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时常误以为实验艺术是耍小聪明

北京实验学堂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人们时常误以为实验艺术是耍小聪明

我一直在想,在这样一份实验艺术学院招生考卷合集的小册子前面,应该表达一些什么?我想首先要做的是,要讲清楚我们这些年来出题的逻辑和用意是什么?其次重要的是,应该谈一谈人们对实验艺术都有着怎样的一些误解?加以澄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我们最渴望遇见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

1

我们这些年来出题的逻辑和用意是什么

实验艺术学院的试题每年都有所变化,不是因为我们喜欢和考前班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形成套路。我知道随着实验艺术学院部分课程的稳定化,会有一些在读的学生把这些课程传播到备考的考生中间去。备考者提前经历这些课程,其实对他们自己害处很大,对我们的教学也害处很大。因为这会造成入学之后的考生已经提前经历过一样的内容,失去了新鲜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似乎这些课程就是进入实验艺术学院的不二法则,似乎要考实验艺术学院是存在着某种“正规套路”似的。但事实上,我们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在面对新的情况的时候则应该产生也已经产生了新的“临时措施”。面对每一代不同的学生,我们的课程一直在更新,正是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临时措施,让大家去看到统一在这些临时性后面的真正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

因此事实上,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当某部分考卷呈现出统一的或相似的处理方式的时候,他们整体的得分都会一起被降低。因为这起码说明这样的学生不够特立独行。我们反倒会欣赏那种表面看起来处理手法不那么圆熟,画面可能也不那么好看,但是思路清奇,个性鲜明的作品。

过去很多考生养成的不好的习惯,在“造型能力”考试上也绞尽脑汁去出点子。其实需要展开想象力的,只是“创作方案”这一门考试。在“造型能力”这门考试中,我们是很想看到一个考生的质朴的研究能力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有误解。其实从“造型能力”这一科的出题逻辑上来说,我们挺想兼顾传统意义上的“造型能力”。我们不觉得传统意义上造型学科所考的素描能代表我们所说的造型能力的全部,但是我们所说的造型能力是包含传统素描的那些要求的,只不过我们会要求的更多。

传统造型能力训练:准确的比例、准确的造型、特征的把握、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协调,包括用光影色调笔触来塑造体积感和质感等等,我们觉得能够训练出一个人非常全面的把握画面的能力,包括对工艺流程的合理设计,它得有一种非常理性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才能完成。这些东西即使对于做实验艺术而言,我们也依然认为是非常重要和非常珍贵的。今年我们的考题要求画镜面不锈钢球,其实也正是有这双方面的考虑: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能力。我们要求画出球体所处的环境,那么等于要求大家默写。但是并没有规定这个镜面球体是在森林里还是在办公桌上,更没有要求你得画自己拿着这颗球看。所以大家平时熟悉的环境都可以画进去,还是宽容度很大的。但是在这种相当大宽容度中,我们要求画出真实的质感。其次是希望考核一种理性工作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这道题其实是很难的:你要画出球体的体积,这个球体本身得有明暗凹凸才能画出体量。同时你要画出镜面的效果,于是事实上得通过镜面中形象的扭曲变形再加上适度的光影变化来交代球体的体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有数学方法可以用的:你只要把这个球体画出凸起变形的经纬线,根据这个弧线来拉伸变形就可以非常好地画出物像在镜面球体上的变形。从卷面上看,少数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方法,有的学生尽管知道要画变形,但是凭感觉来,其实画出来的只是交通抛物面镜,而不是球体。我怀疑有的考生是对着考卷四角上钉着的图钉来画的。懂得去看图钉画的同学好聪明啊,但是他/她要是更聪明一定应该想到:这样画下来只是球面中间的一部分,并不是球体本身啊!

可以看到,仅仅是在这样一门《造型能力》考试里面,我们就同时要求传统的素描能力、默写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转换的能力。

此外我们会在《艺术修养与思维活力》的那门考试里面,去测试一个考生的知识广博度、逻辑思维能力和远远超出美术之外的文艺素养。最后我们在《命题创作》那一门考试里面,要考核一个人面对一个突然出现的命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时候同时要求广博的知识基础,清晰的表达能力、特立独行的想象能力。在这门《命题创作》的考试里面,想法交代得清晰不清晰更重要,画的好不好倒在其次了。

2

人们时常误以为实验艺术是耍小聪明

上面说到的这三种考试里面,其实最容易形成套路的是最后一门考试,也最容易形成误解。而人们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实验艺术是耍小聪明,并且以为这种小聪明是可以通过模仿某些特定的套路表现出来的。

在《命题创作》的试卷里面,我们渴望看到角度独特地来对应对命题的试卷,但这种角度独特是独特的关注点、独特的方法论和独特的兴趣而自然而然呈现的气质,而不是脑筋急转弯。

通常来说,你在平时对某个领域有独特的兴趣,拥有冷知识,你会很自然而然的用它来应对命题,就很容易获得独特的角度。比如说你非常喜欢音乐,当你面对一个要求在黄河边做生态艺术的题目的时候,你很可能就会使用带有泥沙的浑浊的河水,与清洁的河水来撞击鼓面之类的想法来创造出一个声音装置。又比如说你一贯喜欢研究古生物,对动物的解剖学了如指掌,能精准地画出古生物的骨骼,你在面对黄河这么一个命题的时候,你就很可能从黄河边的古生物入手做灭绝生物纪念碑。我们从这样的选择中,可以看出你对某个领域有偏执的爱好和研究的兴趣与深度,会认为你的知识准备独特,视角独特。

