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植物在艺术中生长

北京实验学堂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案例分享|植物在艺术中生长

北京实验学堂

Mark Niedermann | 2021 Olafur Eliasson

我希望“生命”能够鼓励参观者在一个被扩展的、开放的、不确定的景观中体验自己,作为复合的生命体,参与到更广阔的、脱离规则的生态环境之中。

文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Text: Olafur Eliasson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感兴趣于从广泛的、以生物为中心的视角,而非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去思考生命。我发现自己正在将名词转变为动词,比如,在做展览的时候,我试图将“树”变为“种树”,为的是能够感知到超出我们人类通常可以想象到的观点。

人类的生命,与所有哺乳动物一样,依赖于氧气的吐息。追随人类学家Natasha Myers和Timothy Choy的看法,我认为生命也是一场“共谋”,它关乎于其“共同呼吸”的词源,也关乎于其在词典中的释义。我们与树“共谋”,与他人共谋,与我们的地球共谋。

北京实验学堂

展览一瞥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与周围事物以及远超于自身所在环境的结构和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我们便懂得了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可控性。我们的行为和互动均发生在不确定和无法预测结果的情境之中。借用人类学家Anna L. Tsing的话来说:动荡,似乎是不幸者的命运。如今看来,我们的生活无不处于动荡之中,尽管此时此刻我们的口袋并非空空如也。

我的艺术作品,“生命”,它与贝耶勒美术馆的空间、周围的公园、城市景观乃至地球交织在一起,同时,它们通过在其中相遇的每一个人和事物而变得生动起来。

北京实验学堂

从草地望向美术馆空间

“生命”呈现的是一个未来的景观模型。它欢迎着人们的进入。几年前,当贝耶勒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的主管Sam Keller第一次和我讨论这个展览时,我就在想,何不让一切人事物都参与其中?我们可以邀请地球上的植物和各类生命进入这个展览。除了将大门敞开,我还决定移除那些将外部环境隔绝在美术馆之外的结构边界。在此我要感谢美术馆方,以及创造它的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他们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关照,帮助我将玻璃幕墙小心谨慎地从建筑中拆除。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水池和步道

北京实验学堂

未来的景观模型,欢迎着人们的进入

和美术馆一起,我们放弃了对艺术品的控制,可以说,我们把它交付给了人类与非人类的观众,交付给了植物、微生物、天气和气候——许多都是美术馆竭力阻隔在外部的因素。相反,我们所做的正是欢迎它们的进入。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内部空间

北京实验学堂

连通的空间

我希望“生命”能够鼓励参观者在一个被扩展的、开放的、不确定的景观中体验自己,作为复合的生命体,参与到更广阔的、脱离规则的生态环境之中。它邀请人们在景观内部收获“全景式的认知”,它使人们意识到:存在于身后的世界、两旁的世界以及头顶上方的世界,与存在于你眼前的世界同等重要。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沉浸式的全景体验

北京实验学堂

展览夜间全貌

虽然“生命”看上去是用“自然”占据美术馆的整个空间,但它同时也展示了一种具有显著雕塑性质的体验。覆盖着大部分空间的“绿水”被注入了萤光素钠,是一种用于研究水流的无毒染料,我用它来表现水的存在。作品中使用的植物有矮株的睡莲、贝壳花和水蕨等等,他们由我的好朋友、景观设计师Günther Vogt精心挑选。

北京实验学堂

利用萤光素钠制造出的“绿水”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水与植物

“生命”是一个集体性的实验。它挑战了我们对艺术、自然、展馆和生活所持的惯有看法,并试图去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植物、动物、人类与微生物在这项作品中实现了共生。每一天,时间与天气的变化都影响着展览的发展与感知。

——贝耶勒美术馆主管Sam Keller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线上直播截图

Duy AnhNhan Duc (法国&越南)

春日谢幕,夏日狂欢,

大自然中植物全力以赴地生长绽放,

为了不在未知的秋末留下遗憾。

北京实验学堂

天空的顶峰 Les Cimes du Ciel

Duy Anh Nhan Duc将自然看做他一切作品的源头,经过不断的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他发现植物正是人们与大自然得以交互的一种媒介。为了表达植物那无与伦比的吸引力,Duy Anh Nhan Duc常常回顾童年,在那里他找到了人生之初对植物产生的最真挚的情感和热爱。因此,他有意选用人们在童年时所接触过的植物——四叶草、青苔、绣球花、各式各样的种子,以及最受大家偏爱的,不管何时都让人扑扑心动的——蒲公英。

