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艺术史上每一件经典的画作,都是艺术大师灵感和激情迸发的产物,它们唤醒我们的心灵,带我们到身体无法抵达的远方。
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越高,对美、对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也就越深刻,而艺术大师们往往有着更敏感的心灵,对人生的真谛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
在此将与你分享10位艺术大师的画作和人生故事,愿你能够有所领悟。
01
列奥纳多·达·芬奇:为求知而求知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达·芬奇,堪称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思想深邃、多才多艺,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
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有一大一小两幅最为著名:不到3张A4纸大的《蒙娜丽莎》和4米高、9米宽的《最后的晚餐》。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达·芬奇的古怪性格概括起来就是:任性的完美主义。他拖延着不交稿,一生都携带着《蒙娜丽莎》这幅画,不断修改完善,想起来就画几笔,直到死去。经现代技术分析,这幅画的颜料有二十多层,“色彩透视法”和“晕涂法”都是在修改《蒙娜丽莎》的过程中被发明的。达·芬奇在题材上、技法上的探索和不断创新,推动西方美术前进了一大步。
(图源:《致敬大师:素描肖像》)
达·芬奇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探索而探索,为了求知而求知。他并非为了生存等原因去做这些,他测量了人体的每一个部分,计算了它们的比例关系,他研究啄木鸟的舌头……这一切只是因为好奇,纯粹的好奇。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02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关注自我
Albrecht Durer
1471—1528
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丢勒,他在二十多岁时的高水准木刻版画就已经使他称誉欧洲,被普遍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丢勒一生创作了近10幅自画像,涵盖了速写、素描、版画和油画各种不同的手法,清晰地勾勒出他的一生,他也因此被称为“自画像之父”。
(图源:《致敬大师:素描肖像》)
丢勒的自画像之所以能闻名世界,不仅仅是因为他英俊的容貌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要知道,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方基督教艺术里,画像只能描绘神,而人被认为是丑陋卑微的,当时自画像被认为是对艺术的亵渎。丢勒却认为:艺术家是背负使命的天选之人,绝不能被世俗的舆论淹没。13岁的丢勒画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幅自画像,这也是西方美术史上的第一幅自画像。
(图源:《致敬大师:素描肖像》)
丢勒用他的自画像向世界宣告着他是谁,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是关注自我价值的一种强有力的证明。关注个体,充满颠覆的勇气,是丢勒这样的文艺复兴先驱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03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追求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代表作有《大卫》《创世纪》等。
(图源:wikipedia)
与达·芬奇生在同一时代的米开朗基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好胜的他即使拼尽全力,也想要跟达·芬奇争个高下。创作西斯廷天顶画的时候,他只身一人在脚手架上,挺着脖子昂着头,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才留下了这幅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超过300个人物的史诗级巨作。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追求艺术不仅仅是靠天赋,克服孤独和劳苦带来的磨难也同样重要。正如他所说的:“如果知道我为精通技艺所付出的努力,就不会感觉如此神奇了。”
(图源:《致敬大师:素描肖像》)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有力证明,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看似不可能的想法。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04
拉斐尔·桑西:跨越式成长
Raffaello Santi
1483—1520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在他仅有的37年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300多幅精彩绝伦的作品,特别是他那些以圣母为主题的画作,在神性之余赋予玛利亚母性的光辉和女性的温柔之美,将古典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图源:wikipedia)
经过后人的考证,拉斐尔在作画的时候使用了“暗箱”技术,暗箱是一种光学仪器,类似于现在的投影仪,可以把图像投放到指定的平面上,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绘画的效率。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死磕,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也正是拉斐尔在短暂的生命中如此高产的原因所在。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我们并不否认高手的才华与努力,但真正让他们成为大师的,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隐藏的规律的伟力,这放大了他们的努力,让他们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05
让 - 弗朗索瓦·米勒:回归平凡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让 - 弗朗索瓦·米勒,法国巴比松画派创始人之一,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他是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画家之一,他创作的乡村风俗画,在法国画坛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米勒的作品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农村的面貌,歌颂了农民,描绘了劳苦阶级的命运和悲伤,既描绘了他们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了他们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当时,法国刚刚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的风头完全盖过农业。可是这时,米勒却反过来,俯下身关注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农民,认认真真地描绘平凡的人和平凡的生活。在米勒的画里,有最原始的人对大地,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念,只有回归到平凡,我们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06
