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进藏公路,催生一所学校。10月2日至5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国家记忆”之《巍巍川藏路》,详细讲述了重庆交通大学(简称重庆交大)建校历史以及为修筑川藏路所付出的流血牺牲和壮志豪情。
栉风沐雨,热血肇建川藏路
1950年,国家决定打通千山万水,修建川藏公路,收复边陲,解放西藏。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的穰明德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在目睹了赤手空拳的战士用血肉之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后,穰明德十分痛心,在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搞好交通建设绝非易事,没有交通专业技术与专业人才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怀着急迫的心情,他向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提出了筹建一所交通专业高等院校的希望。
1951年11月,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诞生了。开学典礼上,首任校长穰明德发出了铿锵誓言:“我们铺路架桥就要有‘誓为前路坦途,甘当铺路石头’的豪情和奉献精神!”铭记老校长嘱托,1953年、1954年的80余名道路和桥梁专业毕业生义不容辞地走向了川藏公路施工现场,为天路奉献了青春与热血。
1951年开学典礼师生合影
1952年,穰明德到北京汇报川藏公路建设情况,获得毛主席亲笔题词,激励着一代代重庆交大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做献身教育事业和西部交通建设的“铺路石”。从雪域高原的“共和国1号工程”到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从“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到展翅腾飞的大兴国际机场;从10座世界最大跨径桥梁的惊世之作,到南海岛礁的填海筑港;从长江“黄金水道”的整治通畅,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通江达海;从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的应运而生,到沙漠绿洲的生态恢复;从携手钱伟长院士创办享誉世界的《应用数学和力学》,到争创1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重庆交大培养了一代代践行“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精神的有用人才,创造了一批批推进交通现代化进程的科研成果,攻克了一项项架桥铺路、治河筑港的技术难题,诠释和践行着历久弥新的“两路”精神,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70载光阴培养特色交通人才
七秩积蕴,砥砺前行,70载光阴造就了怎样的重庆交通大学?
“70年来,学校坚持扎根西部、特立交通、面向社会,培养实干人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工程实践锻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彰显了交通人才培养特色。”重庆交大党委书记李天安说。
目前,重庆交大现有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33门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创设航空学院,建成“水陆空轨”大交通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交通装备、运输服务和交通治理等交通行业产业领域全覆盖。近年来,重庆交大连续两轮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重庆交大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汇聚了两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青、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160余位国家及省部级人才,敬业精业、善教善育。专任教师1520余人、高级职称者约占51.12%。重庆交大人主动贡献国家和区域行业重大科技需求,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培育,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
润物无声,重庆交大现有在校生近3万人。学子荟萃,砥砺进取。学校奋进新时代,主动拥抱智能文明和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学生踊跃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有上万人次学生参加100余项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1600余项、省级奖励3300余项。
重庆交大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需导向,引导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积极创业”的理念,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一大批重庆交大人
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奉献青春和热血
聚力“卡脖子”技术攻关
七秩风华,钟灵毓秀。70年来,重庆交大主动聚焦国家和区域行业重大科技需求,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3个国家级、4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研发机构,以及3个院士工作站,形成了水陆空齐备的科研平台集群。“十三五”期间,重庆交大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0余项,科技服务合同近2500项,科研经费共计10亿多元,80%以上成果直接服务交通行业。
聚焦大工程,发挥国家级平台创新引领作用是重庆交大的办学特色。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杰出青年周建庭教授领衔建设,于2020年3月获批正式运行。重庆交大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结构与环境耦合的试验平台、全国领先的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平台,正在打造国际领先的大跨拱桥试验平台和主动风洞试验平台,在大跨拱桥、特长隧道建设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研究成果应用于朝天门大桥、万州长江公路大桥等15座世界同类型最大跨径桥梁工程,先后获得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重庆交大的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试验,处于世界内河航道研究第一梯队,建有包括葛洲坝到三峡大坝河段1∶100物理模型的三峡水运新通道科研基地,攻克了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该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世界黄金航道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首次提出“开发强度、生态压力、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率先突破长江航道水—沙—鱼动力学与鱼类生境营造技术瓶颈,支撑涪陵至朝天门4.5米生态航道立项建设,助力重庆广阳岛打造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则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环境路面加速加载实验系统,支撑路面新型结构的研发和路面性能的快速精准诊断。该实验室柔性引进李应红院士团队共建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孵化培育绿色航空、无机纳米材料等高新企业,跨座式单轨、山地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智囊团、思想库服务国家战略
