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华北电力大学: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校园新风尚
百年辉煌、恢弘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怎样让师生真正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受教育、有收获?华北电力大学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当做学校的头等大事,创新思路、扎实推进,让党史学习教育在校园中落地生根。
上下联动,上好党史教育“必修课”
学校党委统筹设计,缜密部署,发动各级党组织对师生党员进行全覆盖式学习动员,每周召开工作专班调度会,派出校级巡回指导组深入一线,确保动员一插到底、工作推进到底、督查指导到底,防止“上热中温下凉”。
校级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赴西柏坡、正定、雄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地研学,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解决“往心里走”的问题;举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邀请黄宗良等专家学者做辅导报告,通过专家导学,提高站位,深化理解,解决“往深里走”的问题;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校级领导干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同参加,系统梳理党史脉络,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定好每周学习的课程表,解决“往实里走”的问题。
用好课堂主渠道,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思政课课堂内外联动考核方式创新,全面实施‘一轴三联动’创新机制。建立思政课专题化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调研和质量问诊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新能源学院杨世关教授参加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会议,以新能源专业导论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途径与方法探索,描绘了新能源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蓝图。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制定并发布了《“课程思政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以项目建设形式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师生广泛参与,构建多渠道、全方位学习培训体系。红军烈士子女刘松柏(64级校友)、梁汉平,北京延安儿女故事团成员朱新春、芦继兵陆续做客明德大讲堂,讲授“让信仰点亮人生”红色故事;党史知识被纳入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青年干部读书班、为师之道示范班等专题培训必修课,在党员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等关键环节夯实信仰之基。
创新载体,打造党史学习“新场景”
学校坚持在创新活动载体上下功夫,持续推出一批名头响、参与广、深受师生欢迎的党史学习教育“招牌硬菜”,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场景。
看展览、唱红歌、健步走……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起来。学校举办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图文展和“初心之地,红色之城——上海·党的诞生地”巡展,让师生足不出户在校内看展览;举办“唱支歌儿给党听”五月花海合唱比赛,依托立学读书会、师生宣讲团开展读书宣讲活动,创作排演红色话剧,开展红色记忆打卡学习,设计开发“线上重走长征路”小程序,形成“读讲唱演行”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
学校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造青春时尚版网络思政“金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华电机关”“华电学工”等平台及各院系公众号,协调联动,综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作推出了“我为什么入党”“星火之音”等视频、音频、图片、漫画作品,力争把“有意义”的故事讲的更“有意思”。
解困开局,激发服务师生“新实践”
学校坚持学做结合、远近结合、内外结合,从三个途径、分三大问题自查任务清单,梳理出涉及国家战略3项、学校发展31项和师生利益38项拟办事项,切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
把学党史与服务师生结合起来,做到“渠道通、问题明、**快”,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3月底北京校部各个宿舍楼全部安装了层浴、接通了热水,学生洗澡冲凉不用出楼了;法政系多方收集调剂信息,设立“临时远程复试室”,帮助学生黄书馨圆了深造梦;后勤部门组织学生餐厅进行厨艺大比武,菜品不断上新,味道也更好吃了;校医院开通离退休教职工体检绿色通道,离退休工作处安排专人全程陪护高龄老同志体检。
把学党史与优化校地合作结合起来,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社会治理的急难险重问题,在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科技支撑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与昌平区、海淀区14个社区与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党组织“牵手”合作,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社区治理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百生百社”调研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社区实习、推进实践性教学系统化落地、建设“新文科社会实验区”等活动,围绕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与社区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一起 “办实事、开新局。”
学校还致力于把学党史与解难事结合起来,出实招,求实效,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把学党史与谋大事结合起来,紧跟中央部署、紧贴行业需求,着力解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和服务能源电力领域的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
华北电力大学的校园里正在掀起一股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党史这部生动丰富的“教科书”迸发出耀眼的真理之光,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