克劳德·莫奈:敢于颠覆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国著名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尤其擅长光与影的表现,“印象”一词便是源于他的名作《印象·日出》。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莫奈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便是“颠覆”,莫奈颠覆了传统的绘画技法,颠覆了绘画的题材,甚至颠覆了画家的作画习惯,创作了全新的绘画形式。
莫奈发明了一种叫作“色彩分割法”的作画方法,把本来应该调和在一起的颜料,不经过调和就直接画在画布上,站远一点看他的画,那些色块会因为我们眼睛的“视觉混合”调和在一起,浑然一体,十分亮丽。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醉心于大自然的莫奈还颠覆性地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连作,他会围绕一个主题连续作画,表现同一个场景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的不同样貌。一个干草垛,他就不知疲倦地画了30多幅,还有他的集大成之作《睡莲》,一共有近200幅。凭借对大自然的爱和对艺术的创新追求,莫奈翻开了西方美术史新的一页。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07
皮埃尔 - 奥古斯特·雷诺阿:美是永恒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印象派著名画家雷诺阿最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甜美、悠闲,有着明亮的脸庞和细腻的双手。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见到人间疾苦,大多充满着温暖和微笑,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创作带给人们愉悦和满足。
(图源:wikipedia)
但雷诺阿在47岁的时候就患上了风湿病,此后30年,他每一天都饱受风湿骨痛的折磨,69岁时,他甚至全身瘫痪,再后来僵硬变形的手指连画笔也夹不住了,他不得不让家人把画笔塞进他的指缝里,靠转动手腕作画。但他没有被病魔打败,而是继续着他对美好的追求,他说:“痛苦易逝,但美永恒。”只有内心感受到世界美好的画家,才能用笔把欢乐带给世人。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既然痛苦总是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朝美的方向看呢?只要心里有光,光就会照进我们的心里。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08
亨利·卢梭:超越规则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卢梭,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他40岁才开始自学画画,他的画作带有天真和原始的特色,大名鼎鼎的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
(图源:wikipedia)
卢梭的画看起来十分粗糙,未经科班训练的他不擅长处理人物的四肢,甚至会扭曲他们的比例,但有评论家说:“自学成才的卢梭因为笨拙的构图和透视而受到嘲笑。但如果他受过训练,我们所知道的现代艺术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有人困于生活的琐碎庸庸度日,也有人不甘平庸,在彷徨中奋力向前。卢梭在他的画中为我们开辟了一个逃离单调现实的梦幻世界,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09
保罗·高更:仰望月亮
Paul Gauguin
1848—1903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高更的画作呈现单纯朴实的平面化特征,形象高度概括、简洁又形神兼备,富有形式感、秩序感、韵律感及节奏性,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他对色彩的使用启发了综合主义,也为原始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图源:wikipedia)
高更后来去了远离都市的塔希提岛,在那里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在塔希提岛,高更找到了一直追求的东西——一种没有经过规则和文明束缚的生命力。他画中有五颜六色的热带丛林和热带岛屿原住民,他的画仿佛脱离了西方美术史,将我们卷入另一个时空。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在文明不断前进时,也许只有回溯原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毛姆把高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当人人都在看着地上的六便士时,总要有人先抬头看到月亮。
(图源:《致敬大师:色彩风景》)
10
文森特 梵高:绚烂燃烧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荷兰后印象派著名画家梵高的画作带有强烈的力量和感召力,色彩艳丽奔放,造型狂野夸张,笔触粗犷厚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好似在激情的支配之下随意挥洒而得,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在生命的许多时间里,梵高贫病交加,但透过他的画作,我们看到的是他饱满而热烈的心灵,是最纯粹的情感流淌,是源源不绝的热切期待和渴望,梵高说:“完美的作品,是从艺术家的灵魂中诞生的。我宁愿在激情中死去,也不愿在平庸中苟活。”世人爱梵高,是因为他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对生活的无尽热爱。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叔本华曾说:“生命的痛苦无法避免,但它是生命的肯定因素,人经历过痛苦反而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苦难并不完全是让人悲伤的坏东西,一切的苦难都为梵·高点燃了艺术生命里熊熊燃烧的火焰。
(图源:《致敬大师:速写人物》)
***点击关注视频号***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屹立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