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给大众传播信息的职业
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职业
他们写理写情,探真探实
“铁肩担道义,用妙手著文章”
今天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
把头条留给中国记者!
今天,一起来看中国记者
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其成立日即为“中国记者节”的日期。
今年6月7日,“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在我校图书馆正式开馆,详细讲述了范长江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展览馆中许多展品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其中范长江结婚留言簿、范长江与毛泽东在一起的彩色照片在全国也是唯一展出。“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在展览馆中,一张张的图片带我们回顾范长江对中国新闻界的贡献,他的新闻事业也向我们徐徐展开。
中国记者的标杆——范长江
范长江,原名希天。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他组建了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范长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为了纪念范长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日子被确定为“中国记者节”。
致敬!中国记者
(图源:人民日报)
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五个行业性节日之一。
记者是社会变迁的记录者,是社会责任的守护者,是社会良心的守望者……他们端起相机,记录瞬间;他们提起手中笔,书写真实。无论发生什么事件,记者,永远走在新闻一线,给大众传播更多社会信息,为事实发声、为真相前行!
一名合格的记者,除了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专业的新闻素养之外,还掌握了许多特殊的技能。
技能一:负重长跑
(图源:中新网)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新华社)
与时间赛跑,与事件赛跑
沉重的设备包里是“长枪短炮”
但阻挡不了记者们奔跑的步伐
跑着去拍照,跑着去采访
步履不停的背后,是尽职尽责的心
技能二:抢“C”位
(图源:人民日报)
在一众镜头中“突出重围”并非易事
但绝佳的采访和拍摄位置
是记者眼中十分重要的事
技能三:开路先锋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中国记协)
和战士们一同奔跑
和消防员一起蹚水
只为触及真相,求实报道
做一名记者所要经历的
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
技能四:无惧恶劣天气
(图源:中国记协)
背后是风雪又如何?
只要镜头对准记者
他们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只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报道
让观众看到更真实的现场
技能五:随时随地“搭讪”
(图源:人民日报)
“厚脸皮,自来熟”
只为获得更多的采访信息
礼貌是每位记者的一张名片
即使是被拒绝,也保持微笑
技能六:拥有火眼金睛
(图源:新华社、中国青年网)
培养“眼力”,仔细辨真假
见微知著,去伪存真
在众说纷纭的表象中洞察本质
无论真相藏在多微小的细节中
记者都会用“火眼金睛”找到它
技能七:炉火纯青的演技
他们乔装打扮
深入各行各业内部,仔细查证
接触行业中深藏于地下的事件
只为寻找一个真相
技能八:蹲点采访的耐力
(图源:人民武警)
(图源:中国记协)
时事一线
记者永不会缺席
在现场前行的人潮中
总有镜头和话筒驻足
为大众传播最真实的情况
技能九:超快“手速”
(图源:中国记协)
(图源:新华社)
新闻之“新”,重在时效性
为了让新闻与事件同步
他们练就了“佛山无影手”
迅速记录、处理信息
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生
如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多表达话语的机会和平台,记者的概念被无限放大化,每一个持有手机的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闻,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一名具备专业素养的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来听听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之长江系列的10位获奖者是怎么说的吧!
(图源:中国记协)
在专业记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耐力,学会了迎难而上、突破自我的能力,得到了全力以赴、敢于开路先锋的勇气。
在众多优秀记者前辈的影响下,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校园记者。校园大小活动中有他们的身影,或用相机记录,或用话筒采访,“蓝精灵们”在会场穿梭,为我们带来一篇篇报道。
他们在重工商大校园的各个角落奔走
用相机记录校园的每个独特瞬间
用文字道出校园内的温情
用照片纪实,用事实说话
记者的职责是什么?用邵飘萍先生的座右铭来讲,就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追寻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记者也远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一条条新闻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泪水。在今天,向千千万万个奔赴在新闻一线的中国记者致敬!
记者,是一群怎样的人?
记录疫情,他们奔波在一线
抗震救灾,他们冲锋在灾区
……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在他们的心中,都与己相关
他们把镜头变成光束
照亮人们,也照亮这个时代
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
让我们一同向他们道一声:
“节日快乐!”
声明:重庆工商大学新闻中心推送稿件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2769334。
-ctbu_1952-重庆工商大学新闻中心出品相关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游新闻-微信公众号策划:罗柳马妮西文字:罗柳马妮西图片: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新网 中国青年网
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 任有余排版:田园本期编辑:陆夕张琴初审:陆夕谢鹏审核:姜妍羽
审定发布:石薇琳