数不清的蒲公英被集中起来,呵护起来,紧挨在一起。每一朵都是白白胖胖的,毛绒绒的,痒痒的,让你心里只有一个孩子般的想法——把它吹掉!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天空的顶峰 Les Cimes du Ciel

Duy Anh Nhan Duc于1983年出生在越南,十岁时来到法国,现在于巴黎生活和工作。这位视觉艺术家以自然为作品的母体,不断寻找一种独特的内在规律并让植物有着不同的视角。Duy Anh Nhan Duc 表示:“通过我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植物的独特魅力,通过视觉“捕捉”并记录下它在我心中唤起的情感,并将它呈现在我脑海中的叙事中。”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DANDELION LIGHT

或许对于 Duy Anh Nhan Duc 来说,植物世界是一个真正的宗教。“我的作品是我表达和分享我对自然的同情和尊重的一种方式,是一份向自然发出的交流邀请,在一个有利于与自然交流的地方。”Duy Anh Nhan Duc 同时指出:“正是这种沟通、这种联络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我的工作来意识到自然之美,意识到更深层次的神圣的特性。”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仁爱、保护和营养,一直是 Duy Anh Nhan Duc 的灵感源泉,他似乎有无数种表达自己的方式:种子、花朵、树枝、树皮、树叶之间敏感和微妙交织并互相呼应,让整个画面以惊人的力量震撼着观者,感受他捕捉到的瞬间美丽和短暂记录留下的深刻印象。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Monochrome en pissenlits

Duy Anh Nhan Duc 对于蒲公英的感悟和诗意的描绘,令 Ground 尤为觉得印象深刻。在他于2017年在 Galerie Bettina 画廊的个展 The Imaginary Herbarium 中,艺术家以蒲公英的种子为创作素材,传递自己对于童年的回忆和重塑。“如果说几何的、有机的作品能唤起人们的回忆,是因为它们可以让人回忆起童年时代,并将我们与自然通过某种纽带联系在一起。那么蒲公英对我的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在我看来,每个人对于它(蒲公英)的童年记忆都是美好并且欢乐的。”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Constellation

因此,为了唤起这份欢乐,Duy Anh Nhan Duc 花费了相当的耐心进行创作。他将一只只的蒲公英种子整理成球,并镶嵌在画板中,排列成大块的美丽图案。借由此传递人们内心对天空以及自由的渴求。在这一刻,你是谁,来自哪里全都变得不再重要,最重要并且珍贵的,是我们每个人仍有缅怀往事的力量。蒲公英作为记忆的载体为观者带来了一种简单质朴的童年乐趣,让大家再次回忆并沉溺于这份通过吹气就可以让数百颗超轻种子飞到空中的开心一瞬。

在自己的工作室,Duy Anh Nhan Duc 仍在不断和植物们进行着深度交流:蒲公英,三叶草,罂粟,绣球花,地衣…这位充满细腻诗意的艺术家通过不断的收集,吸收、反刍,将身边可见变成无价艺术品。这份永恒的艺术之美停止了时间的循环,揭开一种只属于微妙时刻的诗意。在意识短暂的在美好之间穿梭时,释出大自然所隐含的沉思与激进。

Wolfgang Laib(德国)

每到春夏季,Wolfgang都会在德国南部乡下的花园里,大量采集花粉,用于一系列花粉作品中。收集、筛选花粉、用纱网将花蕊和粉分开,这个从 1977 年开始一再重复进行的行为,被他视作一个"仪式",整个采集工作更象是一次自省的机会。当我们驻足于美术馆中,凝视着这个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物,感受时间的本身与自我,时空上的距离在此被悄然抹去。

花粉本身并没有叙事性,但这种形式简单的物体,却蕴含着艺术家对信仰的思考,对弃医从艺的他来说,心灵远比肉体更重要。他认为花粉作为植物生命的开始,明晃晃的黄仿佛吸收了太阳的颜色,被静置在那里的是万物深深的美丽与惊魂动魄。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编辑:宋俊凤

参考文献:

https://www.sohu.com/a/399762363_611122

https://www.网址未加载/life-by-olafur-eliasson.htm

https://mp.weixin.qq.com/s/rp3oloNAlHKvM6bSkFxWVA

—END—

实验学堂,觅同路者行。

报名详情请咨询:18670208885


命运垂青勇毅之士,北京实验学堂与你一同见证。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画室-北京实验学堂-案例分享|植物在艺术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