今年2月,重庆交大的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一体化技术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由副校长易志坚教授牵头实施的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一体化技术项目,已在内蒙古、新疆、四川以及中东和非洲等地开展2万亩试验示范,均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良好的综合效益,获得中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国共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将实质性推动我国西部风沙区和“一带一路”沿线有治沙需求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助推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命运共同体。易志坚教授也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沙漠土壤化成果只是学校产学研科技合作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交大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构筑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获批立项建设渝新欧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平台中缅通道、三峡水运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内陆开放高地、文化旅游等多项决策咨询成果。
沙漠植物根系测量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川藏公路建设开始,山区公路选线技术、挡墙加筋土技术、粉媒灰筑路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应用于众多西南地区重要干线公路建设。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支撑了包括西南第一路——成渝高速公路在内的众多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了包括世界上最大跨拱桥、最大跨梁桥和最大跨石拱桥在内的一批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工程的建设运维关键技术,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陆路干线公路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成果产生经济效益15.76亿元,有效解决了桥梁内在病害精准、无损、量化检测的制约难题,推动了技术进步,牵头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围绕长江、西江、澜沧江等河流水利水运建设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攻克了世界上水头最大的向家坝水电站的通航难题;突破了世界上水位差最大的寸滩港和果园港结构设计瓶颈。学校在三峡工程通航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三峡工程施工导流与通航研究及运行实践”,将设计导流通航流量由20000立方米/秒提高到45000立方米/秒,通航天数由266天/年延长到356天/年。三峡水库航道泥沙和生态航道建设研究成果,则实现了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由3000吨提升至5000吨级航道,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为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和长江上游生态航道决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化育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校初期,重庆交大提出“立足交通,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实干之才”,70年来,沐浴着“铺路石”精神和“两路”精神的洗礼,重庆交大走过了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一代代重庆交大人,弘扬“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办学传统,培育交通人才、创新交通科技、服务交通发展,不断积淀具有交通特质的精神财富,凝练形成了与“两路”精神高度契合的“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
七秩薪传,20余万重庆交大校友芬芳天下。“两路”精神已化作重庆交大人“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责任与担当。翻开共和国交通建设发展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代代重庆交大人的智慧凝聚和奋斗足印。他们中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中国拱桥“第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一辈子行走在天路上的高原冻土专家武憼民;毕生致力于打造世界桥梁强国的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在珊瑚礁石上“建机场、筑港口”的中交集团总经理王海怀;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川;公路隧道领域的首席专家蒋树屏;扎根“世界屋脊”30余载的冉仕平;被誉为“天路赤子”的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刘红春;卫国戍边、怒放西沙的铿锵玫瑰官小莎,以及18位获得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人物”的校友……“甘为路石、进无止境”的精神,始终在重庆交大人心中奔涌不息。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月14日至16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重庆交大校长唐伯明受邀到现场全程参加大会。他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大会精神,高擎“交通天下”的办学理想,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重任,主动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和交通强国建设发展大势,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入谋划布局,在融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全球可持续交通事业发展中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 重磅:易志坚教授获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70周年校庆|叮咚!重庆交通大学向你发来一份校庆壁纸
● 70周年校庆 | 从过去走向现在,交大始终前行
● 70周年校庆 | @全体交大人,邀你一起逛校园啦
重庆交通大学
—cqjtu1951—
封面 | 金雨萌
海报|金雨萌
来源 | 校园网
编辑丨陈姝桦校对丨王晗
责编 | 张迎迎
审核 | 白凯
邮箱:3247562420@qq.com
电话:023-6265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