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暗滋生的角落
一些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
蠢蠢欲动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网络防诈骗指南》
出炉啦!!!
第一章 骗术解密篇
(一)利用电信、网络进行诈骗
(1)电话、短信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发短信说你的银行卡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几千元要你及时还款,或者说你中奖了,你有快递邮件未取,你电话或网络欠费了,甚至还有的说你家人、孩子或同学朋友遇到危险了等等,如有疑问请咨询xxx电话。当你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你将一步一步被对方诱导或威胁进入圈套,例如对方会说你个人资料泄露了,你卷入了非法活动,要求你将自己各个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到他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上,如果你听从了对方,那么你所转出的资金将一去不回了。
(2)盗用社交账号或学生信息诈骗
盗用他人QQ或其他社交账号,用盗用账号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方,通过银行向他付款,进行诈骗。
(3)网络刷单诈骗
一般情况下,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承诺“钱不用你还”,大学生在骗子这样的蛊惑下,对这种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从而财产受到损失。
(4)网络交易诱骗
通过互联网网上交易诱骗,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谎称“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电脑等物,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骗取他人财物;或是开始让你每次投资几百元(如购买Q币),对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至更多以后,对方就消失了。
(5)虚拟货币诈骗
2020年底,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曾对一起以虚拟货币为包装的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公开宣判,79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分别获刑。
这个犯罪团伙往往“盯上”有经济实力的客户,通过直播间、微信群交流,鼓吹虚拟货币产品的升值空间。客户投入真金白银后,前期虚拟货币会不断上涨,让人小有盈利,诱导客户持续加大投资。当投资达到一定数额后,该犯罪集团会操控虚拟货币断崖式下跌,造成客户亏损的表象,以此骗取被害人财物。
专家提醒:投资者要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虚拟货币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行为。不要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不要盲目跟风炒作,时刻警惕投机风险,避免自身财产损失。
(6)“假促销”的消费陷阱
大学生小张最近在某软件看中一台号称“砍价免费拿”的电子琴,进入砍价页面,点击软件推送的红包等选项后,页面提示“砍价进度已超99.99%用户”,不时跳出的“好友已砍价成功”和“确认收货地址”等字眼,让小张感觉0元拿下商品并非难事。然而,在按照平台指引将砍价链接分享给几十名微信好友后,剩下0.01%却始终“砍”不下来。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警惕日常消费陷阱的同时也应理性消费,遇相关纠纷时依法、理性维权,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7)“网暴”讹财
13岁的佳佳(化名)是深圳市一名刚上初中的女学生。因和同学发生误会,辱骂、污蔑佳佳“交往多名男友是‘渣女’”的内容突然出现在多个微信公众号上,并在同学间迅速传播,令佳佳痛苦不堪。不法分子还以“有偿删帖”为名对该女生进行敲诈勒索,致其身心受创。
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是网络活动的重要主体,但他们认识能力往往有限、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她呼吁家长、学校、社会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与防范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普法宣传,送法进校园、进社区,以案说法、以案释法,防止他们掉进网络犯罪陷阱。
(二)“校园贷”诈骗
(1)不良贷
某些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
(2)高利贷
以看似较低月息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3)多头贷
指诱导学生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4)传销贷
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5)裸条贷
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
(三)其他诈骗类型
(1)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2)签订虚假公司合同
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3)推销诈骗
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
(4)博取同情心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名校大学生或其他人员,借用手机打电话、银行卡汇款,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上关系,述说自己困难,博取同情心,寻机诈骗或行窃。
第二章 防骗指南篇
(一)信息保密不可少
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个人情况、手机号码以及家中的电话号码等,手机中父母、亲戚的电话最好用真名显示,不要出现容易透露出双方关系的字眼;不要将自己的手机、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银行卡等重要物品借给他人使用或交于他人保管;不要填写各种来历不明的表格,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以防信息露,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以可乘之机。
(二)戒除贪婪最重要
勿信“天上掉馅饼”,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贪图优惠和方便,办理业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遇到上门推销不要轻易购买;预防银行卡诈骗、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不要相信未经核实的退学费、中奖、捐助等信息、电话,不要贪图小利以免上当受骗。
(三)提高警惕是常态
勿信不明证件物,一些犯罪分子为了博取同学的信任,会提供伪造的证件(如学生证、身份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辨别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四)及时沟通是法宝
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实习、求职等到学习和工作场所之外的地点赴约、面试、就餐时,保持通讯畅通,牢记紧急求助电话;与家长约定好汇款条件、方式,让家长不要草率寄钱;凡是涉及钱财往来,或要求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的行为,必须三思而后行,至少应该先向家长或辅导员老师打个电话确认后再决定是否行动。
警惕!您正遭遇诈骗
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短信要注意了!这说明你可能正在遭遇诈骗。
内容是:“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您正在与尾号8331的涉诈电话存在通话或短信行为,正遭遇‘虚假征信’诈骗,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
# 遇到诈骗我们该怎么办? #
1、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当遭遇了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冷静,切莫慌张,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如钱财、物品等,可以的话,可列出损失清单,供报案所用。
2、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确定了损失之后,我们必须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有的受害者扣回损失心切,未经报案便私下联系网络诈骗者,并且轻信了其提供的退款、退物的谎言,二次受骗,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3、想尽办法、尽快止损
报警之后,我们可想办法进行止损,如尽快联系开户银行,要求冻结我们自己的被骗账户,为联系银行、报警,进一步止损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4、搜集证据、妥善保存
网络诈骗者一般都是通过媒介与被害人接触联系,如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首先受害者要保存所有证据,以及交易记录,最好有银行的交易记录,还要网络聊天记录,与对方的联系方式。
5、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
被骗人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嫌疑人住所地报案,就是你可以选择在你的所在地报案,如若你清楚犯罪嫌疑人在哪,也可以去其所在地报案,两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报案后均应受理(受理并非立案)。
6、如实反映案件情况
公安机关破案主要根据被害人的陈述以及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中在计算机网络上遗留的数据信息,利用专业技术和工具,分析判断犯罪人的有关情况,追踪犯罪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的位置和有关数据,以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开展侦查工作。有的受害人因受到网络诈骗受害人的懊悔和羞愧,而很少报案或者即使报案也有隐瞒事实的,给公安机关破案加大难度
温馨提示
1.不要以为诈骗离你很远,互联网时代,网络诈骗就在身边,每时每刻都可能有人被骗,不论有钱还是没钱。
2.网络是虚拟世界,你以为的未必就是“你以为的”,在网上购物、交友、点击链接时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识别诈骗陷阱。
3.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也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信息,更不要轻信对方的指引进行转账操作。
4最后的最后,如果遇到诈骗,要沉着冷静,及时向亲朋好友求助或直接拨打110报警。
主编:卢慧
副主编:萧俊超
编辑:王继斌、瞿娜
校对:王亚飞、李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