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招生咨询电话(010)67391502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招生咨询电话(010)67391758
学部介绍
材料与制造学部(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成立于2018年10月,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整合组建而成,2020年4月正式开始实体化运行。学部设有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院等两个教学院,智能机械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院、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等4个研究生培养机构,34个科研研究所(院、中心),8个职能办公室。
1
师资队伍
学部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含本年新增1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本年新增)、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含本年新增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7人、北京学者1人,共获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300余项。
现有在编教职员工483人,其中专任教师385人、其他专技57人、管理人员38人、其他人员3人,其中正高职称115人、副高职称162人、博士生导师100人。学部在校生共3636人(含留学生43人,港澳台侨学生2人),其中本科生1376人、博士研究生506人、硕士研究生1754人。
左铁镛院士
国家级教学名师
聂祚仁院士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
育人团队负责人
2
教学资源
学部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其中,材料学和光学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学科均进入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前250名。学部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光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光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个(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部还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并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
学部现有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30余个,其中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示范中心。
学部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团队、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4个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入选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5个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获批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0余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3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
(按机械类大类招生)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北京市一流重点建设专业/
**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的地方高校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面向国家、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科技密集型先进制造相关行业,聚焦京津冀一体化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基础,具备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与检测等核心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运维、集成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宽广国际化视野和复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图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机械工程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单位。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国特色专业、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专业,于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连续四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有效期延长认证),即本专业所授予的本科文凭得到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间的相互认可。2017年首批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专业建设有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材料力学、机械设计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机械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图 创新与实践开放平台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中60%去向集中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装备等行业的企业与科研院所等;40%在国内或国/境外读研深造,并且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此外,学院与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京仪集团、北汽集团、北京现代、航天院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形成了本科生就业绿色通道。
智能制造工程
(按机械类大类招生)
(与西门子携手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
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掌握机械、材料、电气、工业互联网等基本原理和知识,工程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获得良好工程训练,能够胜任网络协同制造业态下的创新产品设计、智能生产管理及智能服务运维,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
专业依托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目前拥有5个一级学科。拥有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图围绕“四维”课程体系,以典型产品的智能制造过程为引导,建立基于学习工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示意)。
就业方向:
毕业生以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系统架构、规划,创新产品设计、智能生产管理和智能服务运维为专业特长,90%具有从事在京国际企业总部和国家重点企业进行系统规划、新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60%具有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出国留学的能力,10%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图 北工大与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携手共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
测控技术与仪器
(首个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全程导师制”的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向国家、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精密计量检测、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培养具备光、机、电、控等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精密测量、先进无损检测、智能传感与仪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
在工作岗位上,具备高度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职业操守,具有沟通交流、终身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能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及相关政策法规。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或学习深造,能够主动适应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工作团队中能作为主要成员发挥骨干作用。
图 石照耀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面向智能设备的微型传动成套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是全校首个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全程导师制”的专业,在2014年首次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再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颁发的见习工程师专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所获学位将得到《华盛顿协议》所有会员国的认可。
图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实验室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精密测量、先进无损检测、智能传感与仪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30%以上的毕业生继续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与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就业绿色通道。专业保研率10%左右,保研的学校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一流重点建设专业/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北京市品牌专业)
(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专业面向首都和京津冀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应用工程原理在解决与材料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中发挥有效作用,能够使自己的工程行为符合道德伦理要求,能在跨领域团队中有效沟通、交流协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毕业学生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信息、有色、建材领域的科技型企业(研究、设计院)、检测认证机构、行业咨询服务机构等,从事新材料产品工艺研发、材料检测认证、工程设计咨询等方面的工作,经过5年左右实践,能胜任技术主管工程师、研发团队骨干或项目管理工程师。
图 金相观察是通过材料微观世界的钥匙
图 电子封装是芯片及电子产品
制造中的关键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学生能在材料科技型企业(研究、设计院)、生产型企业、应用型企业、咨询服务型企业等,从事新材料产品研究、新工艺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规划咨询、审核认证、材料的工程应用、科技管理和经营、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而且可以通过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软件工程硕士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深造。我院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完整体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为本科生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图 特色实习
纳米材料与技术
(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本专业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与发展定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独立创新能力、具备学科交叉优势并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与计算机基础,掌握先进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的专门技术与业务能力,适应信息、能源与环境等重点领域的发展需求。
图材料设计与仿真高性能计算平台
图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制备实验室
就业方向:
学生就业有多种选择,可在国家和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大公司等就业;可通过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工程硕士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深造,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完整体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为本科生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信息、能源和环境,也可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及国家安全等行业就业,从事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和应用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图微纳加工平台 (左)
微纳器件制作室紫外光刻系统(右)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北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严谨的科学道德和高尚的家国情怀,掌握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制备流程、工艺装备、服役性能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多向循环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了解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具有解决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资源循环工程、资源综合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工艺流程设计、项目管理和政策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图 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室
图 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软硬件设施
就业方向:
毕业学生能在工业企业、科研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及国际跨国公司从事资源与材料方面的设计、工业规划;清洁生产咨询、评估、管理;工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绿色产品设计、认证认可咨询评估等工作。通过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工程硕士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深造。我院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完整体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为本科生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图 金属湿法分离提纯、循环再造中试生产线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色盲限报。
材料与制造学部欢迎您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