你要表现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你做公共艺术,你就应该合理地考虑这件作品的位置,它的体量,它所要面对的公众,它的可操作性,甚至应该考虑到它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维修的困难和成本等等,这些问题考虑都到了,你就表现出较强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创作并不是智力竞赛,更不是脑筋急转弯,所以在这样的创作里面,你还是要表现出正常的人类情感。博大的人类情怀,对世界的苦难的关心,对不正义和暴力的愤怒,对人情世故的通情达理和细腻的感受,所有这些古老的情感都依然具有力量。“感人”、“优雅”、“质朴”、“纯净”、甚至于“美”,这些传统艺术的要求,经常依然是会打动评委和引人尊重的。

过度追求巧妙,有时候会陷入一种用心过于刻露的设计。艺术创作绝不是设下一个计策来让人中计,《命题创作》考试不是三十六计。你不是为了显得你比别的艺术家更聪明或者显得比观众更聪明而创作,更不是为了炫耀花哨的概念和技术,有时候,优秀的创作恰恰是胜在它的简单和直接,胜在它的“笨拙”和“愚蠢”。记住徐悲鸿老校长的教诲:“宁拙毋巧”。

你要做一件艺术创作,并不是要把自己表现成一个怪人,更不是表现成一个自鸣得意的怪人。所以,你不要故作深奥,更不要强词夺理。你一定不要只是表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脑子快的人。你一定不要仅仅是表现自己多么爱胡思乱想,多么奇葩。你还可以是一个纯洁的人,坦荡的人,有感情的人,欢乐的人,苦行的人,缓慢的人,真诚的人,热爱手工劳动的人。这么说吧,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但是绝不要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这就说到了最重要的那个问题:

3

我们最渴望遇见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连出了两年跟科幻有关的题目之后,今年出的是涉及生态艺术的公共艺术。很多考生实际上还是照搬为科幻而准备的内容,这类答卷通常都不会得到太好的评价。这些年里我们快速地迭代考题,之所以要这么做,确实就是为了故意打击大家提前按照某种套路进行准备的企图,其实就是要造成一种无从准备的印象。

因为一旦有可以进行准备的套路,在这个套路里走的越深的学生会显得越好,考试就无法真正测试出一个学生全面的能力。那样的话考得好的学生招进来,实际上并不好,就说明我们的考试失败了。自从我们开始逻辑题的考试以来,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考得好的学生招进来之后,确实就是好的。

我最渴望遇见的学生是那种不用进考前班,不用进行任何专门的准备,就凭着他本来的状态,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来考试的学生。他/她在平时就有广博的好奇心,并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某些个独特的领域,投入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独特的经验。他/她有一个比较平衡的知识结构,在对什么都略知一二的基础上,对某些领域能够专精下去。他/她能够从他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中汲取到巨大的快乐,那么他/她就会是一个有趣的人,并且能够长时间劳动,能够连续追问,今后也有更大的几率成为一个有贡献的人。

他/她最好在实验艺术之外,还有别的迷恋。比如他/她本来可以去读考古,然后心血来潮想要来考实验艺术,这样的学生很理想。他/她本来是想成为生物学家或医生,然后机缘巧合要来考实验艺术,这样的学生也很理想。

但是在这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比完整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沟通能力,独特的兴趣和研究能力,比所有这些加起来都还要更重要的,是一个学生要有大胆地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意志。

你来读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学院,不是无可奈何地来逃避,不是误以为这对你而言比较好考比较好混,而是意识得到,这里是你让自己发生改变的一个重大机会。你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就是为了使自己接上一个伟大的谱系,成为大师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或者说,你来这里,就是要努力地自我重塑,自我拓展,一直到你本身成为大师的!这是自命不凡的,但同时,这个伟大的谱系一定会让你谦卑。你们要谦卑地自命不凡。

大师不等于是展览办的最多的人或者作品卖得最贵的人,也不是大家都夸的人或者粉丝最多的人。大师是对艺术史作出最多贡献的人,是他人从他身上能够寻求最多帮助最多勇气最多能量的人。是因为他的存在,古老的卓越的标准就似乎还成立的那种存在。

我们的时代,庸人哲学和投机哲学正在到处大行其道,一阵阵的时髦会制造一代的网红。庸俗将变得理直气壮和理所当然,金钱的光芒和权威的傲慢,会自以为可以碾压真理。但其实所有的时代都是这么坏的时代。我们的时代并没有越来越坏,我们的时代并没有比过去更坏。时代们没有一路崩溃地坏了下去,没有坏到一塌糊涂,是因为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人挺身而出。在孔子的时代和苏格拉底的时代,庸俗也同样是理直气壮和理所当然的。你们要决定挺身而出。卓越的标准,就是古老的标准。

2021.4.14

—END—

实验学堂,觅同路者行。

报名详情请咨询:18670208885


命运垂青勇毅之士,北京实验学堂与你一同见证。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画室-北京实验学堂-人们时常误以为实验艺术是耍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