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历史征程,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追忆历史,百年节点,恰逢其时。
听故事,学党史,守初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重庆理工大学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栏目《百年华章颂》,以党的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为线索,讲述典型事例、回顾历史人物,带领全校师生一起温故知新,鉴往知来,砥行致远。
第48期
瓦窑决策 联合抗日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本次会议分析了国内局势,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思想,并且制定了未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九·一八”和“华北事变”后,蒋介石方卖国投降的不抵抗政策令日本侵略者变本加厉,使得中华民族主权所面临的危机进一步加重,甚至直接威胁到全国人民的生存。于是在1935年后,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一股股高涨的抗日民族运动潮流,全国的革命事业都迈向新的高度。此时,“一二·九”运动时期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号召被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在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形势下,党迫切需要重新分析国内情况、制定新的领导方针政策并且修正在党内存在的“左”倾主义思想。
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本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式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顺利制定和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毛泽东在瓦窑堡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聚和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并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决议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人民共和国”。
瓦窑堡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并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特点,规定党在当时新形势下的路线策略。
民族革命的新高潮警醒了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落后阶级;众多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也加入了革命队伍;部分的民族资产阶级、乡村富农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也开始对革命采取中立的态度以至有参加的可能。党应当积极地采取各种适当方式方法争取这些力量到反日斗争中来。决议指出,党应利用地主买办阶级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利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应该采取这样的策略。
毛泽东在报告中精确分析了对于民族资产阶级饿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他提到了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国民党营垒是要发生决裂的。总体来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变化了中国各阶级的相互关系,扩大了民族革命的势力范围,削弱了民族反革命势力的力量。因此,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要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会后,毛泽东根据会议决议精神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政策。
瓦窑堡会议旧址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解决了最迫切的政治路线问题,总结了国内战争的经验,批评了“左”倾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近现代史》
组稿:宋振川
编辑:魏相龙
海报:石玉婷
校对:李林平
审核:罗鉴益付筱竹
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出品
精彩推荐
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开学典礼丨7156,筑梦启航!
重要的事情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