门词被各国民众所熟知,国际建筑设计师在国内的作品也成为中国民众的“网红打卡地”。如何让“中国建造”走得更远?如何让“国际范儿”更接地气?建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就是培养建筑人才的重要阵地。该联盟由北京建筑大学发起成立。自2017年成立以来,联盟成员从19个国家的44所高校发展到现在的27个国家的64所高校,为国际化建筑人才培养提供了“中国智慧”。

让中国学生“走出去”开拓视野

“北非后花园,地中海明珠。这片多元一体的沃土,独秀若奇花,斑斓似彩虹。”这段极具感性色彩的文字出自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赵虎的随笔。这是他对突尼斯这个宝藏国家的赞美,也是他突尼斯访学经历的重要见证。

北京建筑大学

2019年初,赵虎和其他5名同学代表北京建筑大学参加了为期10天的第一届“‘一带一路’魅力北非”中国—突尼斯国际文化交流大使项目。在此期间,他们不但领略了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还通过自己的才艺为当地学生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该项目的“十佳大使”之一,赵虎说这次访学让他难以忘怀、如梦如幻:“这次突尼斯访学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曾经远在天边的阿拉伯世界有了更客观和真切的认识。”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赵虎在美国参加社区和学校的志愿活动

赵虎就读于中美合作“2+2”办学的给排水专业,大一大二在北京建筑大学学习,大三大四前往美国奥本大学就读。这一合作项目自2013年招生以来已累计派出学生五届共64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在美国知名高校进行硕(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考研率超过70%。如今读大三的赵虎也确立了深造计划,并积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为此,他加入了无国界工程师组织奥本分部的卢旺达项目队,为卢旺达深山里的一个村子搭建了一套水处理系统。提起这个系统,他的语气里有满满的自豪:“目前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队长和前辈们监视原型机的运作。虽然我们用的都是常见的原材料,不需要高大上的东西支持,但是我们保证这套设备能至少连续两年给那里的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水源。”赵虎告诉记者,未来,他还想去NGO实习工作,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事业当中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建筑大学学子有机会走出去看世界。除了访学项目和合作办学项目外,联盟还打造了“筑梦远航”计划——世界一流大学暑期学术交流项目,这让心怀世界名校梦的学子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北京建筑大学先后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意大利乌迪内大学、中国香港大学在内的4个国家和地区的9所院校,派出学生41名。

将海外青年人“引进来”认识中国

特奥多拉·拉佐维奇是一位来自黑山共和国的25岁女孩儿,目前正在攻读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技术科学学院建筑城市数字技术、设计与生产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年8月,她和来自14个国家、12所高校的309名师生一同加入了北京建筑大学暑期国际学校。在为期一周的线上课程中,她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很多当下流行的学术热点问题。既有绿色建筑的设计及评价体系、疫情带来的隐形环境问题等前沿话题,也有遥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大地震后的技术对策等专业领域。

北京建筑大学

特奥多拉·拉佐维奇最感兴趣的是机器人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从北建大机电学院单晓微老师的课题中,她了解了中国人可以让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困难工作,这让整个国家都更具创造力。特奥多拉·拉佐维奇不由得为这种方式“点赞”,并决定到北建大攻读机器人科学博士学位:“我认为这种利用机器人的方式非常棒,是利用机器人最好的方式。我相信,我能在中国学到很多。”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对于北建大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易卜拉辛来说,在北建大八年的求学经历确实让他受益匪浅。八年前,他从利比亚来到中国,从硕士到博士,他寻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前我做建筑设计师,现在我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遗产保护。”他告诉记者,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国家,拥有古老灿烂的罗马希腊时期的建筑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期缺乏保护,不少遗产和遗址受到破坏。2018年,易卜拉辛回到利比亚调研了大量当地文化遗产的现状,并推动了利比亚文物局和北建大的合作。在他看来,通过合作,利比亚从中可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在法律法规、政策管理、修缮保护等方面为当地提供经验借鉴。易卜拉辛计划于明年博士毕业,他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国际合作机会与平台。他想在中国工作几年,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之后再回到利比亚,投入到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我的国家没有遗产保护这个专业,很多工作都没有人去做,我想我应该去做这个事情。”

像特奥多拉·拉佐维奇和易卜拉辛这样的学生在北京建筑大学还有很多。作为联盟发起校和联盟主席单位,北京建筑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了广泛合作,留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达高80%。学校是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入选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自2018年起开设“一带一路”建筑土木工程师研究生班,三年来学校共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70余名学生,围绕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机器人-机械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五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深造。

让“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具实效

北京建筑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历来非常重视解决建筑领域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自2017年起,北京建筑大学与国际知名高校共同组织国际城市设计联合工作营,学校师生与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高校教授、师生一起,聚焦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问题,围绕城市更新设计、交通规划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等主题,采用“真题真做”的形式,开展了13个设计创新研讨的国际城市设计联合工作营。

除此之外,北京建筑大学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结合行业知名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海外实习、就业的机会,并逐步形成了学生海外工程实习的长效机制。“海外实习经历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国外同行的工程标准、施工技法,为毕业后继续从海外项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郁海杰是国际工程方向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参加了6个月的马来西亚工程项目实习,并结合实践经历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

在科学谋划“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北京建筑大学还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国际交流合作资源,为学生打造国际化的实践平台。联盟主席、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表示,2021年,联盟将继续推进与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探索基于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共建建筑类教学国际实习实训基地,并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联合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相关的科技方法技术研究、产品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市场开拓。

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联盟也将着力打造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2021年,推进联盟成员间共享优势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推进联盟成员间的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授。采用实体课堂、虚拟课堂、综合实习等多种方式,联合开设以城市设计、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领域的系列课程,并为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国际职业(专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

北京建筑大学

供稿:郭雅婧高蕾

编辑:朱家锐

责编:高蕾

审核:蒋捷黄鹤

北京建筑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建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建筑大学-让“京味儿”走向世界 让“国际范”落户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