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讲座 |《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与道德生活的真实寓言

北京实验学堂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堂讲座 |《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与道德生活的真实寓言

《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与道德生活的真实寓言

主讲人/ 徐欣恺

主持人/ 沈聪

腾讯会议/VooV Meeting ID:558 257 4044

讲座时间

2021/3/5

北京时间19:00-21:00

柏林时间12.00-14.00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主讲人简介

徐欣恺

徐欣恺,曾就读于山西大学哲学系,现就读于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与艺术史系。

《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与道德生活的真实寓言

1855年,有史以来的第二次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办,而法国一年一度的沙龙展览也与其合办,成为其中的艺术分展。这在当时对很多的法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大事件:一方面,法国当局与三年前刚刚被加冕为第二帝国皇帝的拿破仑三世都想利用这次世博会来宣传自己治下的法国的繁荣与强大;另一方面,法国艺术界也都或多或少地被当局的这种好胜心感染,开始为了展览以及展览之后的奖项而昼夜创作。在这种狂热的竞争氛围中,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如同其他怀着想与昂格尔(Ingres)或是德拉克瓦(Eugène Delacroix)这些上一代大师同台展出的野性的画家一样,也向负责筛选入围画作的评委组提交了他的十三件画作。这些作品中,最后只有两件遭到了拒绝。但就是这两幅被拒绝的作品,使库尔贝愤然携全部提交的作品离开世博会,并自筹经费举办了一场个人展览——一种当时还并不多见的展览形式。这场个人展览的场馆名叫“现实主义馆”,位于巴黎的Avenue Montaigne,与世博会艺术分展的场馆隔街对峙。而那两件被拒作品中的一幅题为“画家的工作室:一个决定了我的七年艺术生涯的真实托寓”的巨幅油画(598×361cm)(后简称“工作室”),成为了这次个人展览的主角。在这次带有挑衅意味的个人展览之后,这幅画迅速地淡出了大众视野,并沉寂了半个世纪有余,直到1920年被卢浮宫美术馆收购。从那时起,它才渐渐地重获了大师名作的名声。

北京实验学堂

L'Atelier du peintre. Allégorie Réelle déterminant une phase de sept années de ma vie artistique et morale/The Painter's Studio: A real allegory summing up seven years of my artistic and moral life

[Musée d’Orsay, Paris - Oil on canvas, 361 x 598 cm]

德拉克瓦,“三十年代的大师”,库尔贝当年个人展览的参观者之一,认为“工作室”“十分晦暗”。这种晦暗,一方面当然可以被字面地理解,也即指弥漫在整个画面中的模糊感与不明确的光线,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理解为这幅画作从标题到构图再到人物的选取与塑造中,所表达出的对任何解读的抗拒。哪怕它已经重新带上了名画的光环,我们却依然总能够在其中发现我们不能理解的问题;而每当我们经过努力获得了些许对它的理解,这种理解又会把我们引向新的问题——如同所有吸引人去研究的作品一样。

在本次报告中,我会首先简要地介绍关于“工作室”的基本信息。随后,我将会对这件作品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我会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史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库尔贝1854年底与Champfleury的通信内容。紧接着,我将尝试处理三个直接从作品本身与这些一手史料中产生的问题,它们分别关涉到:

1. 作品的成形过程;

2. 作品部分的划分;

3. 画作中人物的身份。

最后,我将概括地描述关于这副画的研究现状,并介绍学界中三种经典的对这件作品的研究进路,它们分别来自:Klaus Herding(1978),LindaNochlin(1988),Michael Fried(1992)。

徐欣恺


北京实验学堂

北京实验学堂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画室-北京实验学堂-学堂讲座 |《画家工作室》,我七年艺术与道德生活的真实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